□本报记者 王发枝
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中,民营经济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此,作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在一次与民企座谈会上有一个精辟的论述:“福建的新一轮发展,一靠开放,二靠民营”。
福建省工商联最新“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的一组数字为记者真实无误地佐证了卢展工的论述,那就是福建要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除了坚持开放的政策外,必须牢牢地依靠民营企业。除此之外,别无它路可走。因为现在福建省的国民经济总量中,广义上的民营企业即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已高达76%,对就业和再就业的贡献率为70%,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约为60%。
但是作为在夹缝中生长起来的福建民营企业,与国内其它省份的民企一样,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说不明道不白的原因,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挑起重任,似乎还有不少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制约。
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院历时半年对全省9个设区市106家民企的调查表明,福建省民企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社会障碍一是不公平竞争,其次是有关政府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而66%被调查的民企认为税收政策是制约民企发展的最大因素,而信贷政策和宏观调控为次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如此困难险阻面前,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仍是福建民企难以摆脱的情结。据调查,占76.2%的民企仍愿意省内扩大投资,其拳拳赤子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被称作民营企业“娘家”的福建省工商联认为,民企要想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新的更大作为,福建省应利用《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契机,按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或实施意见使之落到实处。同时要从四个层面提升民企的竞争力,做大做强民营企业:一是切实提升福建民企经济的规模和整体实力。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省私营企业约为11.02万户,但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私企仅有2636户。
二是民企的产业结构要作进一步的调整。来自福建省工商联“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资料表明,全省11.02万户私企中,从事第三产业的高达59.35%,从事第二产业的也占了37.58%,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仅占3.07%。目前福建民企涉足的行业仍以服装制造、食品加工、零售贸易、社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体,并且整体竞争力偏弱、科技含量偏低始终是福建民企发展的软肋。
三是要引导民企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福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5个,中国名牌产品36个,国家免检产品90个,其中多数为民企创造的。然而对此无形资产大多数民企却掉以轻心。
据统计,2003年晋江民营企业广告投入高达7亿多元,却没有一家企业花在商标国际注册和保护上的费用超过10万元。由于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品牌保护的“监测预警”系统,商标侵权事件屡见不鲜。
四是要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专家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掌握先进科技技术、先进科学管理知识的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待员工,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推动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双方互动,使企业文化植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利用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人才”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唯有如此福建民企才能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重任之下的福建民企,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要全社会包括民企都来共同围绕着同一目标竭尽全力,福建民企完全能够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发展中,挑起重任。”省社科院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