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竞争力报告近日揭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17:39 新浪财经 | ||||||||
经过半年的努力,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2005年度中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及其报告日前已经揭晓。报告以全国35个主要中心城市(各省会城市加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拉萨因缺乏多年统计数据而未列入)为研究对象,按照主要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报告分别就各类中心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估与分析。
报告认为,研究城市竞争力实际上是研究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的发展后劲问题。本报告在对35个中心城市分类的基础上,着重对各类城市的经济发展后劲进行了评估与解构分析,以求寻找推动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真正力量源泉。与去年相比,报告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力求评估更为公正,分析更为客观。 报告选择常住人口人均GDP作为度量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目前公布的人均GDP多数城市仍以户籍人口为基础计算,难以真实反映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也有很多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现状,为此,我们根据“五普”获得的城市外来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对城市常住人口数进行了必要修正。例如,2004年深圳的户籍人口是165万,公布的常住人口是598万,而根据五普人口数修正后的常住人口接近1000万,相应的常住人口人均GDP也由近7000美元降为4300多美元。 今年的报告对35个中心城市的发展后劲进行了产业解构,分析了三大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后劲的贡献及其产业自身的发展后劲。其中,上海、北京、广州三大中心城市的分析深入到16个行业,从而较清楚的揭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后劲由哪些行业来支撑,哪些行业发展后劲较强,哪些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以上海为例,第三产业对上海发展后劲的贡献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强大,与北京广州相比,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上海积极发展第二产业,通过第二产业来提升发展后劲是现实的选择。报告对中心城市发展后劲的产业解构结论是具体的,可以为每个城市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此外,报告还对35个中心城市发展后劲分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从分析对比中,每个城市都可以找到自己在本地区的优势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不足。 报告认为,将我国主要中心城市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排名是有意义的,因此,报告对三大类中心城市分别就发展水平、发展后劲及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名,但报告认为,更有意义的是对排名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一些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或弱小,报告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一些城市重新审视自己。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本报告将继续关注和研究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两个重大问题,通过系统研究,为中国城市经济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