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富全球论坛2005 > 正文
 

一本美国杂志的中国财富空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08:2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陈辅 发自上海

  5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落幕。时代华纳负责国际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彼得·沃尔夫发布消息称,此次论坛收入350万美元,实现盈利。在创办至今的3/4个世纪中,这本杂志始终保持了作为商业社会精英读物的地位。不过,它早已突破了平面印刷媒体的传统盈利模式

  第一本《财富》杂志诞生于1930年2月,在那个金棕色封面上印着标价:“单期1美元,1年10美元”。

  在此后3/4个世纪的时间中,这本杂志始终保持了作为商业社会精英读物的地位,当然,它早已突破了平面印刷媒体的传统盈利模式:今天的《财富》在北美地区零售价也仅为每本1.43美元。

  《财富》与“中国”因缘际会,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财富》杂志创办人亨利·卢斯(Henry Luce)1898年在中国出生,并从自己所在的传教士家庭接受启蒙教育。

  《财富》中文版,是这本杂志除英文以外惟一的“外语”版本。当2005年5月《财富》全球论坛第三次选址中国举行的时候,零售价每本22元人民币的《财富》杂志中文版进入中国市场约有10个年头,2005年发行量超过14万份,相对于《财富》北美版83万份的发行量来说,规模不算小了。

  罗列上述各项数据,可能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财富,从来就是关于计算数据的生意经。

  论坛嘉宾们传播开来的海量信息烹出一场关于财富故事的盛宴,500强的强烈光芒令我们几乎忽略了《财富》自身也是生意的模范。《财富》所属集团时代华纳公司,位列2004年度《财富》全球500强公司第83位。

  《财富》全球论坛,把一本杂志推向了媒体运作空间的极致。

  ①北京论坛收获350万美元

  财经类杂志经营的两个显著手段、或称其“生存法宝”是———制作排行榜和举办论坛。在中国内地,一个中文名为“胡润”的英国人,率先把这两条法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5月18日论坛在北京落幕的那一刻,有多少现金流进账?

  时代华纳负责国际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彼得·沃尔夫(Peter Wolf)在5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2005《财富》全球论坛实现盈利。”论坛组织者方面的消息显示,收入主要来自赞助与参会费,总额预估应该超过350万美元。

  此次论坛的参会嘉宾超过800名。中国当地来宾的参会费每位1500美元;中国以外的来宾每位5000美元,携同配偶不用另缴,但餐饮和住宿费用自理。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补充:来宾由论坛邀请参加,CEO们可不是按报价购买门票就有入场资格。

  《财富》杂志的读者平均年收入为29万美元,平均净资产为222万美元,即使参加财富论坛不列为“公款消费”,参会费也不会对他们的私人腰包构成负担。

  赞助商分为5个档次:白金赞助商、金牌赞助商、银牌赞助商、知性伙伴、供应商和经济推广赞助商。汇丰银行(HSBC)和甲骨文(Oracle)是白金赞助商,他们分别赞助50万美元;金牌赞助商包括深圳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中石化和雅虎网站,分别赞助10万美元。有消息粗略估计称,此次《财富》论坛的赞助商收入至少为150万-200万美元。

  财经类杂志经营的两个显著手段、或称其“生存法宝”是———制作排行榜和举办论坛。这已经是媒体行业已经普遍感知的营销常识。《财富》如此,《福布斯》如此,《商业周刊》亦如此,其他更加专业的经济类读物尤其如此。

  在中国内地,一个中文名为“胡润”的英国人,率先把这两条法则发挥得淋漓尽致。胡润是《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最初的编制者。因此榜,《福布斯》在内地声名大振,也为2003年《福布斯》首次在中国内地召开全球CEO论坛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目前胡润常驻上海,带领自己的工作团队与新东家《欧洲货币》(Euromoney)合作。

  5月18日,记者拨通胡润的手机,欲了解他如何看论坛之于媒体的贡献。胡润说,他正在参加英国《金融时报》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关于奢侈品话题的全球论坛,“是的,举办论坛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筹划的工作,Euromoney今年的活动表排得很紧。”

  ②关注中国的生意

  《财富》论坛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跨国公司开发新兴市场的产物。《财富》论坛3次选择中国,体现了中国本地公司走出去的兴趣,更流露外国公司闯进来的勇气

  在此次《财富》全球论坛的官方网站上,有一条销售广告占据重要位置:“2005-2006中国政府组织机构图”。

  对于各大跨国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人士来说,亲自前往中国北京参加最高级别的全球聚会,意义非同一般,研读这样一本图谱更是了解中国市场的必修课程。这份机构图由承建此次《财富》论坛官方网站的中国日报网站推出,普通版每本350元人民币或45美元;精装本每本550人民币或70美元。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长期关注国际期刊发展的研究人士称,《财富》杂志牵头举办的论坛向世界经理人提供了一个特别广阔的国际化平台,论坛选择的是最富经济活力、不断创新的地方,是世界经济巨头思想交流的盛会和激发新思维和商业灵感的场所。

  有75年历史的《财富》杂志,创办全球论坛也仅是10年前才开始的事情。1995年3月8日至10日,第一届《财富》全球论坛在新加坡举行,其主题是“同一个商业世界”,具体议题有“未来的市场”、“21世纪的资本市场”等。

  新加坡《财富》论坛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吸引全世界资本市场的眼光,商业世界的“全球化生存”理念开始全面渗透。

  不妨留意一则饶有趣味的报道,“美国米乐公司显然成了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的第一个赢家:赞助论坛主会场的500把高科技座椅,被大会主持人隆重地介绍给在全球声名显赫的上百位业界领袖。《财富》驻京首席代表吉米称,米乐公司有可能成为论坛后第一个收到订单的企业。”

  《财富》论坛3次选择中国,体现了中国本地公司走出去的兴趣,更流露外国公司闯进来的勇气。复旦新闻传播学院的这位人士称,中国作为正在和平崛起中的国家,她对世界的影响也是逐渐的。因此《财富》全球论坛在10年9届举办史上,有3届选择了中国。从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的“中国未来50年”,到2001年在香港的“亚洲新一代”,到2005年北京的“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3次论坛的主题围绕着中国在世界经济的角色,从内涵到外延不断拓展。上海论坛时,与会的许多国际企业家还是第一次来中国。在今天,全球大亨对中国发展机遇的热情已经达成共识。

  记者注意到,《财富》英文官方网站披露,其读者调查问卷中有一项为“您所在的公司是否在国外拥有雇员”,63%的读者回答“是”。

  《财富》论坛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跨国公司开发新兴市场的产物。《财富》杂志的口号是:“全球杂志,世界级品牌(Global Magazine,World-Class Brand)”。

  对于《财富》全球论坛的策划者来说,选择具有充分吸引力的城市是吸引全球500强的高层人士亲临的前提,也正为此,《财富》全球论坛从来没有决定在商务人士太过熟悉的美国纽约举办。《财富》全球论坛10年9届,其中5届在亚洲,其他也大多为欧洲的中型城市。

  此次《财富》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主办方这样表述:“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地区现代化与发展的速度,已经快到难以对其经济与社会的巨变加以客观展望的程度。然而,把亚洲正在发生的变化加入远景至关紧要,因为这一发展所引发的问题及带来的机遇正在对全球商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多向度的名利场

  《财富》论坛的国际化特色,是其领先其他媒体同行的显著优势。论坛这一立体的组织形式,让平面媒体突破“单向度”传播信息的有限性

  舆论注意到几位缺席者:国美电器的黄光裕、盛大的陈天桥、创维集团的黄宏生等内地富豪均收到组委会方面的邀请,但都以“工作太忙”为借口缺席论坛……与“国外富豪”的临时取消不同,“本土富豪”大多是一种婉言谢绝的态度。

  相形之下,有两位跨国公司的积极到场者特别吸引众人目光。一位是摩根士丹利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裴熙亮(Philip Purcell),一位是辉瑞公司副董事长金德。

  裴熙亮的赴京行程,甚至延后了和公司董事会的重要谈判。这位身处舆论漩涡的人物,或许意在展示其社会交际能力,挽回华尔街众所周知的内讧损失。

  美国辉瑞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专利权之争,令公司焦头烂额。作为2004年《财富》500强医药企业当中排名第一的辉瑞,其“二把手”、副董事长金德这次是第一次参加财富论坛。他说不仅是他本人,就是辉瑞公司此前也从未参加过。尽管该公司著名产品“万艾可”的专利有效性在中国正面临挑战,但他本人表示还是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持乐观的态度。

  观察人士对本地的介入热情表示担忧。以汽车产业为例,论坛的主办者筹措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亚洲的汽车产业:一条宽敞的大路?”但是,国内汽车业巨头除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外,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均未出席《财富》论坛,同时长安集团和北汽集团也没有参加。

  有评论人士称,“国内汽车巨头,五大集团仅有一家参加,这种遗憾是花多少钱都无法挽回的……‘本土富豪’也许目前还没有独步全球的战略规划,更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是,绝不能缺少了全球化的视野和经验。”

  不过,中国内地一批接受英语文化教育的年轻创业者,在《财富》的舞台上夺人眼球。比如,阿里巴巴网的马云、搜狐网的张朝阳、SO鄄HO的张欣女士、当当网的俞渝女士……

  马云是凭借海外财经杂志声名大噪的典型,用媒体人士的话说,马云的名气先“出口”再“转内销”。2000年,马云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这是该杂志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面孔推上封面。马云与海外媒体交好,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自身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马云的大学专业为英语,毕业后在杭州留校教英语,下海从商挖掘的第一桶金即来自外贸生意。

  《财富》论坛的国际化特色,是其领先其他媒体同行的显著优势。复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人士称,它提供全球精英聚会的俱乐部,《财富》全球论坛的目的,是给《财富》500强企业搭建一个相互接触了解的平台,也为政商两界的高端人士创造了最高级别的交流机会。

  论坛这一立体的组织形式,让平面媒体突破“单向度”传播信息的有限性。在这一点上,曾经屹立半个多世纪的《远东经济评论》可以说是某种参照物。2004年年底,有58年历史的亚洲英文周刊《远东经济评论》停刊,这份零售价40港币的英文杂志素以深度政治经济报道而闻名。《远东经济评论》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它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对外输出,成为英语世界了解并介入地区经济的“窗口”。《远东经济评论》周刊因其地区性特征而生存,也因其地区性特征而退场。如今,全球发行的《财富》、《福布斯》和《商业周刊》都有了自己的中文版,用中文简体字排版印刷。《财富》官方网站称:“财富中文版一年出版13期,每本11人的传阅率,是中国150万经理人的精英读物。”

  据称,2002年《财富》中文版的广告收入在中国期刊中进入前10名。目前《财富》中文版的广告报价为:整页彩色印刷1.92万美元,整页黑白印刷近1.3万美元。广告业内人士称,这一报价具有竞争力。

  《财富》在全球有几个版本。从地域上说有美国版、欧洲版、亚洲版,以及中文版,全球总发行量超过100万份。

  《财富》中文版总编曾在一次媒体交流活动中表示,“《财富》杂志在全球的定位是报道大新闻和大企业。无论哪个版本这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全球和所在地区发生的重大商业新闻和最大企业的报道。当然,不同地区的版本会针对当地读者的需求的不同,在内容上有些调整,但定位相同。”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