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 在竞争与合作中腾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2:01 东方早报 | ||||||||
华人世界广受瞩目的两个城市——上海和香港,如何上演一幕精妙的“双城计”?昨日,沪港两地百位商界精英齐聚早报主办的“沪港竞争力论坛”。他们在论坛上共同听取最新发布的“沪港竞争力报告”,同时纷纷建言,通过更加频繁紧密的贸易往来,以互相促进的“竞合关系”,香港和上海将获取更大发展潜力。 “沪港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调查显示,香港凭借其既有优势继续保持亚太区国际城巿
CEPA实施一年后,上海与香港的经贸互动非常频繁。香港投资推广署华东投资推广主管陈行健昨日在论坛上透露,根据官方统计数字,上海近年对外投资的项目中,有三分之一的比例是投资香港。而上海吸引而来的外资里面,港资始终名列前茅,有四分之一的项目均来自香港。 香港人已经与上海的经济发展紧密“缠绕”。由中国首富李嘉诚等30多位香港著名企业家出任信托人委员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执行总裁袁金浩昨日告诉记者,这30位香港企业家在上海投资了恒隆广场、香港广场、新世界等众多项目,总投资金额近3000亿港元,平均每个委员在上海的投资达到100亿港元。 经贸互动以外,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也让它不断地拉近与香港的距离。在昨日的“沪港竞争力论坛上,无论是物流、金融还是地产领域,专家的建议集中于一点:竞争不会没有,但合作更加突出。 “沪港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调查显示,香港及上海均具备作为优良国家城市的条件,两者各具优势。一旦“两翼齐飞之后”,吸引跨国企业到两地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有利。据陈行健介绍,香港和上海去年已经联起手来,在日本共同举行大型推广活动,一起吸引更多的日本投资者到中国参与经济发展。 “竞争是最好的动力,”袁金浩说。与内地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已经促成香港经济的更大发展。目前香港在广东开设了6万多家企业,拥有员工1100万人。去年,广东省的外贸总额占全国比重达到30%,其中一大部分都有港企的贡献。正是由于和珠三角的密切经贸合作,在最新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香港位居第二,一举超越了“传统对手”新加坡。 相关链接 上海与香港经济条件与发展基础: 香港与上海在华南与华东的优越区位; 上海面积为香港6倍;常住人口为香港3倍; 同有重商、传统,创业、冒险精神蓬勃; 暂时香港的宏观创业环境较佳;上海产业结构(以GDP份额计)为制造部门、第三产业部门并重;香港则第三产业部分独大,金融、对外贸易与运输等行业为其中支柱。 由2001年起的四次年度或跨年意见调查,发现了在竞争力总平均分上: ○上海、香港两地个别而言都有进步; ○沪港相较,香港保持稍为领先之势不减。 过去10年:上海综合竞争力与香港差距缩小 固定资产投资累积总额(1994-2003):香港高于上海(34000亿港元对19000亿,内含城建投资4485亿元人民币);但10年实质平均成长率香港为-6%、上海为12%。 上海有较多的研发(R/D)人力与政府投资外来直接投资存量(2003):香港3795亿美元(年均成长率12.9%)对上海463亿美元(年均成长率14.4%);香港在狭义流通货币量(定义1)中,外币占12%; 商品出口值与GDP值相比而得的贸易依赖度(2003):香港为142对上海的64;但前者商品贸易增长(12%)低于后者(51%)。 香港外向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服务出口:2003年金额为451亿美元(上海为13亿美元),与GDP相比为28.8%(上海为1.7%);成长率为4.9%(上海为5%)。 在宏观经济成长的指针,亦即长期人均实值GDP的增长上,上海1994年~2003年期间人均GDP(1993年不变价)的成长为每年平均11.2%;香港接近3%。 如果不计算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香港地产的崩盘与其他服务行业乃至内部经济成长的停滞,在1992年~1997年期间,香港的经济成长率也只有上海的一半。 32项指标细数城市竞争力 “沪港城市竞争力”研究课题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发起、上海社会科学院及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协助进行。自2001年起,每年发布“沪港竞争力报告”,今年是第四次。 据介绍,调查的竞争力指标在参考经济与城市发展理论、1999年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及其他相关文献所订出的“国家/地区竞争力指针系统”之后,认为“城市竞争力”取决于“金字塔三级竞争力构面”,亦即: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引入投资环境及城市形象等三个基本层面。而在其中又可细分为生产因素条件、既有经济基础、城市经济发展成就与政策、营商环境、生活环境及引资政策等六个主要类别合共32项竞争力指标供作评分之用。 32项竞争力指标交予两地企业高层进行问卷评分,问卷被访者当中包括在香港与上海跨国企业的高层与香港的资深专业、行政管理人员。被访者需要对香港及上海两地均有所认识。企业高层的意见调查结合理论之后,形成国际城市评级的“香港及上海城市竞争力比较”。 该项研究的第一次调查部分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在香港与上海两地,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及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协助进行,共访问193个被访者。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香港目前在两地之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引入投资环境及城市形象等三个基本层面均明显领先上海,整体条件较上海更具国际城市竞争力。但调查也显示沪港两地于“经济持续发展条件”这一基本层面的差距缩短至10.7%。 2002年再度研究共访问204个被访者,香港三类竞争力综合指标上仍领先上海,整体条件较上海更具国际城巿竞争力;而两地的“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差距仍在缩窄。同时,两地中外企业样本组在2002年调查中,对当地竞争力的评分都较前一年略高。 沪港城市竞争力的第三次年度研究报告在2003年7月至10月间进行,共访问了187个香港与上海跨国企业的资深行政管理及专业人员,对香港及上海“城巿竞争力金字塔三级构面”的32项国际城巿竞争力指标进行评分。香港各类竞争力在综合指标上仍领先上海,但两地“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差距连续第三年缩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