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广州出现炒商标团 2000元注册商标以数万元抛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 06:54 信息时报

  但业内人士称如此炒卖存在风险

  时报记者 凌慧珊

  在广州某商场任职售货员的张先生,最近从商标转让中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自己3年前申请注册的“××花”商标通过上网销售,最终以10万元的价格卖出。

  记者近日从广州多家商标代理机构获悉,目前广州市确实出现了一批像张先生这样的“商标投资人”,初步估计有上百人之多。与此同时,一场针对商标的炒作也正在升温,商标创富功能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投资商标真会一夜暴富吗?天价叫卖的商标真的有市场吗?记者连日来对此进行了调查。

  背景 商标法促成商标投资热

  广州多名知识产权行业资深人士近日向记者纷纷提及,这一年来,个人的商标炒卖日趋频繁。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黎叶律师说,近期商标转让火热,但是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广州集佳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平均每月约有4~5宗商标转让的业务,一年下来大概有60宗左右。种种迹象显示,社会上已经诞生了一批炒商标的职业玩家。据初步估计,目前广州有超过100人从事商标方面的投资,大多是业余性质的。

  “商标买卖将成为一种趋势”,集佳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商经理认为,对于“职业注标人”,买商标的企业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注册一个新商标一般需要近两年的时间,而转让商标只需半年,企业觉得很合算。对商标卖家来说,注册一件商标只需2000元,而转让获利可能是几万元、十几万元,彼此双赢。

  据业内人士介绍,就广州来说,服装、日用品、化妆品、首饰、手表、电器以及食品等行业,是商标投资者最为热衷的两大投资领域。据了解,“炒商标”之所以能够渐成气候,和2002年颁布的新《商标法》有直接关系。新《商标法》首次允许自然人可以注册商标,并自由转让、更改。

  警告 跟风投资也要防止风险

  “目前的商标投资者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抢注国内外的著名商标;第二种是跟潮注册,大多注册的是流行的歌名电影名;第三种是创意注册,用自己想到的特别好的词语注册”,集佳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商标部经理马新这样对记者说。

  马新认为,抢注商标并不值得提倡,跟潮注册风险很大,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不流行了,商标也就会迅速贬值;而创意注册商标则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注册方式,在商标交易中是比较受欢迎的。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黎叶律师也认为,商标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商标市场成功转让的概率其实并不大,大量的注册商标只能躺在抽屉中睡大觉。一个商标能够以几万元卖出已属不易。对目前一些动辄叫价几百万上千万的商标,他认为有炒作之嫌。一个商标是否具有价值,能否完成转让,是由很多制约因素限制的。

  近日,在网络上红得发紫的歌曲“老鼠爱大米”被抢注商标,其价格也从最初的300万被“哄抬”到了7000万,最近甚至叫价过亿元。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他们均认为,其中有炒作的成分,“老鼠爱大米”即使注册为商标,其价值最多只有几十万元。

  黎叶律师认为,商标的价值通过使用才能产生,商标持有者对产品投入的广告宣传力以及产销量等可折算成商标的价值。可口可乐商标价值400多亿,就是综合这一因素评估的。

  管理 严厉打击恶性抢注行为

  广州市工商局商标管理处有关人士认为,商标炒卖是个人投资行为,对于商标炒卖的看法是见仁见智了。但是如果商标投资者恶性抢注,对商标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就应该严厉打击。

  该人士称,如果商标炒家纯粹抱着投机心理,考虑如何打“擦边球”,文字和图形上如何与名牌商标更相近,这种做法不仅会混淆名牌,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目前,国内外增加了许多对名牌商标的保护措施,这类傍名牌商标已经很难申请成功。

  对于头脑发热,梦想一个商标就能够卖上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炒家,该人士认为是不理智的行为,虽然一些商标申请下来就有可能以高价出售,但这毕竟是少数。许多厂家的著名商标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价值,那是几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为了品牌投入了巨大的广告费用。

  炒家一 一个商标卖了10万元

  近日,在广州某商场任职售货员的张先生通过网上销售,成功将自己两年前申请注册的“xx花”服装类商标以10万元价格转手。而在两年前,张先生万万没有想到他注册的商标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竟然升值数十倍。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商标是什东西,因此从事这个项目的人很少,也很容易注册。”张先生说。

  张先生19岁毕业后即进入广州某商场任职售货员,善于观察的张先生发现其实有些产品质量相差不远,但名牌的往往就卖得贵。张先生在其中认识到商标的魅力。

  此后,商标能卖钱而且还能卖大钱的事情渐渐传得多了,张先生就动了念头,也想试试自己注册商标,看看是否能卖钱。2002年,张先生决定投资商标,问家里人借了几千元小试牛刀。此后又相继注册了各种类别的商标,为注册这些商标,张先生前后花掉1万多元。亲人和朋友都不是很理解,但张先生相信他的投资不会付诸东流。最后,他的一个服装类商标在保存了3年后,价值就翻了50多倍,增至10万元。为此,张先生赚到了第一桶“商标金”。

  炒家二 走路也构思商标名称

  “从事商标投资3年多了,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形成一些职业病”,手上持有10多个商标的何小姐笑着告诉记者,经常走路的时候也在想商标的名称,比如看到玫瑰花,就想玫瑰花这几个字如何组合才可以注册商标,有一次想着想着不小心撞到电灯柱上,于是就联想:“电灯柱是否也能注册商标呢?”

  今年30岁的何小姐与朋友一起做服装生意,3年前因为需要注册一个服装商标到集佳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咨询,当时她首次得知个人也可以注册商标的消息。何小姐马上感觉到这里面“会有钱赚”。

  当时,何小姐拿出了1万多块钱,一口气在服装、电子、化妆品等类别上注册了五六个商标。正如她所料,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急切需要注册商标:一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二来方便打响牌子。但如果企业重新注册,往往要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从去年开始,何小姐就陆续“收获”丰硕的成果了。一个又一个的商标陆续卖出,平均每个商标价格都卖得好几万元。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全部收回成本,而且还有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呢。

  编辑点评 炒卖商标说不定还是好兆头

  李 龙

  “炒商标”已成为广州人追捧的投资热点,商标的创富功能甚至催生了一个炒商标的职业玩家族。相信很多人都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精明,尽管你可以说他们的抢注有可能会给某些知名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既然有企业乐意从他们手中购买,既然商标注册的主管部门都没有出来说话,那就证明他们是合法的投资行为。我们除了对那些被抢注者抱以道义上的同情外,别无其他,毕竟注册商标是一种法律行为,感情支持和道义援助也不能侵犯个人注册商标的权利和自由。

  其实,对于这些“职业注标人”基于利益的纯市场化投资行为,假如他们是以合法的途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取得商标的拥有权,那我们大可不必对其横加指责。当然,我们也找不到两难的理由。诚然,他们的主观意图是抱着投机的心理,注册一批商标后待价而沽,以期在注册费与转让费之间赚取可观的差价利润。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们的投机行为在客观上反而可以善意地提醒企业:保护好自己的无形资产,商标是最好的工具。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普遍缺乏商标保护意识的今天,如果“职业注标人”个人的理性投资大潮能够唤醒一大批仍然处在沉睡中的企业,发掘自己的品牌文化、利用商标的商业价值,那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因为我们看多了那些名特优产品商标被抢注,就对“炒商标”一族冠之以不道德而大加指责显然有失公平,人们的道德评判终归不能代替法律规则。而一个连自己的品牌都不知道充分利用的企业也很难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商标炒卖持续升温,“商标金”越赚越多,只能说明企业商标意识的落后。同时也提醒有关部门,在商标注册上如何保护企业,防范抢注,应该有所举措。€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