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富全球论坛2005 > 正文
 

八成银行明年底解决资不抵债 资本充足率将达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 01:14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徐翼 木佳

  刘明康表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达到8%的国际标准(视频)

  5月18日,《财富》论坛专题讨论会“中国银行业改革近况”,可以说无论对于出席《财富》论坛的富翁们,还是记者们,都是非常期待的。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和金融特使保罗
·W·斯佩尔特也作为嘉宾,坐在了讨论席上。中国银行业如何进行结构改革、如何处理不良贷款、如何治理大量的呆账坏账等话题,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展大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的银行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信贷的风险,第二是市场的风险,第三是操作上的风险。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中,中国的商业银行改革有了非常大的进展。这种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了公司的治理,很多中国的银行都有了独立的董事会。

  第二是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变化。他们在衡量不良贷款的时候,采用了新的衡量的办法。

  第三是资本充足率提高了3%,2003年中国的银行能够达到全球标准的资金只有0.5%,但是到去年就达到了47%以上。

  刘明康认为,“到2006年底之前,80%的银行将达到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从而解决资不抵债的问题”。

  针对中国银行缺乏公司治理经验的担心,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出面澄清说,银行自身已经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从而改进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但这是一个逐步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据他估计,今年,中国银行只有1%的不良贷款在年底可降到1%以下。所以,应该鼓励在市场上发挥作用的人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机制,包括在公司机构治理方面。这样可以使整个市场的运转更加健康。

  中国要建立弹性银行产业

  中国现金储备已经达到6000多亿元人民币,但是这对于经济增长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是否有助于汇率机制的解决?

  对此,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罗德曼首先出示了某机构几天前做的一个研究,该报告指出,中国的银行可能会在过去贷款翻番的同时,增加了1.4万亿人民币左右的新增的不良资产。他据此认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来自不良资产的问题和债转债的问题。中国银行业存在着大约5000万美元的问题,但这并不对中国的GDP有什么大的影响。过去30年中国的贷款翻番。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可能象征着银行系统的其他一些问题。

  对此,刘明康非常自信地表示,作为监管者,银监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即,要建立起一个有弹性的银行产业。只要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充盈率,而且只要银行能够有覆盖贷款损失的能力,只要中国的这些银行能够掌握他们盈利的实质性数字,不管今后会面临什么困难———即使从经济的循环周期角度来讲,中国也会面临自己的上升下降的周期———都不会在乎。银监会可以比较轻松地管理这个系统,因他们有贷款的损失储备金、资本充盈率等等。银监会所关心的是中国的银行在多快的时间内学习到这些技巧,怎么能够很快地预测中国市场面临的风险以及多长时间可以取消利率的管制。同时,在多快的时间内加强市场的约束规则,建立起借方的信贷文化,使得全社会的信贷文化都可以建立起来,这才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事。

  银行改革汇制改变密不可分

  刘明康表示,在海外上市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非常重要。银行应该接受来自市场的压力和对透明度的要求。虽然中国的银行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但是他们还是要面对国内和国外的资本市场,中国所有的银行都会考虑在海外上市。但很难说什么时候上市,这是取决于很多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非常充足的准备,要对今后的投资者要负责。

  对于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银行改革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变二者的关系,陈元认为,银行改革与整个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密不可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将会在汇率机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者密不可分。从一般意义上讲,汇率僵硬的程度反映了经济僵化的程度,不仅涉及到金融业的服务,还涉及到其他行业的服务。所以从整个角度讲,银行对于货币的可兑换具有很重要的责任。因此,加强经济的弹性程度,促进公司的治理等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把这些大量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把人民币自由兑换完全放开。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商业银行新闻 全部资本充足率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