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物价传导机制滞后 加息预期仍存变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09:14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阎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创下一年半来的新低,仅有1.8%,超出了业界专家的预料。而4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则继续走高,同比上涨5.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专家认为这两个数据的走势出现背离,说明物价传导机制仍然滞后,由此导致市场加息预期仍然存在一定变数。

  4月份,CPI同比上涨1.8%,与3月份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1-4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CPI的走势正朝着年初国家统计局专家预测的路径逐步回落。

  在CPI上涨构成中,服务项目价格异军突起,上涨3.6%。对此,有分析人士称,服务价格在未来的几个月会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力量。而这个力量究竟有多大,目前尚难以预测。

  去年最后4个月,CPI呈连续下滑的趋势,而进入2005年,CPI走势愈加出乎业界专家的意料。1月CPI创下自2003年10月以来的低点1.9%,2月猛升到3.9%,3月则下降到2.7%,4月的1.8%则是自2003年10月以来的又一个低点。CPI降至1.8%,降低了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据测算,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在扣除20%利息税后,正好为1.8%。

  在CPI连续走低,加息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PPI却呈现出继续向上的态势。这使得加息预期变得迷离起来。

  4月份的PPI同比上涨5.8%,较之3月份又增加了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判断,今后PPI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传导滞后,另一方面,需求拉动依然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快,规模很大,而且我国出口增长迅速,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都造成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非常旺盛。

  4月份,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6.9%,影响PPI总水平上涨约1.2个百分点。近几个月来,无论是原油的自身价格,还是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力,都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石油价格的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正在扩大。

  国家统计局的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居全世界第二位,石油价格至少会对我国GDP数据造成0.5个百分点的影响。石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

  PPI继续走高,而CPI涨幅却连续下滑,这种现象在全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表明这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又出现了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最终产品价格却开始回落,将给未来的价格走势留下隐患。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于世界各国步入加息周期,我国的加息步伐已经有所滞后。在现阶段政府将加强对房地产、钢铁等过热产业进行调控的时候,并不能排除采取利率手段的可能。因此,央行何时加息甚至加息与否仍然存在一定的变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加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