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李诗佳)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17日出席了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并发表了题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共同繁荣”的演讲。曾培炎指出,中国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解决好农业、能源、环保、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贸易、投资、企业、区域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共同走向繁荣。
曾培炎说,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潜力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高,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等等。为了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中国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种子、化肥、植保、农机等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保证能源供应。二十世纪最后20年,中国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到2020年,中国力争用能源消费翻一番甚至更低的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我们将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节能型建筑和节油型汽车。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支持清洁煤技术开发应用,加快发展水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在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积极推进国际能源合作。
三是强化环境保护。中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对燃煤电厂实行脱硫。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同时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运营。我们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动植物资源被破坏。积极推进全球环境多边、双边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挑战。
四是注重科技创新。中国将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加强中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在核电、高速列车、特高压输变电、可循环冶炼工艺、大型数控机床、宽带无线通信、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提高设计和制造能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五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国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和要素等市场体系建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曾培炎指出,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着力加强同亚洲各国互信关系。希望亚洲各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扩大相互投资,增进技术交流,推动人员往来。进一步开拓合作领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共同维护金融稳定,联合建立抵御各种风险的机制。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以经济合作为先导,带动政治、文化、安全等领域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曾培炎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更应加强交流、推进合作。曾培炎提出四点希望。
第一,深化贸易合作。各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放开商品进口和技术出口限制,妥善处理各种贸易争端。优化加工贸易布局结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国际贸易水平。
第二,推进投资合作。加强各国投资政策对话,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投资自由化,扩大跨国投资规模。鼓励跨国公司到发展中国家投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管理中心,提高投资合作水平。
第三,密切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开展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生产。促进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合作,发挥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企业活力。
第四,加强区域合作。更好地发挥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国际论坛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中非论坛等渠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中国等亚洲地区合作对话机制,进一步加强亚洲与世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