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富全球论坛2005 > 正文
 

财富新关键词:北京奥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如何进军中国体育产业?如何进行体育营销?如何缩减奥运开支?体育与财富如何紧密结合?

  《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海涛 发自北京

  当《财富》重新踏上中国这片热土的时候,体育经济与奥运前景已经成为了它不得不
注视的“关键词”,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给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刮来怎样的财富风暴,这个问题无法不使每个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CEO们仔细考量。因此,《财富》论坛昨天第一次设立体育圆桌会议,让财经界、体育界的精英共同坐而论道。“北京”与“奥运”,这两个词在本届论坛上被高频率地提及。

  在题目为《迅猛的发展及涌现的机会》的这次圆桌会议上,可以看到体育精英济济一堂,不但有中国的政府高官,也有外国体育杂志的资深编辑,不但有前NBA篮球明星,也有极富经验的体育赞助企业,如何进军中国体育产业?如何进行体育营销?如何缩减奥运开支?体育与财富如何紧密结合?在这次“华山论剑”里,八方来客坦诚地交流真经,如何抓住奥运里的财富机遇,探讨迷人的变化及其品牌借助奥运成功的例子,这些话题使体育圆桌会议真正成为了一次激荡头脑财富的盛会。

  “中国奥运”带来的财富机遇

  昨天体育圆桌会议一开始,中国高官的讲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中国奥运”的美好蓝图。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首先在圆桌论坛上表示,从中国的体育产业来看,中国体育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中期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今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现代化程度高的大中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的比例,接近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以及体育用品的生产销售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体育正在为社会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和财富。体育与经济密不可分。

  这位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进一步表示,“国家将积极培育体育市场,深化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事业的积极性。积极研究制定政策规划,加强行业管理,完善体育公众服务。”简单的一句话,给各种力量进入中国的体育产业,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则代表着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机遇与动力。

  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评点了奥运的各方面工作,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环境质量的改善都作了具体的论述。而关于资金方面的表述,也使与会者有理由相信这将是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刘敬民说,目前已经有7家中外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达到11家。北京奥运会将得到充分的资金保障。

  “体育营销”在悄然变局

  利用体育积累财富,让人们感到竞技体育的快乐,也能从中收获财富。这无疑是CEO们最关注的话题。因此,如何利用体育营销,使体育产业的内涵更加突出,是本次论坛上的热点话题。

  在一般人的头脑中,体育营销最普及的方式,自然是电视广告。“NO”,在体育圆桌论坛上,八方环球公司总裁与首席运营官杜瑞驰(RecbardLDudley)(相关报道见A8)直截了当地告诉了人们这个答案。这个专业的体育调查公司的答案使在场的CEO们大为震惊。因此他们手里有的正准备通过中央电视台来俘获中国观众的兴趣,以此带动他们的品牌购买力。而这样的论道者,自然受到了在场CEO们的广泛关注。

  “现在通过电视广告来影响消费者的时代快过去了,这和互联网的兴起和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在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数字表示,美国人上网的时间第一次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而全世界的趋势都是如此。另外,从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方式来看,他们提倡与产品的互动性,他们喜欢以自我为核心的消费体验。因此,人们购买商品的方式悄然地变化了。”这番话,是对所有体育营销高手的警示。

  杜瑞驰在会上公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这就是对不同地区体育爱好者的激情驱动因素。他说,影响一个人热爱体育的因素包括,能够参与其中、英雄崇拜、单纯热爱、项目从小参与从而使人产生怀旧情结等13个因素有关,而对于同一个项目,中国的体育迷与其他地区爱好这个项目的原因并不一样,比如对于篮球来说,美国的球迷受媒体的影响很大,而篮球也能够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怀旧情结。而中国的篮球爱好者对篮球的痴迷则与体育明星——姚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NBA娱乐总裁与首席运营官西尔佛还说,F1在中国的推广,也与美国的不同,在美国体育迷痴迷于赛车手,受媒体影响很大。而F1在中国的传播则受媒体的影响力不大,有另一套传播模式。由此可见,体育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要仔细研究体育迷痴迷于此项运动的激情驱动因素。这样才能在奥运来临之前,找到合适的目标消费群和合适的营销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将体育营销诉诸电视广告。

  走向成熟的中国体育营销

  昨天上午10时50分,几个中国体育方面的专业营销人士同时出现在论坛里,他们讨论的中国体育营销如何走向未来的话题,无疑能给在座的CEO提出在中国体育营销的思路与启发。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邓亚萍作为昔日的乒乓球星,谈起乒乓球赛事的体育营销如数家珍。当有人问在上海刚刚结束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再一次包揽所有的冠军,这是否会影响乒乓球体育赛事在世界的地位这个问题时,这位曾经的乒乓球奥运会冠军笑着说,“我一点也不担心。”她告诉与会者,目前在国际乒联注册的国家已经超过170个,乒乓球是世界第三大普及率的项目,在悉尼奥运会上,乒乓球是第四个将所有门票都卖光的项目,因此乒乓球运动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提起体育营销,她说大众汽车对这次乒乓球赛的赞助非常成功。乒乓球在中国如此有影响力,是它商业开发最有利的保证。有个有趣的例子,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在中国的知名度比在瑞典高。在北京开餐厅也特别成功,这就是个不错的商业开发经验。一席话引起了台下的一片笑声。邓亚萍说,目前乒乓球的赛事需要更好的包装和安排,给乒乓赛事注入更多的活力,将来也能成为NBA那样经典的职业联赛。

  国家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篮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李元伟则在会上描述了篮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机遇。他说,CBA正在借鉴一些NBA的成功发展经验和运作模式,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职业体育联赛的模式。他在会上透露了关于CBA的最新动态,他说CBA探索的新的发展道路包括各俱乐部参与的民主管理体制,南北分区新型竞赛模式,新型商业开发模式和文化建设模式。

  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并不成熟,但是中国的体育营销正在向成熟和国际化的方向前进。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