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期,几年前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压力目前已不复存在,相反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露。由于国家及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今年以来江苏市场物价涨势有所减缓,但仍面临着相当大的“通胀”压力。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江苏省消费、生产等领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
一、今年江苏市场物价运行特点
(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
%与去年四季度的价格走势相反,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降反升,其中二月份的涨幅高达4.4%。
第一,食品价格出现反弹。一季度江苏省食品价格上涨8.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9个百分点。去年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粮食及随后的肉禽蛋类价格快速上涨引起的,随着2004年夏粮丰收、秋粮上市,今年价格指数理应稳中有降。但是受节日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不仅粮食价格未见回调,反而食品价格出现反弹(二月份涨幅高达11.3%),其中粮食、鲜菜、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1%、15.4%、13.4%、12.9%和14.5%。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去年农资料价格上涨较多,农业生产成本相对加大,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第二,教育收费水平上升。一季度江苏省教育收费水平上升4.0%,影响居民消费总水平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义务教育杂费上涨13.4%。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政府控制的公共产品价格如:城市交通、医疗服务费、旅游景点门票等,由于目前价位较低,上涨空间较大。这些调价项目因去年价格形势紧张而没有出台,但成本的增加使得调价的压力逐渐增大。
第三,水、气、油价格上涨。一季度江苏省汽油、柴油、液化气和自来水价格分别上涨15.1%、13.8%、16.7%和5.1%,四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2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今年能源供应仍趋紧张,石油、煤炭价格高居不下,水、电、燃料价格上浮的压力还将增大。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2
%受前期价格上涨较多滞后因素的影响,今年前三个月江苏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4.5%、3.6%和4.4%,涨幅继续呈现回落的态势。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5.3%,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5.2%,原料工业价格上涨15.2%,加工工业价格上涨1.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微涨0.6%,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衣着类、一般日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0.8%、2.7%和0.8%,耐用消费品类价格则下降2.1%。生产资料涨幅仍比生活资料高出4.7个百分点。
第一,煤炭价格持续上扬。受能源供应紧张和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呈现持续上扬的趋势,一季度煤炭出厂价格上涨54.1%。
第二,成品油价格不断走高。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直涨高落低,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也随之波动。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作用下,一季度江苏省成品油出厂价格上涨16.7%,其中汽油、柴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9.3%和14.4%。
第三,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受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化工类产品涨幅较大。一季度,基础化学原料产品中,硫酸上涨18.2%,烧碱上涨25.6%,乙烯上涨154.9%;合成材料产品中,聚苯乙烯上涨38.2%,ABS树脂上涨26.2%,丁苯橡胶上涨27.3%;化学纤维产品价格中,涤纶短纤维上涨13.0%,涤纶长丝上涨8.6%;化肥中的尿素上涨5.4%,硝酸铵上涨30.8%。
第四,钢材、有色金属价格坚挺。由于国内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以及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对钢材和有色金属的需求增加,同时受资源短缺、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工业用电、水价格上调,致使江苏省钢铁、有色金属出厂价格坚挺。一季度江苏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7.7%和11.8%,其中,优质碳结钢坯、钢锭、薄钢板分别上涨51.2%、21.9%和23.4%;铜、铅、锡分别上涨10.8%、7.8%、103.6%。
(三)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5
%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的影响,前三个月的涨幅依次为14.4%、12.5%和10.5%,涨幅呈逐月回落之势,涨幅比上个季度回落了3.7个百分点。
第一,九大类别呈“七升二降”的局面。七大类“唱”升调,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20%,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0.8%,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33.7%,化工原料类上涨18.9%,它们是购进价格上涨的“主角”;而木材及纸浆类、纺织原料类和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分别上涨3.3%,2.8%,7.7%,它们只是购进价格上涨的“配角”。两大类“唱”降调,其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下降4.8%,农副产品类下降1.7%,它们由去年的上涨转为今年的下降。
第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开局就在两位数以上。尤其严峻的是,原料等上游产品的出厂价格三月份出现反弹,涨幅比上月高出3.6个百分点。在去年国家宏观调控着力控制上游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价格走势不能不令人关注。
(四)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
%今年一季度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继续回落,比上个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材料费价格涨幅较快回落,由上个季度的上涨0.7%转为下降1.4%。其中,水泥、地方建筑材料价格下降比较明显,水泥价格下降14.4%,地方建筑材料价格下降6.8%;化工材料价格因受石油提价的影响,一季度则上涨14.3%;电料价格由上个季度的上涨8.2%转为下降0.3%。另外,一季度江苏省人工费上涨4.5%,设备、工器具购置价格上涨1.6%。
(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4
%一方面,受煤、电、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推动了化肥、农药、农机等价格的大幅上扬。一季度,江苏省化肥上涨15.8%,农机用油上涨7.7%,农药上涨4.8%,机械化农具上涨4.0%。另一方面,受粮食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种子、家畜、饲料等价格相继上涨,这是受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双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一季度,江苏省种子上涨20.3%,家畜上涨20.1%,饲料上涨4.1%。两方面合力,将一季度江苏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推向11.4%。
(六)南京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1.6
%受去年房价大涨的影响,今年南京市商品房开发面积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的增速比销售面积的增速快得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一季度的房屋销售还是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1.6%,而涨幅比去年全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10.6%,涨幅比去年全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二手房销售价格上涨13.1%,涨幅比去年全年下降10个百分点。目前南京市三级以上地段房价普遍在每平方米6000元以上,五、六级地段也在每平方米4000元以上,只有江宁、浦口、六合三郊区房价在每平方米3000元上下。因此,南京市房价无论从相对数来看,还是从绝对数来看,仍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二、影响江苏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总供给无法满足总需求的增加;二是生产成本增加,造成销售价格相应上升。综观一年多来江苏省市场物价的走势,影响物价变动既有成本推动,又有需求拉动;既有内生因素,又有外生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几个方面:
(一)粮食及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粮食供需缺口加大,拉动粮价上涨。由于粮价从1998年开始一路走低,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大幅下降,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减产。加上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使得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直接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另外,2003年全国灾情严重,导致多数地区粮食大幅度减产。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降至不足9000亿斤的临界点,创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粮食需求量却因人口的增多和工业用粮的大幅度增加,而逐年稳步上升,从而导致粮食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粮食库存下降。因此,粮食供需缺口是导致粮价上涨的第一原因。
粮食供给成本增加,推动粮价上涨。农资价格的上涨和运输费用的提高,使粮食供给成本增加,是导致粮价上涨的第二原因。2004年,江苏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掀起了一波逐月攀升的强劲涨势,涨幅由一月份的低点(6.5%)升至九月份的高点(17.2%),全年平均上涨12.3%,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近几年由于国家治理超载运输和燃油价格的上涨,造成交通运输费用的上升,也增加了粮食供给成本。
粮食价格上涨的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带动肉禽蛋和水产品等其它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谓是“粮价涨,百价涨”。
(二)投资、出口过快增长是此轮价格上涨的重要诱发因素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以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投资品、消费品生产增长,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高涨,投资冲动非常强烈。投资需求的强劲增长,尤其是在钢铁、水泥、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热,对铁矿石、原油、棉花、钢材、水泥、部分有色金属、电力等的消费大量增加,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回升。上游产品价格的持续快速增长,必然最终拉动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另外,投资超常增长还引发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产品供求紧张和运输吃紧,促使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并对电价上调形成巨大压力。此外,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各地利用国内产品的价格比较优势增加出口,生产能力再一次被扩张,导致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供求形势更加严峻。
(三)国际市场的输入型通胀对本轮物价上涨推波助澜
随着国际市场对原油、铁矿石、部分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加上我国对这些产品的依存度不断提高,拉动这些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首先是进口铁矿石涨价71.5%,致使受去年宏观调控影响已经走低的钢铁产品价格再度上扬。紧接着,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呈现出新一轮大幅上涨的势头。受此影响,国内市场原油、成品油、煤炭及化工产品价格随即大幅上涨。加入WTO后的国内外市场价格相互接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通过三个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直接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输入型”;二是因进口原料价格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三是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因此,国际市场的输入型通胀也成为今年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
(四)上游产品价格传导作用在本轮物价上涨中崭露头角
2004年,如果说工业消费品与原材料间比价不合理,使得下游对上游产品的涨价有吸纳空间,或者说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得传导发生了明显的梗阻,致使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带来人们担忧的最终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扬。那么今年一季度的种种迹象则表明,这种传导的苗头已经开始显露,形势不容乐观。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家电产品,在长期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家电产品价格近年来一直不断走低。但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家电产品的利润空间被双向挤压得所剩无几。在此背景下,家电产品的价格悄然出现了降幅逐渐缩小进而转降为升的走势。今年前三个月,江苏省以电冰箱、洗衣机、吸油烟机为主的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4%、3.3%和7.3%,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尽管家电业市场化程度高,产品周期在缩短,品牌间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但面对原材料成本压力持续上升,企业选择了提高产品的出厂价格,实在是被迫无奈的选择。
(五)货币供应对本轮物价上涨起到了局部“预热”的作用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不景气,甚至出现全球性的通货紧缩。为了扩大内需,我国采取了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2000年广义货币(M2)比1999年增长了12.3%。此后逐年上升,每年大约提高2个百分点,到2003年第二季度一度达20%以上的增长速度。此外,受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对外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大量购入外汇,从而使相应数额的人民币投放市场,成为货币量过多的另一因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物价的上涨,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刺激房价持续升高,导致房产“泡沫”的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随着体制转型过渡期和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众多。受经济增长、体制转型、结构调整、国际冲击、经济周期、供求变化等六种因素影响的国内市场价格,在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将会非常不稳定。不难看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如果对当前的物价形势分析不正确,致使政策选择不当,则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甚至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也存在。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