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未来50年”延伸到“亚洲新一代”,再到“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
从1999年到现在,《财富》论坛已是第三次踏入中国国门。而从上海到香港再到北京,主题从“中国:未来50年”延伸到“亚洲新一代”,再到“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热点的变迁和时代发展的脉络。有关专家指出,与前两届议题相比,今年的议题更加宽泛,也更加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今年议题突出“新”亚洲和奥运经济
据记者看到的4月份最新修改过的《财富》论坛议题,与前两年的议题相比,本届议题首次增加了对奥运经济的讨论,而且也更加注重中国与亚洲的互动。今年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经济、文化经济、汽车产业、印度经济、中国的资本市场、能源问题等近年来亚洲经济最为关注的热点。中国在新亚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值得顶尖企业家们期许。
回顾1999年上海论坛和2001年香港论坛,一个清晰的时代发展脉络展现出来。当时的议题设置很符合时代特色,1999年企业家们关心中国如何影响各公司的全球战略、亚洲战略、资金配置和投资策略,而且在20世纪末,企业家们关心中国进入下一个50年的机遇和挑战。当时电子商务刚刚在中国勃兴,因此这也成为当时企业界们热议的话题。
而到了2001年香港论坛时,主题已经扩充到了“亚洲新一代”,旨在探讨亚洲区内逐渐形成的新的商业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相契合的是,当时的很多议题都与中国加入世贸有关,包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科技发展”、“中国加入世贸后的营商环境”、“中国新貌:西部兴起”等。同时,当时新技术已经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因此有关新技术对未来经济的影响占总议题的六成多。
议题也具备传承特征
总有一些话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讨论的持久话题,体现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现出了议题的承接特征。1999年部分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参加了主题分别为“全球娱乐业”和“能源与环境”的讨论,还有关于“企业精神”的探讨。2001年除了有关中国的议题外,论坛还安排了有关日本、印度等问题的专题讨论。
这些话题都或宽或窄地延续到了此届财富论坛上。在5月16日,《财富》论坛有关于文化变迁的讨论:《迎接新的中国:文化变迁、挑战及机遇》。而在17日和18日两天的会议中,有关于印度话题的讨论《印度:另一座正在崛起的发电站》以及对中日关系的讨论,还有关于能源的讨论《能源: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以及对于企业家精神的讨论也延续到今天。
对于《财富》论坛议题设置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今年与往年相比,从比较宏观的主题切入到了小的行业和产业的讨论,说明企业家们更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
但他同时也提醒主办方,作为全球最高规格的经济论坛之一,《财富》全球论坛应该更多关注社会深层次的大问题,特别是将会影响全社会未来10年发展的大事,应该更多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这三大关系问题上展开讨论。例如资源问题的讨论,财富的两极分化,大海啸与全人类命运的话题,都应该是在这些最高规格的会议上讨论的。而且因为此届《财富》论坛是在中国举办,全世界都面临的这些问题在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问题应该拿出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