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鞍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正式在工商部门注册,这意味着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鞍钢汽车公司的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是鞍钢的一个全资子公司,而是一个由鞍钢和改制企业职工共同出资组建的全新的股份制企业。鞍钢“瘦身”之变的大幕徐徐拉开。
具有80余年历史的鞍钢,有过太多的荣耀,也背负着太重的包袱。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入“九五”后,鞍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实施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
、转机建制”的总体改革,先后将中小学、医疗卫生等单位分离出去,划归地方。而通过分离辅助,授予独立法人资格,辅业单位的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外部市场不断扩大。
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主辅分离只是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分离后的辅业单位还是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没有改变,对鞍钢主体企业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辅业单位在体制、机制上还难以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2002年11月,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鞍钢的辅业改制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
按照《实施办法》规定,并结合鞍钢具体实际,2003年11月,鞍钢决定,将建设总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实业发展总公司、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汽车公司、电气公司、钢绳厂7家企业纳入首批改制范围,并从2004年1月起首先实行模拟改制,以检验改制政策的效果。从当年前8个月的运行情况看,所有模拟改制企业均超额完成了模拟改制按进度考核的指标,职工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鞍钢制定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辅业改制总体方案》,并上报国家。
2004年9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总体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辅业改制总体方案》,这标志鞍钢辅业改制工作正式启动。
辅业改制工作是鞍钢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涉及的人多、面宽,政策性强。按照《方案》规定,首批7家改制单位将由鞍钢全资子公司全部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由鞍钢和改制企业职工共同出资组建,参加改制的职工人数将超过2万人。
为稳步推进辅业改制工作顺利进行,所有改制企业都经历了改制准备、模拟改制和正式改制三个阶段。由于辅业改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今后发展,所以得到了职工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职工们说,改制后的企业将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拥有人员精干、用工灵活、负担轻等优势,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将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目前鞍钢首批7家改制企业已有6家顺利完成,剩余的一家也将在近期内完成。辅业改制,是国家针对国有企业出台的重大改革举措,是鞍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可以从根本上解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改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长远发展看,对所有改制企业这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而精干后的鞍钢主体也必将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风振翅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