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问计于百姓活动问卷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12:53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编者按:“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公众意见调查”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实施“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问计于百姓活动”的第一阶段,该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公众对淮河和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倾听公众的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把水污染防治工作真正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希望您如实填写调查内容,对该区域水污染防治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淮河/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您的建议和意见将对改进该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框“内划上“√。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您的个人信息

  您所在地区:________省________市________县

  您是: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您是: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

  您在该地居住年限:

  1年以下1-2年

  3-5年

  5-10年10年以上

  您的年龄:

  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

  40-50岁50岁以上

  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及中专

  大专

  本科

  本科以上

  您本人的职业:

  一般公众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

  媒体从业人员其它________

  您的月收入:

  500元以下

  500-1000元

  1000-2000元2000元以上

  您的观点和看法

  1.您以前接受过有关淮河/太湖流域环境问题的问卷调查吗?

  接受过没有接受过

  2.您了解淮河/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情况吗?

  非常了解了解

  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

  如果您有一些了解,那么您的了解途径是什么?(可多选)

  当地环境质量公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

  媒体宣传报道

  亲身感受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认为造成淮河/太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于:(可多选)

  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农业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等农村面源污染

  造纸、酿造、化工、制药、皮革等工业废水排放量过大

  当地人口较多,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过大

  当地污水处理设备严重不足

  当地污水处理设施运转不良

  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监管不力

  水闸过多影响河水的自然流动

  上游水污染严重且治理不当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认为淮河/太湖污染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可多选)

  饮用水质量降低,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农业用水质量较差,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高,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水资源短缺,用水冲突和环境纠纷增多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知道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规划的哪些项目?(可多选)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

  关闭和取缔了污染严重的“十五小(土)”企业

  开展深井引水工程

  工业污染企业限期治理

  生态项目(如引水调水、清淤、湿地、水土流失等)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您知道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规划的哪些项目?(可多选)

  工业结构调整

  工业点源综合整治

  流域综合治理

  截污导流工程

  饮水工程

  自身能力建设

  城市垃圾处理场农业面源治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了解哪些有关淮河/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的工程或项目?(可多选)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工业结构调整工程

  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

  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截污导流工程

  饮水净化工程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农业面源综合治理工程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了解哪些与淮河/太湖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多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淮河和太湖流域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其它(各省制定的相关条例)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了解沿淮四省(安徽,山东,河南,江苏)治污目标责任书吗?

  非常了解了解

  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

  10.您了解沿淮四省(安徽,山东,河南,江苏)治污目标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吗?

  非常了解了解

  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

  如果了解,您是从哪些途径了解沿淮四省(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目标责任书的执行情况的?(可多选)

  政府定期的环境信息公告环保宣传

  媒体的报道亲身的感受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关于淮河/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的重大举措和工程?(可多选)

  政府的公告

  环保宣传

  媒体的报道

  学校教育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整体上讲,您觉得这些计划、政策和工程的治污效果如何?

  不明显

  一般

  明显

  非常明显不清楚

  13.您认为这些计划、政策和工程的治污效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水质明显改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减少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产值增加

  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提高

  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环境群众上访事件减少

  环境冲突和纠纷减少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制定环保新政策和审批建设项目之前,政府有没有召开听证会或征求过意见?

  有没有不清楚

  如果政府召开听证会,您有没有参加?

  有没有不清楚

  15.您认为淮河/太湖十年治污工作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可多选)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对污染企业的控制尚须加强

  缺乏有效的管理,城镇污水厂处理和运行效率低

  对农业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对于污染严重的现状而言,资金投入尚且不足

  技术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治理技术成果应用受到限制

  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公众环境意识不强

  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污染治理途径和机制

  法制不健全,环保部门的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政策保障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治污成果落实情况较差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您认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可多选)

  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治污工程的开展与改进

  加强环保型产业发展

  控制人口数量

  严控污染源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长远来看,您认为要实现“淮河/太湖还清”目标,尚须哪些努力?(可多选)

  加强政府政策、行政手段

  加强法制建设,使各项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实绩考核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改进企业生产工艺,加大对污染物处理力度

  民间环保机构和团体的参与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您是否参与淮河/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

  有没有

  如果有,您是以何种方式参与淮河/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

  科技示范

  参与听证会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您认为提高当地公众对治污工作支持认可度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可多选)

  加强媒体宣传

  加强工程示范

  鼓励公众参与治污工程

  定期公示治污工程效果

  开展公众参与的开放式(环保效果)评估活动

  举办公开的专家咨询报告会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据您所知,当地居民对于企业不法排污行为采取何种行动?(可多选)

  向媒体舆论部门反映到相关部门上访

  任其排污,没有任何行动

  不知道该向哪里反映污染情况

  因为怕受到打击报复而敢怒不敢言

  多次反映过但不起作用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据您所知,当地环保部门对于不法排污企业是如何处理的?(可多选)

  坚决取缔关停不法排污企业

  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与城建、国土资源和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对不法排污染企业形成有效威慑

  缺乏与城建、国土资源和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

  对当地重点企业的不法排污行为没有处理

  只关停个别不法排污企业

  对不法排污企业不闻不问,任其排污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您认为十年治污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没有影响

  不太了解

  23.根据实践经验,您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是否可以协调发展?

  可以

  不可以二者之间没有关系

  24.据您所知,当地政府是如何让公众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可多选)

  定期环境信息公告

  媒体的报道

  其它(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当地的政府和企业是否进行环境公示?

  定期进行

  偶尔进行

  从不进行

  不清楚

  26.当地的环保部门是否与媒体进行沟通,以进行相关环保政策的宣传?

  经常沟通

  偶尔沟通

  从不沟通

  不清楚

  27.据您所知,当地政府是通过何种手段推动污染防治工作的?(可多选)

  通过法律手段对企业严格监管

  通过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加强环保自律

  通过经济等手段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通过环境信息公示使治理信息公开

  污染治理成果与干部政绩考核结合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您认为当地政府应当在污染防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多选)

  治理项目与规划的审批和督促

  治理项目资金的管理与落实

  污水处理工程的指导、监督与管理

  流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管理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生态农业建设

  污染防治重大问题的科技指导与支持

  污染防治工程和政策措施的统一监管

  对民众进行环境教育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据您所知,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模式?

  设立公众环境信箱

  开通环境问题咨询热线

  举办开放式环保评估活动

  举办环保政策听证会

  开展公众参与式环保示范工程和政策试点工作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您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促进公众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督?(可多选)

  政府向公众宣传污染举报的途径,如举报热线等

  推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便于公众监督

  对积极参与监督的群众予以物质奖励

  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举报人

  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和环境信息公示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您个人认为激励社会公众参加治污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可多选)

  加强环境教育,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污染治理成果的宣传报道,让公众了解治污工作的意义

  增加治污技术和政策投入,提高治污工作的成果和效率

  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何改进各省(市)区在淮河/太湖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协作机制?(可多选)

  中央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国家环保总局应起统一协调的作用

  相关省(市)应定期召开协作讨论会,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

  试行环境补偿和受益政策,减少地区间的分歧和纠纷

  推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环境共建策略,加强共有的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其它(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对淮河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您认为目前的淮河/太湖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认为公众在淮河/太湖流域污染防治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如何参与污染防治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对淮河/太湖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请将填写清楚的问卷邮寄至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胡同38号国英公寓8K,邮编:100035,联系电话:010-66503620,

  66503621,联系人:张楠、黎明。

  本问卷复印件同样有效。

  本问卷同时在中国环境新闻网发布,网址:www.cfej.net,读者可通过网络填写、递交问卷。

  本次问卷活动承办单位将随机抽取106份有效问卷,予以奖励。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纪念奖100名,分别发给奖品。

  问卷回收截止日期为2005年6月10日。新闻来源: 《中国环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