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改革攻坚与企业家制度建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0:40 国资委网站

  2005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的主题是: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企业家的使命。这是一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主题,很有现实性。与这个主题相联系,还要确立另外一个主题:企业家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政府与社会的使命。26年的改革实践证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企业家,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企业家。为此,要加快企业家制度建设,努力营造企业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制度

  企业家精神是珍贵的国家资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领袖已被公认为是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国家财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本土资源,尤其是企业家精神。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26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推动力量。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企业家精神的主要特征,也是企业家行为的本质内涵。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广泛、更深入地弘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弘扬企业家精神,前提条件是建立企业家制度。从总体情况看,我国企业家制度建设同市场化改革進程不相适应。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与此同时,企业家制度的雏形尚未形成。虽然宪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产权方面已作出重大修改,但至今为止,《国有资产法》、《物权法》等还尚未出台,我国仍未建立起与宪法相符的、保护公民产权的具体机制。此外,虽然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确立了管理、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重大原则,但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具体制度规定,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着力建立企业家制度。

  二、经济转轨与企业家精神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动力之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如果不能承认并实现企业家的价值,市场经济之路就很难走下去。因此,经济体制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快企业家制度建设。

  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使企业家的行为存在种种冲突。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行为既有规则的一面,也有不规则的一面。正如著名转轨经济学家、波兰前第一副总理科勒德克教授指出的,“如果企业家精神主要是面向资本形成、投资、扩大出口、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公平竞争的,那么增长集团可能是强有力的。但是,如果企业家精神的指导思想是对现有资本进行再分配、收购与兼并、逃税和避税、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不公平竞争,那么这就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民粹主义’,并且社会中有影响力的集团会倾向于‘反经济增长’”(科勒德克:转轨国家向市场和企业家精神的转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3期)。因此,经济转轨进程中加快建立企业家制度,是弘扬企业家精神、规范企业家行为的客观要求。

  经济转轨进程中,企业家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当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并存、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企业家的看法发生了某些变化。应该说,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家的发展并不十分有利。因此,在强调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努力营造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氛围,为企业家制度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

  三、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家制度安排

  1、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企业家的作用。国有企业改革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形成基于市场的重组和退出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符合市场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总体讲,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需要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从而要重视企业家的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越发展,企业家的作用就越重要。有的人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搞单一的国有制,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如果是这样,就要退回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更谈不上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中共十六大确立了以发展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并特别清楚地认识到建立企业家制度的重要性。

  2、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企业家地位。推进股份制改革,实行公司制,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两个转变”的重要原则:第一,由传统企业制度强调货币资本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向货币资本、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和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第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以出资人为中心的传统企业制度向以企业家为主导的治理结构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两个转变”,实质上提出了企业家价值的实现问题。首先,企业家、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家,是企业的主人而不是“保姆”。他们既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之一,又是企业共同利益的首席代表。其次,对于“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应当给予新的、全面的解释。现代企业投资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投入、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新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只强调物质资本投资者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不承认人力资本投资者的收益权是不全面的。创业型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资产的形成和增值起到关键作用,创业型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理应享有其合理的投资回报。就是说,现代企业已不仅是资本所有者的企业、出资人的企业,而且是共同创造了财富的资本所有者、企业家和其他劳动者的企业。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与企业家价值。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攻坚阶段。与此同时,企业,尤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无论是资本所有者、企业家,还是广大职工积极性的迸发,都要以合理的产权制度为前提。实现企业家的价值,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应该使企业家实际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使企业家更多地承担起企业产权主体的责任。我在几年前讲到,不拥有产权的企业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家,我的主要论点有3条:第一,在传统企业制度中,人力资本要素和其它非货币资本要素基本不享有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权利。而在现代企业制度结构中,以企业家为主的人力资本不仅取得了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权利,而且在企业产权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二,企业家是企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把企业家的人力资本股权化,形成企业家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企业家实际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是企业家充分行使企业经营决策权的重要条件。由此看来,在我国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使企业家,特别是成功的创业型企业家实际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客观地说,我国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已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但是,至今为止,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企业家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并不宽松。对此,我们应当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对企业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允许和支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多种形式的改革实践和探索。

  如何客观地分析“MBO”在我国的实践,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行MBO的目的是通过融资担保机制的设计,使股权在经理层相对集中,以解决代理人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我国,MBO是在不规范中的探索,鱼目混珠,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不能把这些问题同实现创业型企业家的价值相提并论。在制度不规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类似MBO的实践要先试点,防止一哄而起。“联想”的案例很值得我们重视。有人说,“联想”和柳传志对中国改革的最大贡献,就是以创业型企业家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创造企业财富的增长模式。

  目前,有两种倾向十分不利于承认和实现创业型企业家价值。一是不加具体分析,指责实现企业家价值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应当承认,国企改革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我赞成某些学者的分析,国有资产真正的流失是在国企制度缺乏或原有制度不能执行中流出去的,更多的是“坐失”。二是当前有些地方政府支持外资参与地方国企改制,不允许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的做法,造成了某些严重的后果。“南孚”就是典型的案例。

  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家制度建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不是具体管企业的运行。这样,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由此,就要重视和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这方面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要把企业家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四、政府转型与企业家制度建设

  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的行为对企业发展和企业家精神有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如果政府过于干预微观经济,就难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更难以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国企改革搞了20多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不能不与政府改革不到位相联系。一项调查表明,在民营企业家交往的社会关系中,政府官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排在绝对首要的位置。这说明,加快政府转型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首要条件。

  政府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基本的公共产品,以解决市场主体所不能解决的许多公共问题,保护和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我国的现实要求看,政府不应当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而应当搞好社会的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政府应当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当前,在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的特定情况下,政府转型尤为迫切。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我认为有3点十分重要:第一,要从经济建设性主体向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转变,政府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够为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良好的市场空间。第二,政府应该成为制度性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经济转轨时期,制度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什么同在广东的TCL发展起来了,健力宝却倒下去,这不能不说同当地政府的行为有相当大的关系。惠州市政府早在10年前就用净利润基数提成的办法,在TCL高管和有贡献的员工中建立起股权、期权机制。由此,为创业型企业家李东生及其经营层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如果三水市也是如此做法的话,我想李经纬及其创业班子一定会把健力宝继续做强、做大,而不是今天这样一种让人失望的局面。第三,政府要成为社会性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比如说,目前企业中的劳资关系问题比较突出。如果各级政府把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解决的好一些,并建立严格的最低工资标准,就会大大缓解企业中的劳资矛盾。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工人要找企业、找企业家,再加上由于企业在处理劳资问题上的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和做法,使劳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应当成为劳资关系协调的主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社会保障。

  国际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企业家的数量和素质及其价值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海尔之所以成为国人心中能够代表中国国际形象的“第一品牌”,重要的是海尔有以创业型企业家张瑞敏为核心的企业家团队。我们要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着眼,在全社会提倡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并加快建立企业家制度。(作者:迟福林)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