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六大因素导致淮河污染长期得不到改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1日 10:3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1日电(记者周玮)淮河流域日前启动环境应急预案,以保障枯水期淮河流域群众的饮水安全。国家环保总局指出,有六大因素导致淮河污染局面长期得不到整体改观。 据介绍,目前淮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难以实现目标。“十五”临近末期,但《计划》中全部完工项目仅占35%、投资仅完成41%,远不能达到《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许多工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淮河水质的整体状况至今尚未根本改观,离“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有六个原因: 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方政府负责同志至今还没有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太慢,造纸、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印染等一些高耗水、重污染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占工业排污总量的70%以上;三是环保法律所赋予的执法权限有限,使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老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水环境监管职能交叉,体制不顺,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难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五是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尚没有形成,治污资金严重缺乏,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率极低;六是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闸坝林立,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汛前腾库时容易引发水污染事故。(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