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英才》2005 > 正文
 

八国联军似的学校水土不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17:38 《英才》

  为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准备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文·本刊记者 戴璐

  在繁华的国贸中心后面,一辆宝马停在国贸北公寓的一层。一对衣着光鲜的华裔夫妇从车中下来,轻声用英语交谈,随后站到大门前,排在一个西班牙妇女身后,等待他们的孩
子下课。

  就在此时,一位年轻的中国女教师,匆匆走出来开门,娴熟地用英语告诉大家,今天的课已结束,上半天制的孩子,可以带回家。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个银白头发、身材高大的加拿大女教师,作为带班老师,她同家长们相互问候。

  如果不是身处国贸,甚至会误以为这是在旧金山或者温哥华。

  这家名叫乔治布朗的幼儿园,在北京并非特例独行。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别具一格的贵式学校,是为那些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准备的。

  表象的国际化

  与英国的伊顿公学不同,中国很多国际学校只对外籍人士开放,如瑞典学校、大韩学校和以英美籍子女为主的国际学校等。

  “实质上,这样的学校近似于一个水族馆,他要创造一个近似的外在环境,保证那些原本不属于本地的孩子可以尽量像在原地那样生活。”一位基础教育专家说。

  也许这类学校对孩子们的“保鲜性”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吧。当然,人为强行创造一些条件,移植语言尚可,移植文化和价值观会比较难。

  在北京、宁波和青岛这样的大中城市,还有一些面向中国中产阶级和金领一族子女的贵式学校,他们既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贵族学校,也与本土的公立学校有很大差异。

  走在他们的校园里,你会偶然发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教师,几个蓝眼睛或黑皮肤的外国小朋友,更有趣的是,许多中方老师会有意无意地在中文里夹杂些英文。

  可以说,这些学校高举的国际化旗帜,在表象上已经具备了。

  然而,他们也在被似是而非的国际化所困绕。

  “纯粹依靠外国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力迈学校一位市场部人士承认,“老师完全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教4岁以上的中国孩子时,师生双方都非常吃力。”

  因为,老师说的有些概念,在中国找不到具体的对应事物,这让一个认知能力正在形成的中国孩子非常困惑。

  更严重的是,外国教师往往良莠不齐,我们在此类学校的调查中发现,甚至有美国的出租车司机混迹其中。

  即使那些拿了国际证书的外国教师,也不见得非常“NICE”,一家国际幼儿园的杨老师无意中透露,园里曾有位外籍教师有种族歧视,对中国的孩子私下里非常粗暴,最后不得不把她谴走。

  而外教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2大于5”的现象

  通过走访北京几家收费令人乍舌的私立学校,我们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打出形形色色的西方教育理念牌。

  但无论是发端于意大利的蒙台梭利,还是被美国人所推崇的自然教育,真的可以把中国的宝贝们培养出更卓越的人格、更优秀的素质和能力吗?

  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的投资者和教育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本土的环境里把幼儿、小学、中学这几个阶段不同的国际教学理念协调起来。

  更大的问题是,“2大于5”的教育现象。一个孩子在学校5天里所受的教导,甚至不及他在家里周末两天受到的影响。那么,“八国联军”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嫁接在中国的土壤里,是否会南橘北枳?

  遗憾的是,如何让这些昂贵的国际理念为孩子终生受用,没人能提供圆满答案。

  一家私立学校的招生办甚至以“孩子的可塑性强”,“老外用的理念已近百年,自然有内在逻辑性”等等来搪塞。

  换句话说,孩子有足够的适应能力任我们在各种理念间撮圆撮扁。而精明的家长们是否甘愿被摆布?

  能否被社会接受?

  就在乔治布朗幼儿园里,一位刚从深圳回到北京工作的中国女白领,兴致勃勃地来,却失望而归。在她看来,每学期3万多的学费,并不是负担。“最担心的是,蒙台梭利鼓励我孩子的那些行为,到了小学或者中学之后在其他理念下可能并不被提倡。”

  这个问题在力迈学校里获得了印证。

  “蒙台梭利的教学观念不是不好,它主张孩子学会独立、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对练习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小学部的年级主任李老师说,“但是,它在应用中存在一个问题,孩子的个体化意识得到增强,集体和纪律的观念却不够,这容易导致上了小学后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会与老师、同学合作。”

  实际上,无论家长还是校方都不愿意看到双方花费不匪的代价,只是教给孩子有限的英语,或者孩子的行为同他们所接受的价值观、道德观格格不入。

  然而,学校对孩子在品格上的培养,竟以同老祖宗一脉相承的说教方式为主。

  有一个黑色幽默讲的是,最近在京郊发现的清朝私塾课本和我们今天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本,只有插图、色彩和印刷技术等方面的差别。

  而且我们在私立学校的公报栏里同样发现了公办院校大张旗鼓的升学率宣传。

  教育以何为贵?仅是高收费,做得却没有那么高明,又何以为贵?

  专家观点

  中国没有真正的贵族教育

  采访·北京大学基础教育中心的胡松涛/文·本刊记者 戴璐

  胡松涛调研过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宁波等地的许多家私立学校,在他看来,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教育。这些学校的收费尽管不低,但是在教育理念的运作、投资者和教育家的协调、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政策环境制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其无法脱颖而出。

  事实上,很多私立学校在起源上,都是地产商建的配套设施。他们的吸引力更在于方便。另外一些直接向教育投资而成立的单体学校,问题也不少。

  据胡松涛介绍,在一个中等城市,建一所1500人规模的学校,即使以最理想的招生、办学情况,收回投资也要10-15年。所以,许多投资者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在生源上往往饥不择食。更严重的是,目前大中城市的私立学校在教师队伍上很不稳定,受到的培训也参差不齐。

  在胡松涛看来,贵族或贵式教育,不应仅仅体现在价格之贵或者成为全托保姆,而应在培养孩子的人格和为人处事的风范上。像伊顿公学以骑士精神和绅士文化教育孩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另外,教育实践百年树人,学校自身也不能患近视症,盲目跟风服用“西药”,或者为多招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选拔。实际上,西方许多贵族学校在入学前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力求学校风格和学生成长环境的匹配。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