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东北民企石油生意从幕后到前台 与巨头艰难博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17:44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暴春燕

  在“非公经济36条”的鼓励下,东北民企的石油生意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但面对杯水车薪的配额和巨头垄断下的石油产业链,他们的涉油之路仍然踯躅难行

  今年1月底,两辆满载20吨船舶燃料油的大型油罐车由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出发,通过
冰封的界河,驶入黑龙江省黑河口岸。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说,这是自1987年黑河口岸恢复开放以来,第一次由黑河口岸进口石油,而且也是第一次民营企业进口石油。

  与绥芬河、满洲里等中俄边境口岸不同,黑河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船舶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从陆路转到水路需要有一个换装的过程,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而且还耗费时间。因此黑河口岸过去一直不受石油进口商青睐。

  但此次这家名叫黑河河山实业有限公司的民企,通过冰封江面运油过来,既节约成本又方便快捷,为中俄石油贸易划出了一条新的运油路线。

  在记者抵达黑河这个边境城市时,该公司总经理毕永仁仍在俄罗斯。此前,除了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能源集团签订总量为160吨船舶燃料油的合同外,毕永仁还对媒体宣布了他的建设4条跨越黑龙江、年输油量1000万吨的石油管线的计划。

  尽管进口的仅仅是只需要口岸自动登记的燃料油,但民企亮开嗓门谈论自己的石油生意确实比较罕见。在过去数年里,当地民企涉油不乏其例,但大多悄悄进行,不愿过分声张。因此,即便是当地人,对毕永仁的高调也表示吃惊。黑龙江商务厅一人士对记者说:“老毕的宣传力度也太大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人将此举动与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意见”联系在一起。“意见”明确提出允许非公资本进入包括石油在内的垄断领域。

  现在,毕永仁的举动还引来了更多追随者。记者在当地了解到,今年还会有几家本地民营企业打算加入到能源进口的行列中来,他们与河山公司一样,希望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当地以电力进口为主业的星河实业公司董事长陶然就表示,正初步构想从事石油进口贸易。

  沉默的冒险

  东北向来是石油重镇,又与俄罗斯接壤,民企涉油历史悠久,但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其命运也几经跌宕。

  东北民企涉油起于1990年代初,当时正值中俄边境贸易鼎盛时期,国家及黑龙江省政府均出台文件扶持边贸发展,中俄两国市场需求对接紧密,可经营进出口商品近千种,银行向边贸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

  当时的石油进口由国有贸易与非国有贸易组成。从1993年开始,一些小规模的民营油企开始从俄罗斯进口不需要配额许可证的柴油。但黑龙江商务厅边境贸易处原处长李阳回忆说:“油量都比较小,在全省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

  到了1993年下半年,由于国内宏观调控以及俄罗斯国内出现了经济危机,中俄贸易出现了失衡,向俄罗斯出口廉价的商品就能换到钢材、原油、成品油等原材料。到了1996年,国家为了规范边境贸易,适时出台了国务院2号文件。”李阳说。文件中规定,只有与比邻国家路路接壤的边境市县才能进行边贸。

  1993年以前,国内成品油的零售、批发市场变得异常红火,那时经营成品油的利润空间每吨可达上千块钱,可谓日进斗金。看到利润的民企于是纷纷在边境口岸城市注册公司。

  但到1998年夏天,两巨头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此前的市场格局。国务院宣布重组石油工业,变分业经营为混业经营,组建两大全业务的石油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南北分治,并同时获得了石油进出口经营权。

  此前,东北的部分省级国有石油销售公司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社会批发企业则在1994年国家放松市场准入限制之后蓬勃发展起来。这些社会批发企业与一些纯粹靠倒买倒卖的皮包公司完全不同,它们相当规范,大有取代国有公司主渠道的趋势。

  但在两巨头出现后,已经垮掉的国有公司又活了过来,并竭力挤压那些社会批发企业。

  1999年起,在黑龙江省负责边境贸易的副省长带领下,开始了进口原油的努力,当年,黑龙江省副省长,商务厅厅长等人赴京申请,希望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及外经贸部把原油进口配额也下放给黑龙江省。参与当年赴京申请的黑龙江商务厅边境贸易处原处长李阳回忆道:“最终,国家经贸委鉴于当时黑龙江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及东北民营油企的特殊情况,原则上同意我们的申请。”

  就这样,终于出现了在国企总体垄断下,出现了民间进口原油与国企垄断相配合的局面。“但是原油进口的大门打开了,却不给成品油的门票,成品油进口配额基本上都在两大集团手中。”李阳说。

  入世后,国家尽管允许民企参与原油进口,但是只规定过去有进口石油经营业绩的民营企业才能获得下一年的经营权。准入条件缩紧为注册资金5000万,拥有专业储油码头以及5万吨储油罐等。这些条件对于其他打算分一杯羹的民营企业来说,入口太窄了。

  尽管这样的限制一直持续至今,但随着近年来由于投资高速增长所导致的国内能源紧张局面的出现,石油生意变得更加有利可图,民企突破垄断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如前所述,在国家政策风向变化下,东北民企的石油生意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但面对杯水车薪的配额和巨头垄断下的石油产业链,他们的涉油之路能走多远呢?

  艰难的下一步

  在今年4月7日和13日发布的公告中,商务部向28家企业发出了非国营贸易企业进口原油、成品油的牌照。至此,已有39家非国营贸易商拿到了原油、成品油的进口牌照。

  牌照是越发越多,但限制民企发展的油源和配额等问题还依然存在———国内油源主要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巨头手中,民企从海外进口仍然需要商务部的配额。

  “两会”期间,一些石油民企代表提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议清理和修订部分与36条意见相违背、限制非公经济进入石油产业的法规和政策性规定。该提案涉及两大问题:民营石油企业的油源问题和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配额问题。

  代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规模标准,给具有此规模以上的社会及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成品油进口权;国家有关部门可考虑有计划地要求两大集团每年从它们生产的成品油中按一定比例,直接销给社会及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制定;考虑给地方炼油厂经营自主权,成品油批发企业可以直接从地方炼油厂进油。如果以上三点能够有一到两点可以做到,过去六七年困扰民营油企的油源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事实上,民营油企还有一个难题未被提及———非国有贸易的进口配额只能用于符合中国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定的炼油厂加工,也就是直属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炼厂。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民营企业进口原油之后无奈只得把原油以最低价格转手卖给两大集团。

  在民企寻求突破石油业垄断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到今年3月,埃克森美孚等多家外资石油巨头已陆续出售手头的中国石化股权,不再扮演战略投资者角色。这表明,海外资本进入中国已不再需要打“政治”牌,只需要静候2006年底中国根据入世承诺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的那一刻,届时外资公司可在国内营建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

  一个拥有多个市场主体的竞争局面,对民企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因为没有理由对外开放而不对内开放。而即便政策有差异,他们也多了一个合作的对象。

  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期正在牵头制定石油体制改革方案,但仍没有准确的出台时间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石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