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郎咸平涉嫌剽窃 王吉舟质疑其制造学术研究赝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13:44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肖南方

  近日,郎咸平的日子不太好过,他正陷入一桩丑闻之中。

  本报记者接到报料消息称,郎咸平涉嫌剽窃颐和财经副总裁王吉舟于去年发表的一篇作品,王吉舟由此质疑郎咸平在制造学术研究成果“赝品”。此举引起公众一片哗然。

  祸起“郎评”

  据悉,4月19日起,郎咸平在香港《东方日报》和《太阳报》为其辟出的“郎评”专栏里,接连三天发表题为“伊利MBO”的系列财评研究文章。而该系列文章的标题、立论、观点、数据、财务分析过程,甚至是具体的并购行动计算结果与文章结构,均与内地财务研究专家王吉舟于2004年12月30日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的文章《蒙牛挟外资威胁伊利生存》一文出现了惊人的雷同。

  4月21日,本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王吉舟,王坦称:“由于我致力于做港股研究,并由此形成了每天关注香港媒体的习惯,同时我还订阅了《东方日报》等一些香港媒体的电子版。4月19日在查阅香港媒体信息时,一篇名为《伊利崛兴夺得先机》的稿子引起我的关注,因为我研究蒙牛与伊利的资本运作时间很长了,可以说,这些年来一直在关注这两家企业的发展,早在2004年10月,我还发表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蒙牛乳业上市过程全揭秘》的文章。”

  王吉舟称,当把“郎评”文章看完后,发现这篇财评无论立意还是分析方法,都使王吉舟觉得在重蹈自己去年文章的旧辙,但该文结尾却是由郎咸平署名,说明是“本文在我指导下,由孔焯豪、陈仪恩、张慕贞、梁绍铭、彭景新、孙美绿和甄光俭完成。”

  《东方日报》4月20日在B06版与《太阳报》在B10版的《郎评》继续刊发的“伊利MBO之二”——《蒙牛后起威胁伊利》彻底让王吉舟感到恼怒。

  王吉舟称,该文从自己发表的《蒙牛挟外资威胁伊利生存》一文中搬取了多处,“郎教授的文章一共只有1600多字,除了标题,明显出现雷同的地方有9处,神似之处就更多了”,以致他难以控制情绪,将此文下载后发给学界一些人士与30多家媒体的记者,邮件标题为“郎咸平居然剽窃我的文章!几乎把中华工商时报的文章原文照抄!”本报记者也接到了上述消息。

  郎的研究被斥为“赝品”

  郎咸平以善于通过对著名公司资本运作进行一针见血的“财评”,来揭示企业资本运作与MBO过程中的财务丑闻而著称,被“郎手术刀”诊断过的企业有格林科尔、长虹、海尔TCL等。

  郎的财评因其专业性与独家性,深受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也因其“解剖麻雀”的高深企业财务分析造诣,使其文章的学术实证具研究价值,远在其大陆同行的作品之上。据郎咸平对外宣称,其研究成果是在充分研究公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这类公司的财评文章,作为采集自相同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的雷同是否存在有巧合的可能?

  面对记者的质疑,王吉舟表示,“可能性很小,因为这里边有作者个人偏好不同的问题。”据王介绍,创作公司财评文章的流程大体分三步:首先,采集大量的上市公司披露数据;第二,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专业知识把这些数据分类,并且形成评论观点;最后,写出完整的文章。

  王指出:“因为我是投行人士,所以我研究这两家乳业上市公司的视角比较独特,与学术界的专家完全不同。我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资本运作与并购的财务数据出发,通过公开披露的信息和我的专业知识,来构思文章和观点。而从上市公司的财务细节出发,进行公司资本运作分析与构造文章,是手工劳动痕迹非常明显的事情,就好像画一幅油画,这一件艺术品,需要艺术家一笔一笔的积累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因此,画作的个人痕迹会很强烈。无论把它摆放在任何地方,无论署不署名,行内人一眼就知道这是谁画的。因为别人很难做出完全一样的东西,大家下笔的角度、偏好、力度、顺序都不会相同,如果这些痕迹都一样,那可以说,其中一个人是在刻意参考另一个人的东西,就是大家所称的‘赝品’。”

  希望通过公开渠道解决

  王吉舟在采访中还透露,可能是郎咸平辗转得知相关信息之后,在《东方日报》21日发表的“伊利MBO之三”文末就添加了一行附注:“本文系与王吉舟共同创作。”同时,郎咸平还在下午自己和通过他人打电话给王,但王吉舟不想接通此类电话。

  王吉舟认为:郎咸平写这些文章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同他进行过任何方式的沟通,他也没有与郎共同创作过任何文章,在生活中他并不认识郎本人。至于第三篇文章为什么会加上这个“共同创作”的一句话,王并不清楚。

  王强调:“此事应当通过公开渠道解决,就目前来说,我根本不知在电话里和郎教授说些什么,也没有和他对话的基础,毕竟郎教授是一个享有盛名并且在财经领域有很强影响力的学者,如果他不承认此事,除了学术道德上的谴责,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王吉舟说,上市公司财评研究是中国财经学界与商界新兴的领域,也是由郎先生最初倡导和使之发挥重大舆论影响的,王本人也正是在郎的影响下,从事基层公司的研究。“郎教授在学术上一贯严谨,我的判断是:这篇财评是郎先生学生执笔的作品,不是郎先生亲笔写的作品,郎本人或许此前对摘引并不知情。”

  4月21日,记者随后欲联系郎咸平证实此事,但一直联系未果。

  郎、王各自发出声明

  4月22日,针对被指学术剽窃的消息,郎咸平向媒体发出了回应声明。在声明中,郎表示:“对于王先生的指控我希望诚恳地作出回答,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这些连载文章都是学生的创作,而所有资料都是学生在研读我的课程时为撰写学习报告所收集的,按照中文大学的规定,学生直接负有资料正确性以及正确引用的责任,而这也是我们教授在课堂上一再要求的。”

  “经我调查的结果,实际情况是学生引用了王先生和其他媒体的论据而在附注中都有详细的引用,包括王先生的出处,但是《东方日报》和《太阳报》不能发附注,因此,我们在发这五篇连载稿子时计划将王先生等重要观点提供人当成作者,只是由于我助理的疏忽,前两篇只放了七位学生的名字而遗漏王先生的名字,这当然是个不可原谅的失误。”

  对此,王吉舟也作出回应,在当天便致信新浪财经,表示希望郎咸平“能够继续在经济学界高举学风严谨和尊重原创的旗帜,将您锐利的文风和敏捷的思维保持下去,继续给中国经济学界带来尊重细节、尊重学术尊严的新风”。

  据悉,郎咸平还将就此事北上前往北京与王吉舟面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郎咸平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