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部崛起 概念掩饰不住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23:5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彧

  从去年底中部崛起被热议,到今年初仍热度不减,在3月的两会期间更是达到高潮,“中部崛起”四个字在媒体和坊间成为高频词。

  2005年中部地区经济被前所未有地关注,中部六省也受到“崛起”信号的巨大鼓舞。
虽然有关中部崛起的诸多概念比实务更具话题性,但我们还是注意到今年首季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特点。

  经济向好 难点不少

  今年一季度,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大多数都达到了两位数,不难看出,中部的发展仍延续了去年的好势头。安徽,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明显增强,在已经到位的省外投资中,有八成来自长三角地区,同时,非国有投资增长较快,能源工业投资增势强劲;江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私营企业发展加速,民间投资首度成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社会商品销售活跃;湖南,经济发展呈现速度、效益和质量同步提高的态势;湖北,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上升幅度在中部省份中排名首位,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河南,农业生产形势良好,轻工业增长高出重工业,且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消费需求趋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山西,经济保持了速度快、运行稳、效益好、活力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增长的带动,农业、第三产业在全省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全社会投资中工业投资比重高达69.9%,增长速度高达40%,农业投资的比重仅有3.2%。

  中部六省经济虽开局良好,但仍有许多问题和难点困扰着经济发展。如固定资产投资一产“冷”、二产“热”、三产“低”;煤电运仍然制约经济发展,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都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压力;工业经济效益不高,受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各省都面临着提高工业效益的考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较大;融资难题仍然突出,虽然各省都实施大开放战略,引进大批企业和项目,但融资难仍困扰着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另外,有些招商引资项目发展资金也面临不足;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任务艰巨,今年中部六省均实现了农业税减免,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民增收,但如何建立农业生产的长效机制在各省的农业政策里似乎提及的不多。

  上述难点中除了体制这一老问题,不外乎结构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今年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现实已经逼迫中部地区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中部六省 尚缺合作互动

  在经济的平稳发展中,中部各省都花了大量笔墨去谋划在中部崛起中的蓝图。安徽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在区位优势上,中部其他地区的确无法与其抗衡,而且事实已显现其接受长三角资本外溢的效果。江西,早就提出做长三角的“后花园”,现又有泛珠三角概念,其优势也不言而喻。而湖北武汉则提出优先发展以武汉为核心,连接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八个中等城市的大武汉经济圈,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并规划沿长江产业带,欲带动并辐射其他五省进而共同推进中部崛起。河南则提出了“中原崛起”的发展思路。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这条“短腿”伸长,并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平顶山等省辖市的中原城市群。湖南则提出靠“两条腿走路闯出取胜之道”,一条腿加速推进工业化,加快制造业发展,走一条优势带动,重点突出,全面兴旺的工业化之路;另一条腿加快“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以“长株潭”城市经济圈为点,以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的城市(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为线,做活中部崛起的湖南篇。与此同时,利用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接轨珠三角,融入华南经济圈。

  中部六省各自为战,合作互动难见,谁都想在中部拔头筹,成为龙头,但是由于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差异又决定了谁都无法引领谁,正像中部人自己形容的,中部六省是一条藤上的六只苦瓜。可见中部六地各自理念多多,却难掩尴尬。

  中部崛起到底用什么样的模式,在中央的具体政策未出台前,人们尚难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需要一种区域化的思维,需要资源共享的理念。从其他地区的发展情况看,中部地区似乎也需要一个龙头,“龙头之争”也时常见诸报端,但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模式来思考,也许中部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舞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部崛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