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杂志:西部大开发五年 勾画未来蓝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16:35 《中国投资》 | ||||||||
5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今后中央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会放慢。为从法律上保障西部大开发顺利推进,《西部开发促进法》正在抓紧制定之中。 ○ 本刊记者 秦凤华
200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央不仅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投入力度,而且为西部地区制定了许多倾斜性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开发西部。 5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情况如何?在中央投资和优惠政策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中央提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全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下,西部大开发力度是否会有所弱化?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对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子彬进行了专访。 中国投资: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有5年时间了,5年来在这一战略带动下,西部地区经济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李子彬: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开局良好,取得了明显成效。 西部地区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2000~200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8.5%、8.8%、10.0%、11.3%和12.7%,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提高,5年年均增速在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2004年有望超过2000亿元,比1999年增长近一倍;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其中2004年为367.3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3倍。 中国投资:中央政府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支持西部开发,5年来投资规模和实施效果如何? 李子彬:2000年以来,为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在国债资金、预算内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安排上,注重向西部倾斜,逐年提高国债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5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累计投入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其中,中央累计安排西部地区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约2700亿元。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这些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关系西部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保证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项重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中国投资:中央为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开发向纵深发展,采取了哪些举措?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如何? 李子彬: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一项重要任务。“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这一目标,首先,我们加强了规划指导。在“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民航总局等部门根据西部开发的总体要求,相应编制了行业发展规划。第二,在项目布局和资金投入上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倾斜,每年在西部地区安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第三,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等企业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适当延长高速公路、水电、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 5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家先后开工建设了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规划总投资约320亿元。安排中央投资105亿元,建设一批灌区改造、节水示范工程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西部地区累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为9.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00公里;累计建成投产铁路新线2819.6公里,复线1653.6公里,电气化铁路1831.3公里。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机场38个,其中已完工22个,在建16个。西电东送工程,累计开工项目总装机容量3600多万千瓦,输变电线路1300多公里,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电网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工。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完工并实现商业供气。开工建设了内蒙古霍林河一号露天矿扩建、陕西黄陵二号矿井、贵州响水煤矿和神华准格尔黑岱河露天矿改扩建等大型煤炭基地工程。重点实施了西部通信走廊、数字化城市、宽带接入和电话普遍服务“四大工程”。安排国债资金支持了西部地区896个城市及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中国投资:从2000年西部开发新开工建设“十大工程”后,每年都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除基础设施外,其他重点工程进展如何?今后西部地区还将开工建设哪些重大工程? 李子彬:截至2004年底,国家共安排西部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60项,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除基础设施建设外,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5年来,国家安排投资71亿元,解决了西部3200万人饮水问题。投入46亿元,对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102万贫困人口实施了生态移民。安排10亿元,用于农村96万户沼气池建设。此外,还解决了969个无电乡通电问题,使6.8万个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生态建设得到显著加强。5年西部地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350多万亩,荒山荒地造林9570多万亩,退牧还草1.9亿亩。许多地方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结合起来,不仅改善了生态,有的地方粮食产量还有所增加,并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农民当前和长远生计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西部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其中,2004至2007年国家将安排100亿元资金用于西部地区“两基攻坚”,2004年已下达30亿元。 今后,将继续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强对西部地区薄弱环节的支持,每年新开工一批事关西部开发全局的重点工程。一是围绕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总体部署,开工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重大工程。二是围绕提高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三是围绕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适时开工一批能源、化工、农业、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中国投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指导方针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依托水陆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下,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否已经形成? 李子彬:《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都明确提出,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区域开发。即以交通干线为“线”,以中心城市为“点”,选择现有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优先加快发展,继而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等“面”上的发展。西部各省(区、市)在发展中都十分重视重点地带的发展,制定了各自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规划。加大了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的投入,着重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成为本地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特别是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昆明等城市积极发挥综合优势,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使得这些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和经济集聚区形成雏形。另外,西部省(区、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成为当地产业聚集、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中国投资: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的事,东、中部地区从参与西部大开发中能找到哪些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李子彬: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东、中西部地区都能从中找到共同发展的结合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稳步推进,西部地区为东中部地区提供了大量能源、矿产品、特色农产品等资源,有力地支持了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同时,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西部开发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材料、技术和人才,这为东中部地区企业“西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大量的投资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东中部地区也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交通干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大批西部开发重点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加快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而且促进了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 中国投资:近年来,西部一些地方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小火电、小炼焦、小水泥、小电石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出现了开发区热、圈地热。如何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坚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更好地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地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李子彬:近年来,西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小火电、小炼焦、小水泥、小电石项目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更不利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有效地防止盲目重复建设,首先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该下的要坚决下,消除经济发展中不健康因素,这样才能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其次,要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社会事业薄弱环节;要抓住机遇,积极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第三,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绝不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式发展的路子,要走科技含量高、消耗低、污染小、质量好、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集约化水平。最后,要积极推进改革,规范政府行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根本上防止重复建设。总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促进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中国投资:未来几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期,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开发? 李子彬: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解决“三农”问题力度,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加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六小”工程建设,推进扶贫攻坚计划。严格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等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二是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西部开发省际通道及农村公路网;继续加快水利设施建设,重点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继续加快能源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大型的能源开发和深加工基地;加快建设现代通信网络,强化普遍服务。改善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努力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坚持把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等配套保障措施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四是按照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扎实抓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确保到2007年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加快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加强西部地区科技和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 五是积极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依托优势资源,建成重要能源、矿产开采和加工基地。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加强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走消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技术开发区和重点城镇集中,把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把改革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动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西部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向西部地区。 七是努力把握西部大开发的规律性,进一步提高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性。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定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和探索西部大开发的规律性,遵循规律,用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意处理好国家支持和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重点开发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强国家宏观规划指导和工作协调,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处理好加快发展和更好发展的关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更好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中国投资:在中央提出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全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具体哪个是重点,西部大开发处于什么地位,是不是要弱化? 李子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整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即: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东部地区发展。 这一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调动各地积极性,强调各个地区要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东中西互动,共同发展,这是促进全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个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强调每一个区域发展有特色的经济才能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比如,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尽快增强综合国力,提供更多的税收,增加国家财力,更好地支持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利于做到投入少、见效快,为全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发挥其较好的工农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也会对西部和东部地区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在全国区域发展新的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西部大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央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会因此减弱,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不会放慢。 中国投资:为从法律上保障西部大开发,并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目前,这部法律的制定情况如何?何时出台? 李子彬:西部开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开发的法制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明确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借鉴一些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抓紧《西部开发促进法》的制定、颁布实施。 2003年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纳入立法规划。去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把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作为重点工作,经过一系列调研、论证,并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的意见,形成了拟报送国务院审议的送审稿草案。草案力图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资金渠道、组织机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等,用法律和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把西部开发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保证西部大开发稳定、持续地推进。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广,还需要与各方面共同努力,促使这部法律早日出台。 中国投资:5年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为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开展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李子彬: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的主要职能是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发展规划、政策措施、产业布局、资金投入、人才开发、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建议,当好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参谋。加强重要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西部大开发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明确指导方针、重点任务、重点经济区域、重大项目、主要措施。二是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三是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西部开发年度重大项目,推动全国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四是综合协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提出并完善政策措施,提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与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以及封山禁牧相结合,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和长远生计问题,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五是加强西部开发法制建设,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西部开发促进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监督条例》。六是监督检查重大工程、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今后,将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向中央提出对策建议,当好参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十一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按“五个统筹”的要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加快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更加注重发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