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广安红色旅游“冲击波”之谜(中)
A
谋略
政治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
中国兵法有上兵伐谋一说。那么,广安发展旅游业的智慧和谋略是什么?其中的谜底到底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广安市委一领导接受采访时微笑着说,“小平故里是广安的无价之宝,我们发展旅游的思路离不开伟人旅游这一坚实的历史基础和产业基础,但只有将这一资源进行市场转换后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为了把政治优势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地结合,广安对以往领袖纪念地发展模式进行了一次“逆向思维”。以往的领袖纪念地,在建设资金上,由国家拨付,展示的内容无非是一排房,几堵墙,几本书,几样文物,纪念地与当地的城市发展没有太多的联系,而广安就勇敢地跳出这种发展模式。
邓小平故里的建设,广安人摒弃了钢筋水泥的建筑方法,代之以29.91平方公里的故居保护区。而保护区的道路建设、景观建筑、生态绿化也是由对小平怀有敬仰之情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捐资建设的。开创了“以政治和社会影响力为市场动因,以完备的旅游资源要素整合为产品形式,谋求名人游的综合旅游满意效果目标”这一四川旅游国际化的新思路。
与此同时,广安人恰如其分地实现了投资商对小平知恩图报的心愿,同时也把广安的城乡发展和产业发展搞起来了。正是这种巧妙的结合,2001年5月开始的“致富思源,同建广安”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2002年,广安成功引资近30亿元,其发展的资金不是伸手向国家要来的,而是通过和市场结合取得的。
去年是小平诞辰100周年,世人瞩目,国家及省领导陆续莅临广安,各大主流媒体聚焦广安。广安抓住机遇,响亮地提出“营销广安”的理念。广安还主动出击,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到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吸引了全国数百家旅行商参加,10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报道。
广安,在市场这支指挥棒下奏出一曲优美的华尔兹。
B
探路广安旅游的“趟雷者”
4年以来,广安全市累计投入旅游开发建设资金18亿元,然而2001年全市财政收入仅4亿多元,完完全全的“吃财政饭”。短短4年时间,广安旅游为何出现了如此惊人的变化?如此巨额的旅游投资从哪里来?其中的奥妙何在?
答案就是,广安市政府大胆创新,筑巢引凤,借鸡生蛋,实行旅游资源“零转让”,大胆吸引民间资金开发广安旅游,从而解决了旅游开发的资金瓶颈。4年来相继吸引了四川易园集团、金亿集团、深圳洪涛集团等极具实力的商家投资广安旅游业。民营资本的大举介入,不仅使广安旅游开发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其找到了全新的开发模式。
今年49岁的易文清是四川最早兴建私家园林的人,十年前就开始在成都金牛宾馆旁打造自己的园子———易园,集团总资产目前已积累到数亿元。凭着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气魄,他相继参与小平故园和思源广场的建设,并投入巨额资金到广安,大手笔打造了神龙山风景区和华蓥山大峡谷。
“尽管开发广安旅游,一路过来比较艰辛,但我仍然充满信心”,易文清说,易园集团是最早参与广安建设的外地企业。2000年,在有关方面的积极引荐下,易园集团参加了小平故里建设。
最初,广安市政府还有点不放心,让易园先做几十亩样板园出来看看。易文清非常自信地说:“要是易园做的都不行,那四川省就没有哪家企业能使广安满意了!”果然,样板做出来,广安方面马上就拍板请易园来干。易文清给纪念园定下“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的基调,让邓小平故居恢复他青少年时代那种原生态。
在建设邓小平纪念园的两三年里,易文清画的图纸不计其数,跑广安也不知跑了多少趟。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从成都到广安,开车需要七八个小时,一趟下来累得筋疲力尽。在这期间,易文清几乎吃睡在工地,最后拿出来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没有想到的是,这项工程结束之后,广安市其他区县纷纷邀请他去开发旅游。从此,易文清的广安“旅游”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期间,也有不少朋友劝他不要去广安,连家人也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骂他是一个“疯子”。他的一个好友甚至多次警告他,“去广安开发旅游无异于走入雷区”。但易文清态度十分坚决,他认为,“广安是未被人发现的处女地,我非常看好广安的未来。大家都不去开发,就算现在的经济效益还不太好,但我愿意去充当‘趟雷者’”。
“那个时候对于旅游业,我完完全全是一个新兵”,易文清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去考察华蓥山大峡谷,当时那里煤窑污染特别厉害,植被破坏也十分严重,但他看准了大峡谷奇山秀水,世界最大的洞中巨佛,最长的洞中飞瀑,最怪的天坑地缝……以及不可复制的人文历史,“植被是可以再生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再生,而且,当地政府部门对旅游开发非常有热情,这也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
与此同时,易文清还看准了广安神龙山,投入巨资恢复重建“巴人古堡”风景区。去年8月,神龙山巴人古堡正式开山迎宾,引来各路游客的称赞,有专家称之为“中国的特洛伊城”。“我对小平同志是非常感恩的”,易文清去年还捐资300万元在思源广场建成小平理论碑林。
作为敢于“趟地雷”的先行者,易文清给广安旅游开发、引进民间资本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其后,国内众多民企纷纷携资前来广安参与旅游开发。
C
创新华蓥山首试“三权分离”模式
四川省是西部地区公开主张和提倡旅游开发“三权分离”的地区,而真正第一个实现了“三权分离”的大型景区就诞生在广安市,这就是华蓥山石林。
作为华蓥山石林初期开发业主,广安人邓中明2001年下半年,在得知广安决定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后,毅然从武汉赶回老家,专门成立广安金亿旅游公司,投身家乡的旅游开发。2002年4月,他带领全家及公司成员正式进入华蓥山开始了开发之路。
在开发过程中,邓中明遇到资金短缺,仅凭自己的实力很难将项目完工。这时他想到了好友———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长安。56岁的何长安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从部队转业后,在中铁十一局三处从事管理工作,在铁路工程系统赫赫有名。在了解了景区开发情况后,他闪电般地决定参与投资开发华蓥山石林。2003年7月,中铁十一局正式入主广安金亿旅游公司,何长安成为新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未有过旅游开发经验的何长安一口气在这里投下近两亿元资金,而且,他创造性地为华蓥山开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三权分离”模式,即国家拥有资源、民间投入资本、专家负责管理,实现所有权、开发权和管理权的三权分离。
华蓥山旅游区副总经理何洪全介绍说,具体到华蓥山景区来说就是,华蓥山的所有权归管委会,开发权归金亿旅游公司,管理权由华鑫旅游管理公司行使。在华蓥山模式之下,政府和开发商、管理商的三位一体和相互制约的合作方式确保了景区保护、开发、经营、管理的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和长效性。
2004年3月底,华蓥山石林顺利开始营业,华蓥山引起了百万游客的青睐。四川一位旅游专家曾高度赞扬“华蓥山模式”,认为“三权分离”既实现国家利益的长效、企业开发项目的收效和专家管理的品牌效益的和谐统一,也实现旅游主、客体各方的共赢良性模式。“广安在四川的旅游开发中,取得了很大突破”。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