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未来发展靠制度创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12:11 第一财经日报 | |||||||||
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眼中的机遇和挑战 浦东未来的工作将重点把握“六个突出”:先行先试、统筹协调、制度创新、以人为本、精深化开发和功能扩展 本报记者 杨楠 发自上海
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浦东已成为上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浦东的综合经济实力已得到显著增强。 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表示,制度创新是浦东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是浦东下一轮改革的重点。 《第一财经日报》:近段时期以来,“浦东未来发展靠制度创新”这一说法被频繁提及,这一观点的内涵是什么? 张学兵:浦东15年的发展,主要靠的不是政策,而是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浦东未来的发展,主要将依靠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浦东要继续走在前列,这是本届政府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是我作为区长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外地来浦东视察的同志问我:“小平同志讲,咬住浦东开发不动摇,一直到建成,那浦东现在是否已建成了?”我当时回答他,按照小平同志、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浦东的要求,浦东现在还未建成,它还面临着很多发展机遇。 《第一财经日报》:浦东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张学兵:目前的宏观调控就是浦东的一个机遇。因为在此背景下,浦东的经济发展会更有秩序,包括宏观调控中对土地实行最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浦东也是一个机遇,可以促使浦东在开发中进一步贯彻“精深化开发”的道路,使浦东无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有很好的产出效果。 浦东开发初期就提出要“惜土如金”,而宏观调控为浦东实践这一理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特别是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市”的主战略,也是浦东面临的一个很好机遇。在这么多机遇面前,浦东也面临挑战,而其中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体制上进行创新。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体制创新的一环,浦东如何体现“小政府、大社会”这一格局? 张学兵:浦东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综合改革,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要素市场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不断进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始终保持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全市行政审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区,浦东进行了三轮行政审改,大幅度减少了审批事项,并在推进告知承诺、实行并联审批、联合年检等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第一财经日报》:成绩背后,浦东当前还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并将如何缩小差距? 张学兵:目前,浦东新区产业发展能级和服务全国的能力还不高,第三产业只占总产值的47%,浦东商业、文化、卫生设施与国际型现代化城区的标准相比尚有差距;商务成本上升过快;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 为解决这些问题,浦东未来的工作将重点把握“六个突出”:先行先试、统筹协调、制度创新、以人为本、精深化开发和功能扩展。 具体实施中,浦东将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升服务全国的能力,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不断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浦东开发开放要从注重政策创新,转向注重制度创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并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扩大开放,从政策优势向制度优势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