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商务部再破地区封锁 发文限时各地6月底前完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 11:42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肖华东/上海报道

  地区封锁的问题凸显了国家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难解的顽症,地区封锁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6月底前完成有关“清理地区封锁”的工作。

  此次通知的全称是《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工作的通知》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此次通知主要是针对去年6月由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而发布的,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地方政府将原来的清理工作进一步执行完毕。

  一年前的通知

  去年6月18日,商务部、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交通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主要目的在于纠正一些地方设置行政壁垒、分割市场、妨碍公平竞争的做法。

  通知指出,对于以下情况进行重点清理:直接限制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限制本地产品和服务进入外地市场的;专门针对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收取费用的;专门针对外地产品而且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的技术、检验、认证措施;对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设定许可或审批的;指定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的等。

  同时,通知要求2005年1月底之前将清理工作总结报送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开展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工作方案》,将清理工作分成三个阶段: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清理工作实施阶段;工作总结和公布清理结果阶段。到去年年底,一共清理审查16000余份文件。

  其他一些省市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瞭望东方周刊》从商务部获悉,目前全国地区封锁的清理工作进度不一,虽然商务部已陆续收到各地上报的清理工作总结,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对清理文件数量进行统计,也未按要求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

  “这也就是商务部再次下发通知督促清理工作的主要原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清理地区封锁持有抵触情绪,企图蒙混过关。”

  于是,去年年底,中央七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在检查之后提出建议,将清理工作延长到今年6月底,并提出各省(区、市)要把清理工作重心下移,把地(市)县(市)作为重点。而此次发文正是督查组建议的直接体现。

  封锁与反封锁

  毋庸置疑,地区封锁不仅已成为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最主要障碍,而且也严重限制了竞争,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啤酒为例,现在几乎每个省市,甚至是县城都有自己的啤酒厂,啤酒的牌子五花八门,但是真正能够叫响的不多,而一些较好的品牌,如哈尔滨啤酒,其在当地口碑甚好,但始终走不出东北三省,原因就是地区封锁。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志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地区封锁实际上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而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区域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选择。

  中国政府一直在力求突破地方封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开展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任何地区和部门都不准封锁市场,不得禁止外地商品在本地区、本部门销售”。

  此后,国务院更是多次发布命令,如1990年11月《关于打破地区间市场封锁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的通知》要求破除地区间的封锁;2001年《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接下来就是七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和商务部近期发布的通知。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伟林教授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指出,尽管经过政府的一系列市场秩序整顿,地区封锁严重程度呈逐步减轻之势。但是,当前地区封锁仍以多种形式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并在保护的内容、范围和手段上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以保护手段为例,就由过去设关设卡演化为采取制定地方性法规、设置“技术壁垒”等更加隐秘的方式排挤外来企业。一些地方通过制定一些只有当地产品才符合的技术、质量、环保等标准,想方设法照顾和偏袒本地企业,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

  “这种情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貌似合法性。”周伟林教授认为,一些地方性的立法,看似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但是,在执法的过程中却采取双重标准,对外地企业严格有加,对本地企业不闻不问,或走走过场,这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使得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理性破除封锁

  尽管地区封锁为市场经济所不容,但是,也有专家指出,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区封锁的形成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所以,在破除地区封锁的问题上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一蹴而就的方式值得商榷。

  周伟林认为,地区封锁的问题凸显了国家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他们要考虑本地区的财政税收、就业等实际问题,一旦市场彻底开放,很多当地的企业就会破产,失业的人员就会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

  “当然,从长远来看,破除地区封锁是完全应该的,只是需要有个缓冲的阶段。”周伟林强调说,“这就像是中国对外开放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在相关机制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开放市场,把自己的企业放到市场上去搏斗,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

  他举例说,整个东京只有市郊有一家外商零售企业家乐福,其他都是日本本地企业,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日本自身的市场。而中国恰恰相反,零售行业的开放程度很高。

  那么,地区封锁应当如何破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晔华认为,行政垄断是造成地区封锁最为重要的原因,也是经济生活中影响最大、危害最甚的限制竞争行为。所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

  据悉,《反垄断法》制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送审稿已报送有关部门审核。

  金志国认为,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国家还应该迅速建立起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在失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避免地方政府因为本地的就业压力而不得不对本地落后企业实行的地方保护主义措施。

  周伟林指出,要彻底破除地区封锁,主要还是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一味地批评地方政府的保护也无济于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商务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