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海有一个梦想:盛世金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 14: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历志钢 上海报道

  中山东一路6号,是一幢假四层的砖木结构小楼,这幢英国歌特式建筑,其意义不仅停留在建筑艺术本身,更值得追溯的是它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的开篇一页,1897年,中国最早的现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便设立于斯。

  如今,它依然矗立在外滩,见证着今日上海的金融复兴之旅。

  盛世金融

  上海有一个梦想。

  经由20多年的改革开放,纵使上海早已奠定并巩固了其在中国的经济龙头地位;纵使上海业已寻回了上世纪早期国际大都会的盛名,这个梦想依然为上海人不离不弃:那便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的金融梦想,既是历史使命,也是发展大势。纵观纽约、东京、伦敦、香港等国际都市,无一不以国际金融中心著称。伴随中国经济增长而迅速崛起的上海,也早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其经济规划的重要战略。

  1990年4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上海正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允许外资银行、合资银行、中外合资财务公司、外资银行分行在上海市设立、登记注册,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金融服务业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继经济特区之后,我国正式允许内地受理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的申请。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两项政策的先后出台,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单一的金融体制,而上海在这一变革中,无疑取得了先发优势。

  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考察上海时强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梦想的引擎一旦被点燃,便喷薄出巨大的能量。

  在随后的几年里,银行同业拆借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票据营运中心纷纷落户上海,银行、证券、保险三架马车齐头并进,沪上金融机构灿若星辰。

  2002年9月,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挂牌成立,这是上海专门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设置的服务性机构。原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吉晓辉出任金融服务办主任。

  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希望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依托中央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当好配角,做好服务,充分运用政府资源和行政优势,承担起编制金融服务和推动金融创新等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发展环境。至此,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进一步系统化,开始显现出“大模样”。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进驻上海,截至2004年底,在沪金融机构已增至516家,各类专业化金融机构业务运营中心增至22家。上海金融业占上海生产总值的份额亦近10%。

  2005年3月16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会见美国丘博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费运来一行时进一步强调,上海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建设成为金融中心,目前市政府正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将把金融作为发展的重点。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在今后的5年中,上海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业都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韩正的信心不仅来自金融总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央行二部落户上海的规划。

  量变到质变

  央行二部的到来,让上海经由量变实现质变。

  在今年两会期间,周小川这样说明央行二部的重要性:“上海的情况,大家都了解。由于上海在中国金融中的特殊地位,所以上海是多个金融市场的中心地带,同时它也提供多种的全国性金融服务。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外汇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都在上海。因此,人民银行(成立央行二部)的想法就是我们在上海的队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发挥职能作用,为全国金融市场服务。”

  为全国的金融市场服务,使上海肩负起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而要具有这样的能力,金融功能的增加必不可少。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之所以会成为远东金融中心,除了金融资源的积聚以外,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首先,上海是中国主要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全国的资金流向上海,上海的资金流向全国,形成吞吐之势。

  其次,上海是全国的内汇中心,申汇行市决定各地汇兑行市。

  最后,上海又是全国的外汇中心,有着全国最主要的外汇交易市场。

  据此,《中国金融通史》的作者杜恂诚得出结论:金融中心不仅应以业务量来衡量,而且更应以金融功能来衡量。

  这个观点显然也已成为上海金融界的共识,因此,上海才会力邀央行二部的进驻,上海才会提出打造人民币产品中心的近期目标。而前者正是后者的有力支撑。上海开始踏上由量变推进到质变的路程。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上海的蓝图渐渐清晰——再用15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这距离上海上一次成为金融中心,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年。

  金融复兴

  1986年,新组建的全国性综合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行没有按惯例设在北京,而是选择了上海。这一意味深长的举动暗示了中央的一个部署:恢复昔日上海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把上海推上改革的前台。

  从那时起到刚刚过去的2004年,上海逐渐完善了金融业的布局。在接下来到2010年举办世博会这几年时间,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

  上海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在上海金融办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透露了上海的想法:因为不可能成为拥有许多优惠政策的“金融飞地”,不可能成为因地缘优势或者“闭税港”式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将推动长三角金融联动继而辐射全国,成为与全国经济密切相连的国际金融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将现在的国内资源集聚中心向功能辐射中心转变。

  当然,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从去年开始,深圳依托香港,北京依靠金融机构总部,也启动了冲刺金融中心的举措,虽然上海认为三者的金融目标等各不相同,但是相关政策的出台将加大对金融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

  今年2月份,上海银监局的一份研究表明,在扶持金融产业发展政策上,上海先发优势已经明显落后于京深两地,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政策适用对象方面,上海的政策主要针对新设金融机构提供优惠政策。深圳的政策适用于“在深圳的金融监管机构和注册法人金融机构”,北京的政策是“在北京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相比之下,上海政策的适用面最狭窄,主要是鼓励市场进入”,基本思路是“做多”,而京深已经开始在做多的同时考虑“做大做强”。

  二是在补贴的力度上,上海是“少交”,而京深则强调“多给”。上海规定新设金融机构购买本市商品房可享受交易手续费、契税、房产税等优惠,深圳、北京则对新设金融机构提供高额补贴。

  三是个人激励措施不足。上海只原则性地规定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而北京着重推出个人激励措施,对金融高管个人所得税实施优惠,购房购车等给予奖励。

  四是京深的服务更细致。如深圳为金融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北京规定高管人员子女可以在北京高考等等。此外,京深的政策还考虑到更深层次的需求。如深圳着力加强与香港金融业的对接,北京则着力设立金融创新发展基地。

  对于京、沪、深三地在金融资源上的争夺战,上海银监局认为要考虑金融机构发展的较高层次的需求,降低生活成本,加强经济激励措施。

  影响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另一个因素是金融功能还不强。

  为解决这个问题,上海提出了打造人民币产品中心的近期目标,但限于政策等各方面原因,目前上海的人民币产品中心进展并不明显。或者正是这个原因,上海才会力争央行二部落户上海,以促进上海金融功能的完善。

  如果这两个方面能够得以实现,上海将向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迈进一大步。

  金融愿景

  2004年,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酝酿,上海市明确了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和任务:

  在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按时间,分三步逐渐实现。

  第一步,2005年前实现金融要素市场的积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使金融在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优化中成为核心,成为中国国内的金融中心。

  从2006年到2010年,金融功能将成为主要发展目标。以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为主要特征,上海将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体系。在金融功能齐备以后,以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金融控股集团为核心、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也将确立;上海将成为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中心。

  到2020年左右,上海将建成与我国国际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影响相匹配的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使上海成为国际资本集散地和全球资金交易场所,并开始向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如果有央行二部的加盟,再加上如今矗立在黄浦江两岸的金融机构,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必将融入世界,世界也必须倾听上海金融市场的脉搏。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