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圆明园违法铺设防渗膜 代表质疑铺膜是为了招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07:40 北京娱乐信报

圆明园违法铺设防渗膜代表质疑铺膜是为了招财

听证会后,圆明园管理处代表对众多媒体记者的提问一律以“无话可说”来应对。

  质疑

  在一片争议声中召开的听证会又在争议声中结束。防渗膜是否拆除,圆明园防渗工程到底要交多少学费,这笔学费最终由谁“买单”,尚无定论的听证会给人留下了一连串悬念

  生态工程成“生财”工程?

  尽管此前遭到猛烈抨击,但听证会上,圆明园管理处仍坚持表示,在湖底铺设防渗膜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节水工程。

  事实上,据新华社记者了解,固化河道的做法早在多年前就遭到生态专家激烈反对,以至于北京市水利局为顺应这一生态理念,于2002年公开承诺,北京水系改造不再搞“铜帮铁底”。

  那么,什么原因使圆明园管理者在水务部门的明令禁止下铤而走险呢?

  “圆明园有1700多名职工,”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说,“如不加强管理,职工工资都难以保证。”

  朱红所说的“加强管理”指的是“开源节流”。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1日前,北京市公园湖泊生态环境用水的收费标准是每立方米0.3元,在此之后,环境用水涨到了每立方米1.3元。按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开放区湖底年渗漏量近700万立方米”的算法,如果每年要补充700万立方米的水,圆明园一年就得多花700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李楯参加听证会时言辞激烈地说,“圆明园管理处想要更多的水,但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福海西岸正在兴建码头。现场指挥作业的工头告诉记者,蓄水后这里将开发游船等水上项目,为公园增加收益,这说明他们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再现这种盛世景象,而是为了开展在圆明园盛世根本不存在的现代的商业性的游船和快艇的经营活动。”

  谁为这违法工程“买单”?

  昨天的听证会,新华网和人民网做了现场文字直播,与听证现场针锋相对的场面相比,网民在两大网站相关论题下进行的讨论也十分热烈。与专家们高技术含量的听证发言相比,网友们更关心谁应该对“圆明园违法铺设防渗膜”一事负责。

  多数网友都关注谁该为这件事负责任,“目前究竟造成了多大损失,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已经开工的经济损失由谁买单?”“如果听证会认为铺塑料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已经铺上的塑料就浪费了,把它们清除还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这样一来,损失是不是数额巨大?责任人构不构成违法犯罪?”

  遗产保护还要不要开发?

  从张家界装电梯,到武当山“太子养生堂”改宾馆……再到圆明园铺设湖底防渗膜,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遗产破坏现象近年屡屡发生。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指出,我国拥有29处世界遗产以及众多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产所承担的作用与普通公园或游乐园截然不同,其目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览审美等精神文化活动。但目前,失控、超载的各种商业开发对遗产保护已造成严重威胁。

  在现行体制下,如何走出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怪圈?是每个专家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据新华社

  侧记

  小代表发言让大人汗颜

  11岁的北京理工附小学生高梦雯作为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村民在听证会上发言。

圆明园违法铺设防渗膜代表质疑铺膜是为了招财

  高梦雯说:“我们在论坛上算了一笔账,每年要向园内放水三次,水费约几百万元人民币,铺设防渗膜以后,可以节约300万立方米,如果铺设塑料膜只是为了节约水,这次铺设费用高达3000万元之多,这样做究竟有没有必要,从节约角度我们不赞成在湖底铺防渗膜。”

  高梦雯最后说:“希望大家更能热爱我们身边的绿色。同时也希望国家加强环保建设,让我们的后代也有机会欣赏到绿色的珍贵的文化古迹。让我们共同祈祷着身边的绿色更多一点,呼吸的空气再清新一点,小鸟叫声更美一点,我们孩子们的歌声更甜一点。”

  记者注意到,在随后的发言中,有几位代表用各自的方式对高梦雯表示了敬意,感觉“很惭愧”。

圆明园违法铺设防渗膜代表质疑铺膜是为了招财

  辽宁老盐工进京献良方

  “我这里有个好办法!”有着40多年盐田防渗技术经验,从大连旅顺盐场退休,听说国家环保总局要就圆明园防渗工程进行听证便自费赶到北京的61岁退休技工孙孟利说。

  就在环保总局的门口,因场地有限没被允许进场听证的孙孟利放下装有几件换洗衣服的行李袋,翻开自己画的图纸向记者介绍着盐场的防渗技术。

  孙孟利说:“我说服老伴拿出3000元积蓄作为路费,现在住在一家每天50元的旅馆里。”

  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廷芳

  圆明园要走出管理的误区

  修复圆明园,重现昔日的辉煌。为了实现这个梦,圆明园管理部门花了很多力气,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庞大。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圆明园的生存与人的生存,到底谁应该服从谁?第二个问题,如何保持圆明园的遗址性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廷芳说,圆明园事件反映出遗产管理仍存在误区。他认为,遗产保护需要多学科参与。目前,与遗产保护相关的各个部门尚未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直接管理者、相关机构、专家以及公众之间没有形成运转良好、规范的沟通、合作渠道。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形成各个相关主体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只有这样,圆明园防渗事件才不会重演。

  园林协会代表潘从贵

  尽快制定遗址的详细规划

  听证会上,园林协会代表潘从贵建议抓紧制定研究遗址公园的详细规划,为圆明园的保护利用在实施过程当中贯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进行支持和利用。

  潘从贵说,应该尽快成立以北京市政府牵头,包括文化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方面的行政领导和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决策机构,讨论审议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工作事项和计划。同时尽快落实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园林规划,抓紧研究制定遗址公园的详细规划。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

  遗址保护不能缺了文化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在听证会上提出不能仅仅从工程技术角度来谈遗址保护这个问题。俞孔坚说:我想提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第一,有钱缺什么,有钱缺审美。第二,有技术缺什么,有技术缺伦理。第三,我们有知识缺什么,有知识还缺文化。

  俞孔坚在听证会上一一展示了自1992年4月份到2005年4月8日间在圆明园内拍的照片,其中包括“一棵直径20厘米的灌木被砍伐、一棵很大的桑树砍伐以后留下的根”等场面。他说:“圆明园是一个自然演替的乡土群落,乡土的物种,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不可或缺的景观。不能仅仅从工程技术角度来讲这个问题。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完全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 

  清华水利系教授沈志良

  防渗应改善而非全部重来

  圆明园防渗工程到底怎么做?采取的手段是不是一定要铺防渗薄膜?不是的,还有很多很好的办法。现在既然已经做了,花了大量的人民币,我的意思是不要全部恢复原貌。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们劳动的成果,不要轻易地否定掉。我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整个湖底已经做了防渗薄膜,我们铺适当数量垂直排水井,这个排水井数量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这样来调节它的生物链。

  信报记者 革继胜/文 苏冠名/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圆明园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