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央行酝酿加息 > 正文
 

CPI越看越不明白 政府是怎么来度量通货膨胀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5:40 中国财经报

  房价在涨、油费在涨,就连烤红薯也在涨,“物价指数”怎么就不涨呢?

  最近,各类财经媒体有关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文章铺天盖地袭来。分析央行是否加息等政策时,媒体动辄引用这一指标,一来是传统经济学分析的惯例,二来也是因为CPI指数知名度较广。

  究其原因,乃是价格问题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CPI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国家统计局公布一、

  二月份的数据,已经为广大老百姓熟知的CPI指数又变得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什么都涨CPI不涨?

  1月份,CPI同比上涨1.9%。且不与去年8月增长5.3%相提并论,就是和去年12月的2.4%相比,涨幅突然回落0.6个百分点,也大有峰回路转之势。于是有媒体称道“物价已经控制住,加息压力减轻”。不少关心经济新闻的老百姓有疑问了:房价在涨、油费在涨,就连家门口卖的烤红薯也从一块涨到两块了,你这个“物价指数”怎么就不涨呢?

  这问题还没厘清,二月份的CPI倏忽撞线3.9%,超过一年定期储蓄税后利率将近1.1个百分点。看起来这个指数和物价上涨水平有点靠谱,但好像还是不够。

  飘飘忽忽的CPI,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指出,它包括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八类。八项物价指数加权平均后得到消费者物价指数。

  至于各项价格所占CPI的权重有多大,这个至今没有对外公布。众多专家学者们也只是依据各项数据倒推进行分析。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推测结果是:食品34%,烟酒及用品5%,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1%,交通及通信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5%,居住14%。

  食品价格占据三分之一,这可以很好的解释去年粮食一涨价,CPI就一路高歌猛进的原因;今年二月时逢农历春节,食品支出的走高推动CPI上涨也情有可原。

  游离CPI体系的高房价

  这里,最让人看不明白的是“居住”类。牵动老百姓敏感神经的高房价,在CPI中有体现么?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现行的CPI计算中不包括房产价格,但房屋租金被归入“居住”类指标。

  回顾历史,现行的CPI指标体系是在1990年制定的,而那时我国还实行福利分房制度,房产消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想象,当时的制订者们不会将房产价格归入计算指标。

  换句话说,CPI和如今房价的关系基本上“管你洪水滔天,我自岿然不动”。当然,租金和房价有一定关联度,在成熟的经济体中,租金房价会保持稳定比率,房价由此在CPI中体现。但在我国很多城市中并不存在这种稳定的联系。因此,老百姓对物价的切身体会和CPI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不尽相同。

  庄健解释说,房产价格不计入CPI是国际惯例,因为房地产本身是投资品而非消费品。至于房产价格的高涨,它会通过其他渠道进入消费领域,成为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一。

  政府怎么度量通货膨胀?

  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由于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房屋价格在CPI中体现不多,而房价上涨又确确实实地构成了当前通货膨胀压力重要的一部分,宏观调控部门若要依据CPI来判断经济热度,是不够合理的。

  有消息人士称,其实央行在判断加息与否以及出台其他货币政策时,所依据的更多的是企业商品价格指数(PPI),因为这一指标能够体现出投资品的价格涨幅,反映出我国投资迅速增长的势头。

  易宪容的观点是,政府应该尽快对CPI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权重修正,并且向社会开放统计指标的编制程序,提高统计流程透明度。这样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也使得“消费者价格指数”这一指标实至名归,真实反映出老百姓(消费者)所感受到的价格变化情况。

  将宏观调控风向标定位于其他指标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哈继铭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建议,央行按“广义CPI”来制定货币政策,该指标中房价要设定相当权重。按他的计算,2004年中国包括房价在内的通货膨胀可能高达5%—6%,在某些房地产价格飙升的城市,真实通货膨胀可能达到两位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CPI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