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读者来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5:40 和讯网-《财经》杂志

  加强银行治理结构风险监管

  (《财经》2005年第6期《张恩照美国被诉》)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都执行垂直化管理和机构扁平模式,多数制度和决策出自银行经营管理的最高层。在防范这种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风险时,监管部门应仔细研究、评价
董事会的决策能力问题。

  董事会的决策职能很大程度上由各专门委员会承担,因此,应促使银行尽快形成以这些委员会为核心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委员会和银行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以保障董事会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关联交易界定的充分性。

  与此相关的,是如何制定对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考核机制问题。如对董事会战略委员会的考核,应结合新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监督检查原则的要求,促使银行把资本计划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要素,从银行的战略目标出发,对当前和未来的资本需求进行分析,清楚说明银行的资本需求、预计的资本支出、期望的资本水平和外部的资本来源等。

  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银行经营中责任重大,应随时监督其是否指导银行制定了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银行经营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政策,等等。

  北京 王洪信

  把加强稽核监管放到更突出位置

  (《财经》2005年第6期《银行改革与上市,哪个该有时间表?》)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上下不联动”问题非常突出,形象的说法是“上边忙改革,下边忙作案”,实际上,很多案件都是以非常“低级”的手法完成的。对此,监管部门尤其应加强和改进对商业银行内控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中《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强调,监管部门应对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完备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检查。银监会成立伊始,即树立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并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近期还开展了国有商业银行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等行动。

  当前,无论是从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维持银行体系的健康稳健运行,还是抑制转轨时期商业银行案件高发态势,有关部门都应把加强稽核监管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突出重点做好对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指导、评估和检查。

  北京 毛奉君

  150亿元的作用:激励与约束

  (《财经》2005年第5期《150亿元解困县乡财政》)

  国家计划明年在全国范围免征农业税,原本并不令人乐观的县乡财政由此面临新的难题。面对历史“旧账”与改革“新账”,这150亿元的作用值得仔细分析。

  其一,即使“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思路能够实现,增量改革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只能在数量上解决县乡政府的已有债务。结果,经济发展后,许多贫困县乡可以和富裕县乡一样拥有比较充裕的财政收入。但问题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县乡财政改革针对的是“养得起还是养不起”的问题,没有触及更深层次的“该不该养”、“养多少”的问题。

  其二,“三奖一补”的政策目标之一是激励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而县乡财政要摆脱债务困境,根本出路在于界定恰当的政府职能,使机构和人员维持一个稳定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需的基数。150亿元的财政支持,一方面可看做是对农业税免除后的一种暂时补充,另一方面,也不妨视之为控制基层政府规模的一种努力。

  然而,“激励”和“约束”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确定的。也许,“激励”非但不能培养县乡政府的“造血功能”,反而助长“上包保”、“下靠要”的依赖倾向;约束也可能只是上级政府的一厢情愿——假如县乡政府未能按上级要求使用款项,上级政府能一撤了之?因而,“三奖一补”要达到控制政府规模的目标,必须依靠其他改革。从长远看,对基层政府的财政约束,还得靠基层选票的力量。

  北京 钱建强

  税制快改与慢改的两难抉择

  (《财经》2005年第5期 《税制改革正当其时》)

  当前的税制改革应循序渐进,根据宏观环境,成熟一个改革一个,而不是通过一个计划性的时间表来安排。税收增长较快的时期,不一定是税制改革的好时机;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或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减轻政府财政支出负担特别是经济效益的支出比重,是推进税制改革的关键。

  因为,首先,根据“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当我国的GDP近年来持续高速度增长时,财政支出肯定会大幅增长;

  第二,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多方面问题,其中大多都需要财政支持;

  第三,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政府发行公债的效应等同于向纳税人征税,当前的经济竞争相当于政府提前将纳税人未来的税收收入入库。在非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现行的财政风险和未来的财政风险能否化解,最终还是要依靠财政支出;

  第四,各项改革需要国家财政支持;

  第五,国际投资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由于担心国际投资减少、影响财政收入进而推迟“两税合并”,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北京 朱军

  “房贷新政”治标不治本

  (《财经》2005年第6期《上海房贷新政难产》)

  上海市政府筹划和出台的有关措施,恐怕只会加重市民的负担,对炒房者并没有实际约束意义。炒房者大多有雄厚的资金,设在税收和贷款上的这点门槛根本不在话下,而房贷政策的变化加速了房价上扬,结果还是真正需要购房的老百姓埋单。

  上海楼市的非正常上涨,使收入相对较低的市民(包括新市民和老市民)都感到了寒意。击鼓传花,等到鼓声一停,花落到最后一个接手的人手里,就成烫手山芋了。但我以为,上海楼市与香港楼市是不能比的,前者的购买者更多是普通居民,后者的购买者大多是中产阶层以上的人。上海的住宅自有率比香港高得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即使出现了“高处不胜寒”的局面,并不至于像香港那样全面崩盘。

  但是,日益抬高的房价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太明显,使真正以居住为目的的群众买不起房。况且,以炒房为目的的个人和机构将来能否全身而退,也值得关注。

  江苏 张军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