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澳大利亚投资局局长率领主管金融、能源、培训等行业的一行20多人来到中国。3月1日,就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等问题,澳大利亚投资局局长左瑞文(Garry Draffin)在澳大利亚大使馆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专访澳大利亚投资局局长左瑞文
本刊记者 席秀梅/文
亚太区25亿人口的强大消费市场,是下一个争夺的焦点,而中国在其中的位置不言而喻。“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除了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将给中澳两国带来什么?
《环球财经》:对中国企业来说,澳大利亚是创业者的天堂吗?
左瑞文:对投资者来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很有趣的投资地方,因为可投资范围很广,包括能源、采矿、农业、科技等。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容易设立公司,非常安全,跟亚洲在同一个时间区内,所以如果考虑这些因素的话,跟别国相比,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一个投资者的天堂,对中国企业来说,澳大利亚是非常好的第一步。
《环球财经》:据了解,澳投资局已将中国地区的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投资专员。这次又大张旗鼓地率领专家团来做工作。那么,与美欧等地相比,澳大利亚有什么作为吸引中国投资的独特优势?
左瑞文:从传统来说,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美国和欧洲,但如果展望将来的话,最大的经济体应该在亚太区,亚太区有25亿人口,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庞大的潜力消费群体。澳大利亚有一个很独特的位置:在制度上和美国以及欧盟相同,在地域上属于亚太区,所以在新旧经济体之间,澳大利亚发挥着一个桥梁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我们正在和中国政府商讨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这一点更能让澳大利亚发挥桥梁作用。
《环球财经》:中国市场在你们吸引投资布局中,处于什么位置?
左瑞文:现在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只排在澳洲的海外投资的第13位,但是中国是最有潜力的合作伙伴,因为两国无论是资源还是服务项目上的配合性很强,所以我预计中国作为一个在澳投资的新伙伴将是越来越重要的。
中小企业是澳大利亚企业主形态。其资本市场,很适合企业的初级融资或IPO。
《环球财经》: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有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吗?对中国的哪些行业或领域的企业感兴趣?
左瑞文:澳大利亚政府己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是税收方面的优惠。如果企业投资到澳大利亚较偏远的地方,比如电力、水力不足的话,政府会考虑给这些公司提供一些基础建设。
目前,中国投资澳大利亚主要是在采矿、天然气等方面,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现在也有兴趣投在其他行业,比如农业、中药,同时,澳政府对于科技方面的投资非常感兴趣,同时也鼓励这方面的投资。
《环球财经》:澳大利亚欢迎中国的中小企业吗?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的一个问题,对此,你们准备如何帮助他们?
左瑞文:澳大利亚投资局是一个政府机构,当中国中小企业到澳洲投资时,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他们是否能拿到合乎法律上以及财务上要求的文件,我们不希望他们在没有好的项目下做任何的投资,因为投资局作为一个政府机构,不会给他们任何意见,也不会帮他们去调查所投资的项目;另一点,如果他们需要在澳大利亚进行融资,需要跟澳大利亚的银行进行贷款的话,和澳大利亚的企业一样,贷款肯定没有问题,因为澳大利亚的银行不缺钱,但是,项目本身的好坏会影响这方面的结果。
在很多国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只这么简单。有的项目本身很好,很吸引银行,但是得不到政府方面的支持,所以银行也不能贷款,但在澳大利亚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很照顾中小企业,澳大利亚的多数企业属于中小企业。
《环球财经》:澳大利亚供应广东天然气,中澳签订25年的能源投资项目,这些事实说明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将提上日程,在政府合作的这个大框架下,作为投资促进机构,你们如何推进企业间的合作和金融支持?澳大利亚的资本市场是怎样的?
左瑞文:澳大利亚非常支持中国企业逐步扩大其资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规模不大的中国企业,来澳洲资本市场融资的话,是一个非常好的培训,它在澳洲成长,之后就可以考虑到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做更大的融资。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西化的,但第二大语言就是中文,所以澳大利亚与中国企业之间有一个很强的感情基础和深入了解。
澳大利亚的证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有超过200家的国际银行,其中90家是投资银行,澳大利亚的风险基金是全亚洲最大的,所以无论是在资本市场的范围上还是深度上,都可以对中国企业提供帮助。
引进外资是为了开发资源,分散投资。
《环球财经》: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为什么澳大利亚近年来如此重视FDI?
左瑞文:在世界经合组织的国家里面,澳大利亚是惟一一个还需要引进资金的国家,原因是澳大利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开发它的资源。没错,澳大利亚是全世界第四大基金市场,但基金有一个需求,就是把资金进行分散投资,投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所以,尽管澳大利亚的资金很充裕,但为了分散投资,我们还是需要吸引大量外资。
取得国际资格的认证是人才融合的第一步。而文化多元化的澳大利亚对于企业文化不提倡融合,而是重在搭建沟通的桥梁。
《环球财经》:在一篇名为“澳大利亚为何浪费中国人才?”的报道中,提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大量高学历的人才通过技术移民来到澳大利亚,但是澳大利亚没有重视这些人才,目前他们或者再次移民海外,或者在从事销售、文秘、家政等与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不相符的工作。原因解释为因为澳大利亚人不愿意招聘中国人做事。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左瑞文: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已经有150年历史了,现在在澳大利亚留学生中有5500人来自中国,占留学生的1/3,中文已经成为仅次于英文的第二大语言,这些都使澳大利亚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多元化。
虽然很多成功的中国人或其他国家的移民到澳大利亚,也要考虑其所获的专业资格是否是国际认证的,如果该资格不是国际认证或不被澳大利亚认可,他们则需要一段时间重新学习拿到一个国际认证的资格,为什么很多人才到澳不能一开始就被任用,因为其资格不被认可。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读书也是为了要拿到一个国际认证的资格。
《环球财经》:如何解决中澳两国企业的文化融合问题?
左瑞文:首先,两个国家都独立的国家,都是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澳大利亚不会尝试把两个文化变成一个文化,反而是注重在两国文化方面建起一个桥梁,只要双方都明白对方在商业上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进行有效的谈判,这方面,做一个桥梁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