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CCTV经济半小时:黄河还能活几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11:25  CCTV经济半小时
CCTV经济半小时:黄河还能活几年
呈现墨绿色的劣五类水从这里长年排向黄河

  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10日晚播出有关黄河污染的节目(系列之二),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继续来关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经济半小时》派出4路记者,对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质环境,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扫描。昨天从青海到了甘肃,今天我们来关注黄河内蒙古段。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黄河由宁夏进入内蒙古境内之后,呈现出一个马蹄形的流向,先向北流,然后折向东,再调头向南,全长830公里,它流经的就是著名的河套地区。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因为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成为重要的产粮区。我们的第二路记者今天就从这个黄灌区的取水口——磴口开始,带我们来看看黄河内蒙古段的水环境。

  记者:我身后是三圣公闸,内蒙古河套地区880万亩农田就是从这个闸引水来进行灌溉,由于这里的工业企业比较少,所以我们看到这里的水质还是相对较好。

  3月26日早上10点钟,当记者来到三圣公闸的时候,看到黄河上有渔民正在打鱼,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网拉起了一条三斤多重的黄河大鲤鱼。这两个渔民告诉记者,他们就是附近的村民,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在黄河上打鱼,这里的黄河水不仅有鱼,而且人都能喝。

  渔民:黄河水喝起来现在还行。

  根据黄河水资源保护局提供的数据,三圣公闸这里的黄河水为三类水质。但是从这里沿着黄河下行,黄河的水质正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记者:在沿着黄河大堤行进了将近三百公里之后,我们跨越内蒙古巴盟河套地区来到了黄河乌拉特前旗段,河套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就是我身后的这条总排干——乌梁素海总排干排进黄河的,我们可以看到总排干和黄河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限。

  在乌拉特前旗,我们同样看到了鱼,但是和上游三圣公闸不同,这里的鱼是死鱼,他们漂浮在污浊不堪的黑水上。根据黄河水资源保护局监测的结果,乌梁这里的水质为劣5类,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汞严重超标。高锰酸盐指数是衡量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指标,指数过高,会导致消化道疾病,甚至肝癌发生;而氨氮则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在人体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汞,剧毒物质,容易损伤脑组织和肝肾组织,从而导致死亡。当地老乡告诉记者,这里的水常年恶臭刺鼻,不仅鱼活不下去,而且,人呆久了,也会觉得头晕。

  老乡:刮东风朝西臭,刮西风朝东臭。

  从三圣公闸到乌梁素海总排干,仅仅流了短短三百公里,黄河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质从三类水变成了最差的劣五类水,活鱼变成了死鱼。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乌梁素海说起,过去它被称为塞外明珠,但现在当地老百姓却给它起了一个很难听的外号,叫河套地区的“尿盆子”。原因是乌粱素海的地势较低,几乎整个河套地区都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到了这里,成了一个大污水池。当地环保局统计,这个所谓的“尿盆子”,仅去年就通过乌梁素海向黄河排了7500万立方米的污水,是黄河内蒙古段最大的一个排污口。而乌粱素海的这些污水,汇入黄河之后,往下游100多公里,就来到了内蒙古最大的城市——包头。包头共有200多万人口,城市90%的用水都是靠黄河水,可以想像,它上游那个装满了污水的乌梁素海,不仅是一个尿盆子,更是一颗悬在包头头上的定时炸弹。在2004年6月26日,这颗定时炸弹就曾经被引爆了。

  2004年6月26日,由于乌梁素海总排干排入黄河的水污染超标严重,对黄河造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污染事故。这就是当时从乌拉特前旗流进包头的黄河水,红的、黑的、黄的,河面上漂着死鱼,而更多的死鱼则被冲到了岸上,这次黄河水污染事故使80%黄河野生鱼类死亡,虾类基本全部死亡。大量鱼虾的死亡固然令人痛心,但更大的危机是包头200万市民的饮水将从哪里来?

  包头市水务局副局长马力:我非常着急,望黄河水兴叹。

  包头90%的水都取自黄河。当时正值盛夏,200多万市民喝什么,用什么冼脸冼澡,成了压在马力心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此时,包头只剩下唯一的一个水库还有水,但这里的水只能维持五天,五天过后,包头将彻底瘫痪。

  包头市水务局副局长马力:那就非常可怕了,整个城市就将陷入瘫痪

  但包头已经没有退路了。包头的许多城区和这唯一的水库并没有管道连接,包头市政府不得不派出大量的送水车上街送水。这就是当时包头街道常常可见的送水车,许多包头市民就是这样拿着盆和桶去领水,度过盛夏酷暑的每一天。于此同时,包头市政府积极找上游地区协商解决污染的问题,直到第六天,黄河水质才得到改善,包头才在最后时刻用上了黄河水。但五天来的黄河断水,已经让包头的工农业生产蒙受了重大损失。

  包头市水务局副局长马力:GDP万元耗水率,损失了一亿三千九百元。

  其实,一个多亿的损失仅仅只是5天来包头工矿企业的经济损失,断水对于200多万市民生活、工作的影响则无法估算。更为严重的是,2004年的这次污染事件已经过去八个月了,它所带来的对黄河生态的破坏至今没有恢复。

  包头市渔民:到乌拉特前期境内打不到鱼了。

  包头市水源监测站分析员:鱼虾几乎全部死亡,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恢复的,需要很多年。

  2004年的污染事件发生以后,包头市迅速和上游的政府部门及排污企业进行了交涉,很快黄河水又恢复了正常。包头市水务局估算,如果这次污染持续8天以上,全市用水行业将完全陷入瘫痪。针对恶劣的黄河水质,包头市加紧对水厂工艺进行大规模改造,并把原来用于工农业的优质地下水,改做居民饮用水。包头想方设法改善水质的时候,乌粱素海排污的阀门关上了吗?

  去年6月份的黄河污染事件发生后,内蒙古水利厅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这次污染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乌拉特前旗的几家造纸厂和一家叫临海化工厂的企业。对这种污染事件,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还特地指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我们很想知道,在污染事件发生8个月之后,这几家企业是否还在排污。记者沈竹再次到乌梁素海进行了调查。

  在总排干沿岸,我们发现曾经造成黄河严重污染的临海化工厂仍然在排污。4月1日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正看见它在满灌排放。经过对管口排水进行取样检测,污水超标,其中高锰酸盐超标16.8倍,氨氮超标1.87倍。

  在乌梁素海总排干的另一个地点,记者又看到了这样一个直径半米的大管子正在排放一种酱油色的水流,管子下面的河道上堆满了白色泡沫。我们沿着这根管子一直寻找源头,终于找到了污水的排放企业,塞外星华章纸业,而它也是去年黄河污染事件的责任人之一。

  黄河污染事件刚刚过去了8个月,现在连生态环境还没有恢复,可是这些企业又开始超标排污了。我们真的很担心,去年那一幕会不会再次重演。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包头在饱受黄河污染之痛的同时,它也把滚滚污水排向了黄河。

  记者:包头是黄河沿岸一个非常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他全年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分别从昆都仑河、四道沙河、西河和东河排进黄河。

  根据包头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2004年,黄河在刚刚流进包头的时候,全年四类水质占66.7%,五类水质占16.7%,劣五类水为0;而当黄河流出包头的时候,全年水质四类水只占25%,五类水占33.3%,劣五类水占25%。这个数据显示,包头本身对黄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包头市环保局:因为我们能力有限,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通过几条排污沟,昆都仑河、四道沙河、西河、东河,排入黄河。

  包头市的东河水呈现的是绿色,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就从这里直接排进了黄河。沿着东河和黄河交汇处上行,记者看到更为怵目惊心的画面,这里的水呈现出了一种墨绿色,而且上面还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油污。沿着这道绿色的水沟再往上行,我们看到,河两边堆着大量的垃圾,在一些河段,垃圾甚至堆在了河道中央。根据黄河水资源管理局的监测,这里的水质全年几乎都是劣五类。事实上,这些生活污水和垃圾并不是包头最主要的污染源,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对包头环境挑战最大的是工业污水。

  记者:我身边的这条河就叫做四道沙河,这周围聚集着很多稀土企业,稀土工业使包头的特色工业,而稀土行业至今还没有处理污水的好的办法。

  四道沙河是包头的另一条排污沟,沿岸是包头稀土企业密集的地区。这条河的水呈黄绿色,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恶臭。包头市环保局的负责人承认,目前沿岸的所有稀土企业都不能做到达标排放。

  包头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士忠:稀土行业现在也是一个怪圈,达标排放还是一个难题。

  包头既是黄河污染的受害者,又是黄河污染的制造者。它的双重角色,也恰恰说明黄河治污难度之大。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提供的数据:2004年黄河内蒙古段符合规划水质标准的三类水只占总水量的10%左右,而所谓劣5类水已经超过了40%。如果九曲黄河流淌着的都是污水,两岸的老百姓将如何面对。

  包头作为一个工业重镇,在黄河上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既遭受上游的污染,又是下游污染的制造者。黄河在流淌的过程中,污染就这样被一层层加码。离开包头以后,记者沿着黄河继续前行,我们找到了黄河污水的下一个受害者。

  出了包头继续向东,进入包头下游的黄灌区——土右旗。在三圣公闸,我们曾见到鲜活的黄河大鲤鱼,而在乌拉特前旗,我们见到的只是漂浮在污水上死鱼,而在土右旗,村民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鱼的踪影了。

  村民:以前黄河鱼挺多的,现在我们就在黄河边吃条黄河鱼都很困难。

  张老汉就是居住在土右旗黄河岸边的一位村民,今年82岁。在他年青的时候,曾常常摇着桨,驾着渔船在黄河上打渔。

  张老汉的歌:打渔那个花花哟,渡口那个船,妹妹你来坐船呀,哥哥你来搬桨。

  “花花”是黄河岸边的一种民歌形式,而“打渔花花”则是土右旗当地渔民之间相互传唱的小调,如今歌声犹在,但黄河里的鱼已难觅踪迹,黄河上渔民驾着渔船,相互唱和的景象也成往事。

  张老汉:和谁说呢,没法说,这黄河以前没有这样,也就这二年。

  不能打渔了,村民只能种地。葵花曾经是这里的村民最喜欢种的一种经济作物,黄河岸边的土质沙化,非常适合葵花这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生长。但从去年开始,由于黄河水的污染加剧,用黄河水浇灌的葵花几乎都被烧死了。

  张老汉:这块地以前可好了,也就这两年,不知是怎么回事。

  去年张老汉家里种的是玉米,每亩地的收入要比过去种葵花时少好几百块钱,张老汉很是心疼。今年春耕又要开始了,张老汉却发起了愁,今年他还是打算种玉米,但瞅着不断恶化的黄河水,他不知道今年的收成能不能赶上去年。

  张老汉:这里全污染了,以后谁知道怎么办,这里河套川,过去是产粮的地方,这边曾是米粮川,但现在这不好了。

  记者:你担心吗?

  张老汉:我七八十岁的人了,日子不好过的是下一代,农民就是靠着地生活,没有了地,那该怎么办!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环境的前景。他说,要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实上,从乌梁素海到包头,再到土右旗,这里都曾经是美丽富饶的米粮川,一位土右旗的村民,在村口用“花花儿”的曲调为我们描绘了记忆中的黄河两岸,在听这首“花花儿“小调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记忆中的美景再次回到身边。

  土右旗村民的歌:大佘太的葫芦、西水道的瓜、库伦的烟叶,人人吃了人人夸;乌梁素海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金黄金黄的大鲤鱼,惊动了呼市、包头石、嘴山、宁夏、海渤湾、乌达、临河、陕坝,三四轮车马不停蹄一口气地往上拉;南靠黄河,北靠大青山,沙木佳的葡萄,沙尔沁的菜,一个一个的暖园,塑料布盖,到了冬天,新鲜蔬菜、菠菜、青菜、黄瓜、蒜苔、韭菜、香菜,一碟一碟端上来,把亲家来招待。

  此前报道:CCTV经济半小时:是谁污染了黄河水

  记者:沈竹 编辑:向华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

  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00:30 16:30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