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部要崛起的湖南方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9:26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中部要崛起,动力何在?方向何在?

  本报特派记者分两路进入湖南,希望探询到问题的答案。之所以选择湖南,是因为湖南在中部六省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在中部地区,湖南的土地面积居第1位,人口居2位,GDP居
第3位,人均GDP则居第2位。湖南的问题也是中部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

  在7天的调查里,记者分别采访了各级政府官员;参观并了解大的小的新的老的企业;深入多个综合市场,向小店主询问他们的货源和销路,向货车司机打听他们的行程。这组文章便是记者一周调查的结晶,是他们在所看到所听到的材料基础上的思考。

  湖南报道

  湖南在哪里?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湖南位于中国长江中游之南,沿着京广铁路或京珠高速公路,往北进入湖北,跨过武汉长江大桥,再穿过河南、河北,十几个小时之后可到达北京;往南越过南岭,几个小时就抵达广东的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湘黔—浙赣铁路或上瑞高速公路,向东进入江西、浙江;向西则是贵州等西部地区。

  这是对湖南地理位置的描述,由此也能看出湖南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位置。

  两个经济格局中

  我们对湖南与京广铁路沿线省份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比较(见表1)。经济效率一般是指劳动力的生产率,应该用“人均”(比如人均GDP)去衡量,但因为人口流动性比较大,目前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水平相差也不大,地区差距不能解释为人均效率的差异,而要解释为地区的开发程度,对资本和劳动的吸引和利用程度,因此,用“地均”能够更好地说明各地区现在和潜在的经济效率,而且“地均”和“人均”基本上具有正相关性。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使用“单位面积GDP”这个指标比较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沿京广铁路往南,从北京直到广东(除去珠三角),单位面积GDP逐省下降,只有人口大省河南例外;到珠三角却发生了突变,这个地区的经济效率是“北方”的几倍、几十倍。可以说,中国的经济秩序在广东南岭附近发生了断裂,分裂成两种格局,而湖南正好处在这两种经济格局之间。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格局分别称为“北-南”经济秩序和“东-西”经济秩序,因为珠三角靠海,虽然广东地处南方,但我们依习惯将沿海称之为东部。湖南在“北-南”经济秩序中接近于末端,在“东-西”经济秩序中还属于边缘,这就是它的位置。

  “北-南”格局下的湖南

  在“北-南”经济秩序中,北方经济好于南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南与北,而是相互比较的地区之间的相对方位),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北方自然地理条件更好,二是北方距离政治中心更近。

  平原比山地更利于农业等依赖自然条件的第一产业的发展,湖南将近70%的土地为山地和丘陵,而河南、河北平原的面积占到50%左右,这使湖南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比河南和河北少了几百个亿,而第一产业在湖南GDP占到20%左右。另外,北方煤和石油等资源丰富,湖南矿产资源也比较多,但占到全国前列的主要是有色金属,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煤和石油比有色金属更能直接带来第二产业增加值。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处华北,因此,越往南,接收来自北京的经济辐射的能力就越弱,这种辐射主要表现为国家对大型项目的投资,在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的情况下,它们能够直接而且强烈地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

  湖南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湖北少780亿,这基本上也就是两个省GDP的差距。再对湖南和湖北进行深入比较,一个一个地级市比,会发现湖北主要是武汉和襄樊比较突出,其他市并不比湖南同等的市强,这两个市占到湖北经济总量40%左右。众所周知,它们有东风汽车和武汉钢铁两个国家投资大型项目,而湖南没有与之等量齐观的国家项目。很大部分是因为这两个项目,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武汉创造最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两个产业,它们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在武汉占到将近40%的比例。

  北方的交通建设先于南方,另外,北方的平原也更利于交通。在“八纵八横”的铁路网主骨架中,连接东西的八条横向通道,有六条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只有两条。这更加有利于接收经济辐射。

  “北-南”经济秩序因为自然地理条件和政治中心的辐射而形成。在这种格局下,各地区相对分割,没有形成产业分工和积聚,它们各自建立门类比较齐全而规模不大的产业,因而专业水平和发达程度比较低,还受限于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果我们将工业化理解为冲破自然条件束缚、人为设计生产过程,那么可以说,这种经济格局还带有前工业化的特征。当经济总量比较小时,它能启动地区和产业的初步发展,一定程度地提升地区经济水平,为工业化准备条件。当地区经济总量增大,一两个大型项目所能创造的产值只能占到比较小的比例,其作用不再突出,经济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投入。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工业化程度,用产业链联结各个地区,并形成产业分工和积聚。

  这是中西部远远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湖南等中西部地区仍然处在“北-南”经济秩序中,而东部地区率先进入了新的经济格局。

  “东-西”格局下的湖南

  东部的发展模式为人所熟知,它们进入全球产业链,在国际分工中提高工业化水平,突破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吸引和利用外来的劳动力和资本。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其中的领先者,十几年来,这个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承担制造功能,形成了服装、电子等产业的积聚,获得了长足发展。这种模式又以产业转移等方式扩展到其他沿海地区。

  通过比较沿海省份这十几年的GDP,可以看到“北-南”经济秩序逐渐势弱,而新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1992年,由北往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的GDP依次减少,福建GDP甚至比安徽少。此后形势发生变化,江苏超越山东,浙江GDP在1992年只相当于江苏的64%,2004年上升到72%,福建也缩小其他沿海省份的差距。

  但是在中西部,“北-南”经济秩序仍然是强势,东西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不强,可以说,“东-西”经济秩序并没有完全形成。湖南与珠江三角洲距离很近,只有到北京的一半,但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并没有形成全面而紧密的产业链,反而是“北-南”经济秩序影响更深,使它带有明显的前工业化特征,自然条件和大项目(或大企业)决定基本经济状况。

  湖南共有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表2中,我们按照东中西将14个市州分成三组,同组中再从北到南排序。我们可以看到,湘东五市(除去郴州)经济状况最好,湘中其次,湘西更次,这基本上也是它们自然地理条件的比较,湘东平原稍多一点,而湘西以山地为主。

  每组有几个经济效率比同组更高的地区,基本上都可以解释为大企业的作用,比如岳阳有中石化的几个项目,湘潭有湘钢,株洲有冶炼厂、南方航空动力、电力机车厂,常德有卷烟厂,娄底有涟钢。其中很多建于1950年代,但到现在都影响甚至塑造着当地的产业结构。

  这样的产业结构体现着“北-南”经济秩序,不能很好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结形成“东-西”经济秩序。湖南经济状况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用天差地远来形容,就标明了它们之间的断裂,而邻近广东的郴州和永州分别在所在组别里居于末流,进一步证明广东对湖南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还没有形成规模。湖南还没有进入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西”经济秩序中,应该也没有进入以其他沿海地区为中心的“东-西”经济秩序。

  湖南经济比较落后,以前是因为它处于“北-南”经济秩序的末端,从自然条件和政治中心得到的资源都比较少。但它今后的出路,并不在于争取成为这种经济格局的中心,因为中心省份的经济同样欠发达,这种经济格局本身能够提供的发展空间有限。湖南能否崛起,取决于它能否进入工业化程度更高的“东-西”经济秩序以及在其中的地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部新闻 全部崛起新闻 全部湖南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