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发展遇尴尬现实 民族企业需要你的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0:3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梁美娜 日前,《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决定整合全频道的力量,从2005年4月初开始,《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中国财经报道》、《经济与法》、《对话》、《绝对挑战》等名牌栏目将开展历时一个月的“品牌中国”系列大型活动,并将以《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特别节目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毫无疑问,《品牌中国》大型系列活动,将再次唤醒人们对民族品牌的关注。谈及推出此栏目的目的,经济频道节目副总监任学安直言不讳:希望此次活动成为“为中国品牌加油”助力的全民总动员,让中国百姓珍爱“自己的品牌”,关注“自己的品牌”,也希望全社会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促进“中国品牌”的发展。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鲜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大量的企业还在“为他人做嫁衣”。像长城、燕舞等在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一些知名品牌,已越来越远离我们的视线。尽管在世界500强名单上已经有十多个中国企业的名字,但在权威机构近年评出的100个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中却还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这就是中国品牌发展所面对的尴尬现实。 品牌竞争力正成为检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水准。这样算来,在世界经济的角色定位中,中国只能算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因此,即使我们许多产品的产量、质量都已经具备了在全球竞争的能力,但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打开品牌之路的中国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其实,贴有“中国制造”的许多商品质量与某些国际品牌已经不相上下,但就是卖不出好价钱,归根结底还在于没有品牌度。在美国,人们在超市里一边选购着标有“中国制造”的低价商品,一边又对中国挥舞起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旗。 在美国,世界著名摩托车品牌——哈雷-戴维逊的忠实消费者甚至将这一品牌的图形纹在自己的肉体上。当日本摩托车大举进攻美国市场时,即使它在价格和技术性能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却始终无法取代哈雷摩托车对美国文化的诠释。即使当时哈雷没有刻意利用民族情绪来煽动消费者以此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消费者对哈雷品牌的认同已经被视为是美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抵制日本品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每逢哈雷俱乐部成员举行盛大聚会,美国国旗和激昂的爱国主义情绪都是聚会的一道风景线。 中国的品牌还需要全体国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它。当世界品牌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上进行“地毯式”的狂轰乱炸后,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中国品牌更需要人们的关注、需要人们的扶持。 中国品牌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改变国人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消费意识也同样艰巨,但好在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