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力推外汇储备立法 外汇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 17:44 《财经时报》 | |||||||||
全国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交了一份议案——“关于制定外汇储备资金管理条例的建议”,建议国家应根据经济金融总体形势,尽快制定外汇储备资金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国家外汇储备的来源及合理规模,并制定外汇储备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以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规范化管理 本报记者 李兆清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末,中国外汇储备增至6099亿美元,全年创纪录地增长了2076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增长5.66亿美元,而根据这样的发展速度,到今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将增至约8000亿美元;如果加上香港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1239亿美元,将总共达到近1万亿美元,远超过日本(8406亿美元)而高居世界榜首。 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已经极大地扰乱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且未来仍将如此。同时,中国高额外汇储备也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猜测,业内人士对中国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是否适度也开始出现巨大分歧。 有专家告诉《财经时报》,从另一个角度看, 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型经济, 仍然实行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维持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作为反挤兑的应急基金是否有必要,实在值得探讨。另外根据专家估计, 中国放在国外的这些外汇每年收益率应在5%左右。但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及美元贬值的因素, 估计实际年收益率不超过2%,甚至低于国内贷款的利息。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总量约为1万亿美元,而外汇储备超过6000亿美元,约占GDP的60%(年底可能达到80%)。 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工行甘肃分行行长赵鹏在人代会上提交了一份议案——“关于制定外汇储备资金管理条例的建议”。他建议,国家应根据经济金融总体形势,尽快制定外汇储备资金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国家外汇储备的来源及合理规模,并制定外汇储备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以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规范化管理。 但是,有专家向《财经时报》介绍,仅仅制定外汇储备资金的管理条例还远远不够,应该早日制定《中国外汇储备法》,以进一步规范国家的资产负债行为。这位专家介绍,历史证明,如果贸易不恰当地以获取某种货币为目的,在贸易带来眼前经济利益流入的同时,就有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不仅如此,为中国外汇储备进行立法,还涉及到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外汇储备运行的透明化。 出口主义的怪圈 由于中国内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几乎不存在弹性,2005年中国出口扩张的强度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情况已在去年12月露出苗头。问题的关键在于,出口扩张必然带来外汇储备继续攀升,由此加大银行体系外汇占款压力,迫使广义货币供给增长重新抬头,进而加剧通货膨胀。此外,受美元贬值影响,外汇储备的市场价值将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跌。 国际著名金融专家、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顾问、加拿大风险资本交易所董事Daivd Ding教授告诉《财经时报》,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越多,也就越担心美元贬值,担心自己的货币升值,对出口造成不利,因此又会更多地增加美元储备,购买美国的债券。正是由于这个怪圈在作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出口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Daivd Ding教授告诉《财经时报》,每个国家都希望赚取更多的出口赢余,而美国和欧洲市场又是有限的,其结果是产品价格继续下降,美国越来越难以减少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的赤字。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却在增加,对出口的依赖越来越重,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可能会失去平衡和持久力。而这个怪圈不破,全球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从事金融信用咨询工作的旅美专家李振勤教授告诉《财经时报》,中国长期推行东亚式的“出口主义”,出口创汇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部分。出口创汇不应成为政府经济目标的主要或决定性的部分,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更有效和公平地配置国内资源,包括资金的资源。 李振勤教授认为,一面在国内举债,一面向国外大规模购买外国债券,这本身既无效益,又不公平。在不造成贸易逆差的前提下,适当让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购买力,吸引国外投资者,未尝不是好事。出口创汇的目标应由“进出口总体平衡”的宏观目标取代。 外汇体制急需变革 3月初,在深圳召开的2005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有人向《财经时报》透露,今后中国将逐步建立市场化的外汇管理体制,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 而更加令人关注的是——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宣布,中国确立的目标是实行根据市场需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现在中国正在进一步研究汇率改革的方案,使汇率对于市场更富有弹性。 专家认为,外汇储备太多,未必就恰当。尤其是境内大部分外汇都集中在国家手中将使外汇储备失真。自去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中央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结汇压力。由于美元连续3年贬值,使企业和居民不敢再保留手中的美元,又由于严格的外汇管制,人民银行只能被动地吃进企业和居民本该保留的美元。这就造成外汇储备失真、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人民币被动投放引发流动性过度、外汇波动风险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抵消或延缓了宏观调控的时效,也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29日接受一家党报采访时说,中国将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他强调,中国将积极稳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台。 著名经济学家钟伟认为,中国已下决心改变汇率形成机制。专家介绍,此项举措意味深长。表面上看它似乎仅仅是允许中国内地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更自由地买卖外汇,其实质却是对世界发出明确信号:中国的外汇体制和外汇形成机制改革将借此契机,拉开序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经济学家何帆表示,人民币汇率仍是200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悬念,同时,他还呼吁择机改变僵硬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根据社科院世经所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十分明确,只不过升值的成本需要进一步分析,总的判断是利大于弊。 何帆认为,最近一系列市场动向和政策走势显示,汇率政策可能随时出现调整。正如2004年10月央行上调利率一样,汇率政策的调整可能会采取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在预期之中,也在预料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