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照事件”意味着国有银行通过改制揭开了过去已封存的丑闻,还是意味着在改制进程中难免会有新丑闻重复上演?
文/本刊见习记者 胡海岩
59岁的张恩照万万没有想到,3年前,也就是他就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4个月后的一次
美国“高尔夫之旅”,会让自己因为来自海外的一宗受贿指控断送掉大好前程——3月16日,建行召开董事会,批准了张恩照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的决定。
而按照预定计划,在今年的某个时候,身为董事长的张恩照本该携这家中国第二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尽享成功的荣耀。
因为海外诉讼尚在进行、国内的相关调查也才刚刚开始,所以“张恩照事件”离真相大白可能还需很长的时日。但其形成的冲击波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
“张恩照事件”冲击波
“张恩照事件”发生后,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这个可能涉及中国国有银行最高层腐败的烙印,将使这家国有银行及中国政府遭受更大损失,对建行今年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计划造成冲击。
此前,中国建设银行初定于今年第三季度在香港主板上市,保荐人确定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集资金额为50亿至100亿美元。相关的上市宣传计划也已经启动。
一般来说,“张恩照事件”对建行上市的影响无外乎以下几点:第一,上市进程;第二,融资规模;第三,估值水平。
一位国际投行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在政府监管名单中排位如此靠前的一家银行居然“腐败”直至最高层,对于这样一个“事实”,乐观的投资者可能会因腐败行为被及时揭露而“看好后市”,但更多的人可能会再次“看空”中国银行业——技术上已资不抵债;贷款飞速增长,可能不断积累新的坏账;公司治理水平低下。他进一步分析,“对中国国有银行这样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局外人最担心的是其不可预测性,因为他们无法了解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可能会发生什么?他们能得到的信息一般都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很难作为投资参考的依据。”从而,他们将得出结论,这些国有银行不值得投资。
“这意味着建行要么推迟上市,要么降低上市价格。”这位人士指出。
建行上市现在面临的尴尬局面与3年前的一幕有着惊人的相似。2002年1月,张恩照的前任王雪冰因在担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行长期间涉嫌经济问题,突然被撤职并遭到“双规”。而此时,中国银行正全力推动在当年一季度完成中银香港上市计划。
“王雪冰事件”发生后,随后又爆出了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四任行长抽逃资金5亿美元的案件。这一系列丑闻使得中银香港的上市计划推迟到当年7月下旬、中行纽约分行在美国的讼案结束后才得以实现。而最终募股也由原计划向投资者出售33%左右中银香港股份,下降到24%;由香港、纽约两地同时上市改为只在香港上市,少募资金二、三十亿美元。
中国人寿的前车之鉴
“这件事发生在递交上市申请表和路演之前,也就是在建行招股说明书出来之前,总比在这之后要好得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如是评价。
前车之鉴便是中国人寿。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同时在纽约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34亿美元,是当年全球最大的IPO计划。不过,成功上市的喜悦还未散去,一个月后,中国国家审计署报告披露,中国人寿的前身——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存在重大违规行为,涉嫌各类违规资金约54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中国人寿在香港和纽约的股价大幅直线下跌,市值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随后,2004年3月,中国人寿又面临美国投资者提起的集体诉讼,起诉者称中国人寿及其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在募股期间没有披露不利事实。据有关方面测算,中国人寿可能面临的索赔额将达到4000万-6000万美元。尽管中国人寿对起诉坚决不予认同,但美国证监会已经于2004年12月底开始对中国人寿IPO进行正式调查;上述案件的诉讼程序也还在进行过程中。据报道,中国人寿集团已向中国政府缴纳税金和罚金总计约6749万元人民币。刚刚上市、一时风光无限的中国人寿经历了这一“丑闻”的打击,大伤元气。
国泰君安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伍永刚认为,尽管“张恩照事件”可能在短期内令建行的声望受损,并在募股时影响到其发行价,但从长远来说,现在揭开丑闻等于是为上市之后消除了一个致命的隐患。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中国政府才选择了“适时”对张恩照采取行动。
外资不会轻易撤退
“张恩照事件”目前可见的直接影响是: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推迟了在首次公开募股前公布国外战略投资者。按照原来第二季度或者下半年上市的计划,两家银行本该在年初公布战略投资者名单。
据称,两家银行拟向战略投资者出售各自不到5%的股份,作价10亿美元。根据管理层的想法,两家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长期持股,能在银行上市后至少三年内不抛售股票;能带来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在业务上合作,引进急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相关领域不存在直接竞争。
“目前,有意参股的机构正试图借助复杂的交易来控制两家银行某些颇有赚头的业务,如信用卡业务等。”某国际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潜在的投资者正在和两家银行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
事实上,“张恩照事件”发生后,外资的风险意识有增无减。近两三年,发生在中国银行体系内的丑闻接连不断,而那些跃跃欲试的外部投资者得到的答复都是“我们正在改进我们的体制”。显然,他们不会对这种答复满意。
不过亦有观点认为,“张恩照事件”对外资参股国有商业银行有影响,但不会很大。德意志银行有关人士认为,“外资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很多是为了买‘门票’,是一种战略上的选择和考虑。”
这在以往的中央大型国企海外上市过程中已略见端倪。比如2000年10月18日,中石化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上市时,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和壳牌三家欧美石油巨擘斥资18.3亿美元购买中石化41%的H股股份。但禁售期过后,英国石油和壳牌于2004年2月和3月将其持有的中石化股份抛售一空。埃克森美孚作为中石化最后一名战略股东,也已在近期撤退。现在看来,三家国际战略投资者在投资中石化之后不仅获取了不菲的账面收益,而且取得了在中国部分城市石油终端销售领域的零售权。
这位德意志银行的人士还指出,目前在外资参股国有商业银行的价格上存在一个“调价机制”。简单地说,如果当初确定的价格基础发生改变,那么中国政府要为此承担损失。这在新桥投资参股深发展、汇丰入股交通银行当中都有所体现。
可以预见的是,“张恩照事件”不会彻底颠覆两家国有银行海外上市的计划,但它带来的冲击波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失。人们会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事件是意味着国有银行通过改制揭开了过去已封存的丑闻,还是意味着在这一进程中仍然会有新的丑闻重复上演?谁又将是下一个?
“张恩照事件”由来
早在今年2月中旬中国政府获知张恩照海外涉诉的消息之前,张的有关问题就已进入高层视野
文/本刊见习记者 胡海岩
3月10日晚,身为中纪委121名委员之一的张恩照在家中被中纪委调查人员带走。第二天,中国建设银行向中高层内部传达了张恩照被“双规”的消息,但没有说明被“双规”的原因。当天晚上,所有与建设银行有业务合作的证券、基金公司都接到建行对应部门领导的电话通知。通知内容即是张恩照正在接受调查,希望这些相关业务公司做好心理准备。至此,张恩照被“双规”的消息在金融界传开,并由于媒体曝光在随后几天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3月16日建行召开董事会,通过张恩照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的决定,改由行长常振明代行董事长职权。3月17日下午,中组部有关人士到建行宣布了由郭树清担任建行党委书记的决定。在数日后建行召开的董事会上,郭树清被选举为董事长。
根据有关媒体报道,张恩照的“落马”与去年底发生在美国的一场诉讼直接相关。这是一起牵涉到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软件系统进口项目的合同纠纷案。一家注册地在中国、英文名称为Grace &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的公司,于2004年12月9日在美国加州蒙特雷县高等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控告美国著名金融IT服务供应商Fidelity National Financial(FNF)及旗下子公司Fidelity Information Service(FIS)合同违约,违反了诚信和公平交易原则,同时其向张恩照的“行贿行为”,违反了美国相关法律;而张恩照等人的行为则构成蓄意干预合同实施。
起诉方曾于2001年协助FIS向中国建设银行销售银行管理软件系统。根据合约,如交易达成,Grace &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有望获得近6000万美元的佣金。但起诉方指控,FIS公司于2002年5月款待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张恩照进行了一次加州“高尔夫之旅”,在此行中双方签署了新合同,导致原告未能获得FIS此前承诺的佣金。
起诉方还指控,在香港创业板交易的上市公司长达科技(8026.HK)执行董事兼总裁叶向平及公司员工周建华陪同张恩照共赴美国之行,并参与签定了新合同。而FIS向张恩照支付的100万美元回报,则以咨询费的形式通过长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转账支付。
不过,香港长达科技公司日前发布澄清公告,否认有关公司通过长达科技对张恩照进行贿赂安排。涉嫌向张恩照行贿的FIS公司国际部总裁吉姆威尔逊也发表声明指出,该公司于2002年5月聘请长达科技代理本地销售。长达科技协助安排FIS与张恩照进行会谈,最终促成了与建行高达1.76亿美元的软件交易。在此前,FIS业已解除了与起诉方的合同。
作为民事被告,美方并无强制张恩照赴美国法院受审的权利。目前,起诉方提供的张恩照受贿的证据并未达到将其定罪的地步。当然,案情展开后,也不排除当事人被提起刑事追诉的可能。
另外,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规定,中方有权在尊重无罪推定原则前提下,将涉嫌贿赂罪行的公职人员撤换。即使在国内,接受100万美元海外贿赂也是刑事犯罪。只要有确凿的证据,无须等待美国法院的审判结果,有关部门也可直接启动司法调查程序。即使涉嫌行贿一方不在国内,按照司法协助条约,中方一样可以请求美方协助完成部分调查、取证工作。
据有关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是在今年2月中旬左右,也就是张恩照以“个人原因”辞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前的一个月左右,获知此消息并得到案件的法律文件。“不过在此之前,张恩照的有关情况就已进入高层视野,并由中纪委一位副书记全权负责。”某知情人士透露。随着近两年金融界腐败案件的频发,中央加大了对涉嫌职务犯罪的金融企业高管的监控力度。据信,早先启动的对张恩照的调查正是其中一部分。
据接近中央纪检部门的有关人士表示,张恩照的问题还包括其担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时的违规行为,亦有涉及其亲属的经济问题。不过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之中,还没有最后的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