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 浙江政府开始为企业预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15:36 现代金报 | |||||||||
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全国最多 浙江政府开始为企业“预警” □记者 施予
金报讯 让“纺织品出口第一大省”浙江无限憧憬的“后配额时代”,却因出口纺企屡遭国际贸易大棒而开始晕眩。据调查,浙江已成为全国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 如何在国外设限前就能预知“天气变化”?这个问题终于引起了浙江省政府的重视——昨天,浙江省经贸委举行今年首次“经贸指导信息发布会”,会上官方提出:浙江将建立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以便让数量庞大的出口企业在闻讯后提前应对。 “一时之快”带来“长期之痛” 据了解,目前像欧盟、美国等主要进口国正在对来自浙江的纺织品进行前所未有的关注,近几年来,我省已成为全国遭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 对此省经贸委副主任王素娥分析,造成后配额时代浙江纺企仍然“麻烦不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省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出口产品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出口增长主要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省经贸委轻工纺织行业办王晓光主任透露,目前我省化纤染色布出口的每米均价为0.8-0.9美元,袜子均价为每双0.21美元,领带均价为每条1.6美元,几乎接近成本,发展的路子也越走越窄。“‘一时之快’,必遭‘长期之痛’!”王晓光主任为此忧心忡忡。 五大措施变“大棒”为“胡萝卜” 接踵而至的贸易摩擦,是否意味着浙江的纺织品出口量将受到挤压?王素娥副主任对此的回答是,绝不能放弃无配额时代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在扩大出口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浙江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此她提议,浙江的纺织品企业可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行业组织进行自律,“参与游戏就必须懂得游戏规则”;二是将服装作为纺织品出口的重点种类,走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路线;三是开发专利产品、原创技术,对此浙江省政府也将在纺织企业集中地区,引导发展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技术服务中心;四是推进产品标准化和发展绿色纺织业,五是鼓励引导企业到国外办厂,利用区域性优惠安排,更大范围地扩大市场份额。 “目前浙江尚没有一家纺织品企业在国外形成品牌,相对应的、浙江的7000余家纺织品企业应该反思这一问题!”王素娥副主任说。 预警机制已在悄悄实验 在昨天的信息发布会上,王晓光主任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信息:浙江将为纺织品出口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对重点、敏感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数据变化的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 “目前我们已对涤纶、氨纶等数种纺织品原料的进出口建立了实验性预警机制,效果十分明显,企业反映也不错。”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其介绍,这套预警机制主要利用纺织品领域内的各个行业协会作为中介,一旦浙江官方通过各种途径获知国际贸易信息后,就会及时通知相关行业协会,并由行业协会将消息进行传播,并组织代表企业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共商对策,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行业的正当权利,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将在发布预警信息后,采取相关手段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维护产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