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商务周刊》2005 > 正文
 

商务周刊:12年无一笔呆坏账的民间借贷神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15:09 《商务周刊》杂志

  “12年无一笔呆坏账”的民间借贷神话,因为信用环境的混乱无序,被卡死在增长的“天花板”下

  □记者 商思林

  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一个小小的神武村,北方初春的风沙,吹打着在此修建的济南市
重点工程经十路工地,来往的车辆正在从附近的山上运出石子、石灰,路两旁的群山裸露出大片的灰白岩石。

  3月13日,《商务周刊》记者在这个尘土飞扬的村子里见到了李允成,这位农民被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非正式金融的专家裴文士教授赞誉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我算什么经济学家?就是个老农民。”刚赶集回来的李允成大笑起来,一身在当地农村最普通不过的蓝色土布打扮,只有脚下穿的一双黑色高级皮鞋,多少显示出他身份的不同。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农民,自1992年“水”民间借贷、贷出第一笔钱后,至今竟无一笔呆坏账。而根据《商务周刊》得到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与其一镇之内的港沟镇信用社,从1990年代初到2005年,呆滞贷款共计100多笔,涉及贷款金额超过900万元。

  与记者交谈中,邻居马新生拿来一个借条请李允成给看看。“今借马新生伍万元整,每月按1000元计息……”李允成略扫一眼,对“每月按1000元计息”产生疑问:“是每月收1000元利息呢,还是每月只按本金中1000元作基数收取利息,这样的话,利息率就相当于没约定。”李允成建议邻居改成“每月收取利息1000元”。

  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中,资产、偿还能力、连带赔偿责任、周转、合同法、基准利息等专业词汇不断从李允成嘴里跳出来。这位1960年代的初小毕业生,其金融知识的丰富已俨然一副专家派头。当记者表示敬佩时,他谦虚地说,都是自己从各种法制类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的节目中学习到的。

  陪同采访的山东大学金融学教授姜旭朝告诉《商务周刊》,一直研究民间金融的他是在2002年发现了这个“非常原始,但又很令人惊讶的案例”。

  “就是这么一个农村老头,做出了12年不发生一笔呆坏账的奇迹。”民间金融“草根力量”的顽强生命力给这位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致他把李允成称作“北方少有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李允成把自己1980年代初的倒卖旧家具作为其发家的第一步。“正赶上好时候,城里换掉的家具很便宜,10块钱收的到农村被当成个宝贝,20块卖很容易。”李允成赶着驴车倒腾了3年家具。一年一万多,赚了差不多4万块钱。

  紧接着,1992年神武村惟一的集体财产砖窑场实行公私合营。村委会作为公家代表却没有钱注资,开始找村民借钱,从一两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从李允成那借出的钱最多,5000元。当时双方约定6个月期限,2分利息(月利息2%)。到期李允成拿到了600元的利息。这是李允成从事专业借贷的开始,也是奇迹发生的起点。

  从此,李允成“有钱”的名声在当地传了开来。当时的港沟镇与济南市区没有大路相通,港沟人只能凭着山里的几亩薄田过活,婚丧嫁娶,做点小生意,资金短缺时常发生。通过亲戚、熟人介绍来找李允成借钱的人越来越多,李允成再三考虑,决定收取利息,专门放贷。

  李允成下定决心后,先到港沟镇法庭咨询了相关事情。他被告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信贷案件的司法解释和《合同法》相关规定,只要不超过国家贷款基准利息的4倍,民间信贷就受保护。根据这条规定,李允成制定了自己的利息上下限。从1992年到现在,随着国家几次调整基准贷款利息,李允成的月贷款利息从2分到4分不等。

  “一般的婚丧嫁娶,如果钱不多,我就不收取利息。”李允成说。但他的说法被村民们否认:李允成贷款要利息是铁打的规矩。“最高4分利息,两年就把本钱赚回来了,挺黑的。”一位相熟的村民开玩笑说。

  最让人感觉李“黑”的是,与儿子分家后,李允成的二儿子曾因买拖拉机向他借过一次钱。李允成硬是让儿子打了欠条,并按他一贯的做法,找了一个担保人,利息2分。他的解释是:“借谁的钱都是借,借他老子的还能省点利息,我又花不了多少钱,这些钱早晚不都是孩子的吗?这是规矩,对谁都不能破。”李允成的“铁面无私”很快就树立起了一套严谨的规矩。

  李允成不否认自己对利息的追求,但他相信自己贷出去的钱对别人的帮助更大。“钱是一样的,就看谁用的活。”李允成举例,如果会做生意的人从他这里贷3万元钱,用3个月,月利息2分,那么利息就是1800元。用这些钱去砖场买砖,可以买30万块,按照砖场的惯例,每块砖可以优惠2分钱。这些砖存到来年的3月份,一块砖又可以涨3分钱。这样前后,每块砖可以赚5分钱,30万就是1.5万元。“春节大家都在家里玩,而借我的钱就可以赚13200元,这有什么不好?”李允成认为,关键看借钱的人会不会用。

  李允成放贷生意做得最火的时候,他手里的资金周转非常快,常常刚收回的钱立刻就要贷出去,很多人排队等李允成的上一批款子。

  那么,风险是如何控制的呢?李允成回忆说,开始贷款不久,他就迎来了第一次官司。1995年前后,李允成借给邻村一个人3000元钱买拖拉机,贷款还未到期,这个人就因为偷盗进了监狱,家里也一无所有。李允成找到了这笔贷款的担保人——他的妻侄,要求其代为偿还贷款。“当时担保的责任他们都没有意识,别人让帮个忙,就做担保人了。”虽然有亲戚关系,李允成在几次要钱未果后还是将妻侄告向法庭。

  “担保,有两层意思,担就是承担连带偿还责任;保,就是保证到期归还。”法庭的调解让李允成成功的从妻侄那里拿回了贷款。从此,“担保”的含义成为李允成的护身符。李允成非常重视担保,到后来甚至发展出一份贷款要2个人来担保。“必须是我熟悉的人做担保,而且家里的确有资产”。

  到了后期,李允成的保证体系更加严密。一般来说,一个借款协议产生的过程需要一个介绍人,一个或者多个证明人,一个或者多个担保人,三者加上借款人和贷款人李允成共五方需要同时签字,少一方都不行。其中的介绍人、证明人,尤其是担保人必须是李允平认识,而且知道根底的人。

  “我是救急不救穷。”李允成严格恪守短平快原则,贷款从未超过一年,一般两三个月,甚至几天。“钱少,期限短,情况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小。我的贷款风险也就小。”李允成甚至认为高利息可以督促借钱者抓紧时间还钱,而对于那些提前还钱的人,李允成主动给予利息优惠。

  李允成遵循的另一原则是“小片割肉不疼”。如果借贷本金大,李允成会指定分期支付利息、分期还款、提前扣缴利息等方法。“这也是为对方着想,不然到期本金利息会让他产生‘虱子多了不愁’的想法。”他说。

  据说,法国民间金融专家裴文士听完他的风险控制办法后,竖起大拇指称赞说:“你是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比许多银行家都厉害。”但李允成认为,这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实在称不上有多厉害”。

  “天花板”

  港沟镇共辖36个自然村,是历城区的一个大镇,因为有丰富的山石资源,当地搞建材加工和运输的个体经营者甚多。“附近乡镇凡是做过生意的,刚起家的时候,大部分都借过老李的钱,就连村委会都找他借钱。”一位开卡车往济南拉石子的老板说,李允成最火的时候,过年过节屋子里送礼的人从早到晚都不断。李允成成为当地最受人尊重的人。

  “我出来遛弯,肯定会碰到借过我钱的人。”李允成很为此感到欣慰。在他看来,自己的贷款扶持了很多做买卖的乡亲,“很多现在都发起来了,都比我有钱,他们比我强。”

  12年的谨小慎微让李允成创造了无一笔不良贷款的奇迹。但将信用维系于地缘和血缘关系的小额短期信贷,却在进入2002年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长动力。

  随着2002年后济南市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开始,港沟镇因为拆迁成为第一批享受土地出让补偿的乡镇,仅耕地补偿一项每人就分得4万元。大部分家庭的存款一下子就达到了5位数。“随便哪家买辆卡车或者轿车跑运输都不成问题。”邻居马新生说,过去少则几千,多则一两万的缺口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大家不用再去提着酒到李大爷家了”。李允成的业务量这两年来逐年萎缩。

  港沟镇一位承包砖场的刘姓老板为《商务周刊》解释了其中的原因。镇上的砖场、石子场缺钱依然是家常便饭。“从信用社贷钱还得找熟人,走关系,一个贷款没十天半月弄不下来。数额超过10万的更是困难。而港沟镇上的农行又嫌我们贷款额小,50万以下的人家根本不考虑。”这种贷款需求的“低不成、高不就”,使得许多人缺钱后主要靠朋友们之间互相拆借或者干脆拖欠工人工资的办法解决。而李允成的贷款因为期限短、数额低,很难帮他们这种中长期大额贷款需求的忙,以致“李允成式”的民间借贷走到了“十字路口”。

  “李允成12年信贷始终是用自己的钱,一个人做。这也是其规模没有根本性改变的原因之一。”早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民间金融的姜旭朝教授指出,与浙江、温州等地盛行的标会不同,因为山东普遍缺乏冒险精神和商业诚信的信用基础,尤其是在国家对民间信贷始终没有明确法律约束、保护之下,李允成要实现突破非常困难。

  “实际上,也有一些亲戚、朋友拿来钱让我一起贷。”但李允成考虑到万一产生坏账,别人可能不一定向他这样敢于承受,最终拒绝了。“如果他接受了别人的钱,也许就是一个标会形成了。”姜教授告诉记者,标会意味着自然信贷进入契约组织,其交易成本会成倍增加,能否控制成本,协调好内部关系,对北方普遍缺乏商业信用基础的环境来说的确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当然,更为实际的问题是,标会很容易形成既存又贷的类似银行机构。与我国法律保护个人之间的合法信贷不同,这种组织方式是现有法律所不允许的。虽然李允成对之曾经产生过兴趣,但随即以“年纪大了,也不缺钱”为理由中止了自己的想法。

  姜旭朝指出,山东的民间信贷比较单纯,是一对一的纯粹信贷行为,没有存款,也没有成立类似标会的组织。这种信贷的发展方向要么被自然淘汰,要么上升到一定程度与非法势力结合生成地下黑色金融。“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开放思路,让正式金融和民间金融合法地连接起来,打破二者之间的人为隔阂,解决当下金融浅化造成的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他说。

  姜旭朝认为,在国有银行资金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正是民间信贷在扮演“奶娘”的角色,“我国台湾地区很早就出台了《合会法》规范民间信贷,使其纳入到监管的范畴,并与主流金融互相融通。”他认为,台湾的做法值得借鉴。

  退出江湖

  “大家都不像以前那么需要我借钱了。”李允成现在萌生了退出江湖的念头。早在7年前,李允成的房子后墙被人用雷管炸开过碗大的一个窟窿。虽然李允成强调自己问心无愧,但他就事论事、分分利息都拎清的做法,显然也不全能得到口彩。

  当然,对这个倔强的老头来说,这不是主要原因。“大儿子在外边当兵,现在已经是营职干部,不回来了;二儿子有自己的一摊生意,用不着我的钱;两个闺女嫁的婆家都挺好的。”言谈中,农民金融家李允成流露出了一丝心灰意冷。

  7年前,李允成就买了养老和重大疾病保险,现在他和老伴每个月开始领取养老金。“我的钱贷出去一部分,买了一些保险,存银行一些,这叫三足鼎立,抵消风险,跟他们银行学的。”天天被借钱人堵在家里的情形几乎不再发生,李允成和老伴天天赶大集。李允成拉得一手好二胡,老伴也爱唱两句,每逢集市,老两口总能吸引周围的票友过来捧场。

  戏剧化的是,正当这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逐渐淡出了港沟镇的风云舞台时,1月20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一份《当前山东省民间借贷发展状况的调查》称,山东民间借贷“对商业银行信用起到了拾遗补缺、截长补短的作用,对发展壮大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上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公开呼吁规范化发展民间信贷市场,用疏导的办法解决民间融资问题,为存在已久的“地下金融”正名,探索民间信贷的发展问题。

  采访的最后,记者把这两则消息告诉了李允成,他急切地叮嘱记者一定要把报纸带给他看看。过完今年五一节,这位老农就63岁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民间借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