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胡晓炼刚柔并济掌外汇体制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6:29 《中国企业家》 | |||||||||
低调、谨慎而不失改革意识,胡晓炼执掌的外管局能为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带来哪些新期待? 文/本刊见习记者 胡海岩 3月28日,在郭树清受命调往建行担当“救火队员”后的第11天,中国人民银行终于揭
“胡晓炼是谁?” 低调女高官 4月的第一天,胡晓炼第一次以外管局局长的身份踏入位于北京西三环边的华融大厦。 在国际上人民币升值呼声越来越高、国内人民币币值稳定被视作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的这个紧急关口上,新任外管局局长将怎样推动汇率机制改革成为瞩目的焦点。不过,当媒体聚焦到这位外管局新任局长身上时,大家才发现,这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可能是现任金融高官中曝光度最低的一位官员了。在此之前,几乎没有记者拍摄到她在公开场合露面的照片,发表公开言论的纪录也仅有寥寥数次。 搜遍网上公开资料,与其他同级别官员常常被媒体追逐、照片资料随处可见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强大的google最终只找到胡晓炼的两张标准照片。一张来自外管局,是她2001年担任外管局副局长时由本人提供的简历照片,图片上的胡晓炼年轻而书卷气十足;另一张出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已担任行长助理的胡晓炼此时显得更加严谨沉稳、学者风范。 23年前,胡晓炼作为当时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第一批学生,与另外17人来到京城西北角的五道口,共同学习3年,打下了扎实广厚的学术功底。这批人后来大多成为当今金融业的风云人物,比如现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外管局副局长魏本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等,而“五道口”在23年后的今天也被称为中国金融业的“黄埔军校”。 20年外汇管理经验 当时年仅23岁的胡晓炼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一个,与其他同学相比,少了上山下乡的复杂社会经历,谦虚而有些内向,并不算抢眼。1985年毕业后,她直接进入外管局工作,直至2004年8月升任央行行长助理之前,在外管局工作将近20年而没有离开过。她几乎有外管局内部所有主要部门的工作经历,从政策研究到政策制订,以及外汇储备具体管理,无一不涉。“在这期间,胡晓炼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汇管理理念,对外汇储备运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外汇市场建设方面等问题均有不俗见解。”胡以前在外管局的一位同事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 2001年1月郭树清从贵州副省长一职“空降”外管局,随后不久,时任储备司司长的胡晓炼升任外管局副局长,排名在副局长冯德伦之后,主抓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工作,此时正值中国外汇储备激增之际。在2003年底,中央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入450亿元外汇储备,因其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经验,胡晓炼被任命兼任第一任总经理。半年后,升任央行行长助理的胡晓炼成为周小川学者型官员班底之一,协助货币政策的执行。目前,胡晓炼与她当年的同班同学、老“班长”、现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一起,是中国金融领域为数不多的两位女性高官。 或延续前任风格 刚刚卸任外管局局长的郭树清被认为是胜任外管局局长职位的合适人选之一。郭树清,年近50,少壮新锐。郭本科学习哲学,研究生则在中国社科院马列系攻读,同时兼读法学博士,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曾在牛津大学学习一年。郭树清历任贵州省副省长、中国央行副行长兼外汇管理局局长,去年起还担任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的最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给人以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学者型 “儒官”形象。 在周围人眼里,这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谦和、严谨,甚至有些“保守”,虽然在媒体前健谈、随和,但永远滴水不漏。“郭树清在面对外在压力时表现出的智慧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使其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很出色,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中,贡献颇大,这些都是外管局局长必备的素质。”一位金融领域官员说。中国央行坐拥6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之后,在全球位居第二。言谈偶一不慎,就可能在外汇市场引起风波,处理稍为失当,也可能带来巨额的损失。 胡晓炼虽然没有其前任那么多不同类型的职业经历,但“当年作为郭树清的副手,在外汇管理方面颇有心得,很可能会延续前任的工作作风”,曾经与胡晓炼共事过的一位官员对《中国企业家》说。同她的前任一样,胡晓炼平时亦十分谨慎,行事低调,不事张扬,但在研讨问题时却少有“空话”、“套话”,思维敏捷。“如此性格,再加上长期的外汇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其接任外管局局长成为顺理成章之事。”这位官员评价道。 两大挑战 “这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据称当胡晓炼得知这项任命时,对身边人如是说。 “胡晓炼的到任,不会给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现行方向和思路带来大的变化。”一位金融官员如此表示。这可能也是业界的普遍看法。因为无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是谁,中国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但是,如何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肯定是对首次独掌外管局的胡晓炼经验和智慧的考验。不仅如此,作为外管局局长,她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在推动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同时,灵活应付来自海外的持续不断的压力,这并非易事。 胡晓炼接掌国家外管局,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人民币币值稳定问题。现在的困境是,一方面是如何在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情况下,防止国外热钱豪赌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人民币币值稳定存在很大的潜在压力,当前相当大的隐形财政赤字以及经济泡沫过大,都是影响币值稳定的潜在因素。央行的观点是,目前在中国,除了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问题不可忽视外,经济泡沫还可能出现在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或其它加工工业等方面,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一旦经济泡沫破裂,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影响币值稳定。 与此同时,如何为不断膨胀的外汇储备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是摆在胡晓炼面前的另一大挑战。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增逾2000亿美元。据最新统计,至2005年2月底,国内外汇储备余额为6426亿美元,比今年初增加327亿美元,增速不减。同时由于央行必须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用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来购买这些新增外汇储备。近两年来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与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有关。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减轻的时候,如何通过改变结售汇方式等多种手段,减轻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是前几任外管局局长都不曾面对的新挑战。 更具改革意识? 曾与胡晓炼共事的一位人士对胡有如此评价:“比起她的前任们,胡晓炼的改革意识可能更强烈。” 去年6月,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的胡晓炼在一次汇率体制高级研讨会上发言完整阐释了其外汇管理思路,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公开演讲之一。当时她说,与国际上成熟发达的外汇市场相比,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尚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市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特别要为“外汇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投融资和风险规避方面的作用得以发挥。 她提出,要改进强制结售汇体制,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政策,充分发挥银行在外汇市场交易中对产品、定价、流动性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 对于外汇市场的自身建设,胡晓炼认为,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企业集团等逐步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交易。 她呼吁尝试做市商制度,允许有实力的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同时,培育外汇经纪人、外汇交易所等市场中介机构;建立有效的电子化监管系统;加强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还要大力进行产品创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外币间交易,为国内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扩大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研究人民币对外币的掉期、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 对于胡晓炼执掌的外管局,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在推行美元做市商制度、发展QFII和QDII以及工行注资等问题上的表现或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