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自揭6.45亿骗贷案 可能引发房地产业洗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8:3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北京消息 京城东部二环内黄金地段一个名为“森豪公寓”的楼盘,因为一起被中国银行“自揭伤疤”的骗贷案,成为近期的“明星楼盘”。 针对这起在两年多以前就被发现、实际作案时间已超过4年、但近期才被媒体曝光并“穷追不舍”的假按揭骗贷案,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上周六放弃休息,向媒体详细介绍了相关案情,并且直面此案给中行股改带来的考验。
中行的这起“陈年旧案”,牵出了商业银行防范骗贷风险的老话题,更引出了走向改制的商业银行如何编织内控“防护网”、房地产业会否被“殃及池鱼”的新问题。 中行旧案牵出逾6亿被骗资金 就北京“森豪公寓”按揭涉嫌骗贷案,中行启动“危机公关”机制,在4月2日星期六,借新闻发言人王兆文之口向媒体公开了整个过程。据介绍,2002年9月,中行北京分行在对零售按揭贷款进行内部稽核时,发现“森豪公寓”开发商──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员工名义,虚构房屋买卖合同、提供虚假收入证明套取按揭贷款及重复按揭贷款,并将按揭得到的资金移至外地,致使该项目的工程被停工,形成烂尾工程。经查明,从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华运达公司采取假按揭的方式,从中行北京分行申请按揭贷款199笔,涉及公寓273套,形成风险敞口64494万元。 假按揭频现房贷业务 熟悉房地产业的人或许都会有共同的结论:假按揭几乎是作为一种“潜规则”存在于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业对资金的要求惊人,又有着相对严格的准入要求,而且在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渠道几乎阻塞、房地产开发资金几乎全部依靠银行支撑的情况下,一些房地产商面对相对严格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与银行“迂回作战”,频频藉用假按揭方式,恶意套取银行资金,在营造房地产业虚假繁荣的同时,也使银行资金处于高风险的境地。 来自商业银行的声音则更加真切:假按揭是商业银行房贷业务的最大风险,也是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面临的最大障碍。包括中行在内的四大商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均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监管部门对这一存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隐患早已查觉。在中行“森豪公寓”案发生的同一年,“假按揭”这一新型的骗贷方式,正式出现在了官方的视野内。在2002年12月央行公布的当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查处以假按揭方式套取银行资金的违法行为,成为央行监控房地产业的重点。 与此同时,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在切实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房地产信贷管理政策,严格审查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防范贷款风险,特别要防止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以假按揭方式骗取或套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金融人士分析说,尽管“森豪公寓”案发生在4年以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警惕这类风险,但是在房地产业巨大获利空间并未被挤压、房地产开发资金仍然由主要银行支撑,并且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密集的今天,假按揭行为极有可能愈演愈烈。 银行内控面临考验 有消息称,“森豪公寓”案实际上是由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中行内部员工以及中介律师共同导演的一起大案。尽管案件离真相大白仍有待时日,中行新闻发言人也没有就此案与银行外人员有多少瓜葛作更多解释,但从他关于“中行一定要配合有关机关和部门对每一笔不良资产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严厉打击内外勾结的经济犯罪活动”的表述中,不难得出结论,“森豪公寓”确系内外勾结所为。 尽管已事发数年,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如火如荼、特别是近期银行大案高发的情况下,“森豪公寓”案还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这一案件中,商业银行不得不透过这“冰山一角”,重新审视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被称为优良资产的房贷风险,以及其内控机制如何才能更加严密和有效。 针对此案,金融人士认为,真正将商业银行推入被动境地的,实际上还是其内控机制评价不够科学、“防火墙”虚设、内控监督不到位、权力监督真空等等“老毛病”。对于如何根治这些顽疾,相信商业银行已各有招数,而完善内控机制,必定是他们的共同选择。 房地产业可能重新“洗牌” 在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呈现“收紧”态势情况下重被翻出的“森豪公寓”案,会给房地产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综合来自房地产商的多数观点得出的结论是,此案可能会导致银行推出更加严格的房地产信贷措施,并最终导致房地产业重新“洗牌”。 首创置业(行情 论坛)业务拓展部总经理胡卫明表示,个人按揭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上可能存在疏忽的地方。他说,相信此次事件将促使商业银行在贷款主体资信审查以及规范贷款手续、防范操作风险等方面,走向更加严格。 胡卫明同时认为,个人按揭贷款总体上不会因为此事而受到大的影响,但却有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内部的又一次“洗牌”,中小房地产商可能由于类似的诚信问题在融资等方面更加受限。他说,随着去年政府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一些中小地产商的融资渠道大受影响,不排除还有类似情况出现的可能,因此值得警惕。 保利金成华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王程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分析该地产商可能是出于融资需要而“骗贷”,而事件极有可能引发行业内重新“洗牌”。他认为,现在国家采取的各种调控措施,目的就是要重新“洗牌”,借此来淘汰那些不规范的房地产公司。 王程同时表示,骗贷数额如此巨大,说明是蓄谋的恶意骗贷,这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形象都会是一种损坏,也将迫使国家采取更严格的信贷政策。他认为,无论是相关监管部门还是银行,都应当从这件事情中汲取教训。监管部门应该建立更加良好细化的管理秩序,来保护优秀企业。而商业银行管理要采取更加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比如建立相关追踪预警机制等等。(记者 薛莉 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