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河南职工医院改革遇难题 进度稳定面临两难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0:44 经济视点报

  河南的职工医院正处于剥离改制的关键阶段,并在“进度太慢不利于发展,进度太快又不利于稳定”的“守”与“攻”中面临抉择。

  □经济视点报记者 窦 磊

  “厂里没有给我们办医保,并说职工医院已经为我们承担许多医保职能”。3月28日,
郑州国棉三厂一位姓楚的职工对自身的医保非常担忧。其实,现今许多职工医院正处于剥离国企的改革之中,使其现今处于尴尬境地。

  职工的不满

  早在《河南省省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中已明确表示:省直统筹范围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之后鉴于实际情况,2002年,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又出台了《关于国有困难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保证绝大多数职工参保作出努力。

  然而几年过去了,在明确的政策指导下,职工参保情况又如何呢?《经济视点报》记者随机对郑州市几家国有企业的职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职工参保尤其是较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并不乐观。

  对此,劳动保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是,政策推进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更多的企业职工则一语中的:“其实关于医保问题,很多企业并没有按国家规定办理,但之所以被默许并没有导致大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职工医院起着过渡和缓冲的作用。”本应该由社会承担的医疗保障职能,现在仍由很多企业的职工医院继续担负着。

  “我们虽未办理社会医疗保险,但也不能说没有享受任何的医疗优惠政策。一般地说,在自己企业的职工医院就医,均能得到相当多的实惠。”一位企业职工告诉记者,他们就是按花多少钱按一定比例报销的方式进行的。

  然而,在人们对职工医院作用认可的同时,却更多地提出了不满和质疑。

  有专家说:“目前的很多职工医院正逐渐成为鸡肋。有,起不到大的作用;没有,却又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需求。”

  “我们在职工医院的门诊看点小病、开点药还可以,但有了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就得到大医院就医,这样的话还有什么保障意义?”这种说法代表着相当一批职工的观点。

  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职工医院是企业不给职工办医疗保险的挡箭牌,以职工医院能给企业职工医疗上的实惠,而逃避医疗保险的办理。

  针对此问题,《经济视点报》记者咨询了河南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并不能因为职工医院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医疗优惠待遇,就可以不给职工办理社会医疗保险。

  同时他表示,在社会医疗保险成立之前,职工医院的确发挥了很好的医保功能。但从发展趋势上看,社会医疗保险无疑更完善、更科学,单凭企业自己的职工医院已无力承担这份职能。

  企业状况决定改制难易程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位于城市的企业,要逐步把所办的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移交地方政府统筹管理,即社会化剥离。

  而被称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的企业医院改制,则是难点中的难点。

  据介绍,移交地方政府、组建医院集团、与社会资本联办医院、股份合作、买断经营、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等,是目前企业职工医院改制的主要形式。

  职工医院长期以本企业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外横向联系很少,一旦与企业剥离将失去固定病源,而继续依靠企业又缺少活力,难以进一步发展。

  “企业职工医院改制有其特殊性,它既不能像学校那样一股脑儿直接托管给地方政府了事,又不能像饭店、浴室那样简单地推向市场让其自生自灭,毕竟它不单单是个营利性机构,它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保障职能。”一家职工医院院长这样说。

  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一些困难国有企业往往也是一肚子苦水。

  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层对《经济视点报》记者道出自己的苦衷:“职工埋怨企业不为他们办理医疗保险;职工医院抱怨企业的资金支持太少,无法发展;而企业却又觉得职工医院经营不善,拖了自己后腿。其实,这些不满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资金问题。”

  “企业每年缴税上百万元,倘若政策上能够减免一部分税收,恐怕职工的医保也就办了。我们医院的设备和环境也能有所改善了。”郑州国棉三厂职工医院医政科科长马佑民如是说。

  这显然是一种坐等而非力争的态度,不过这种说法却也得到了郑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郝义彬的理解。

  据其介绍,职工医院改制其实也并非都那么困难和进度缓慢,关键还是要看企业的状况,中央级大型企业和一些发展状况良好的国有企业,其改制就轻松一点;而一些发展比较困难的企业,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越改越容易“死”得快。

  前中铁大桥局一公司的职工医院于2004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郑州大桥医院,它是郑州首家按照有关政策文件实行主辅分离,彻底脱离主体企业,国有资本完全退出,实现成功改制的职工医院。

  而郑州另三家铁路部门下属的职工医院,据郝义彬讲,“也已经通过集体托管给郑州市政府,实现了辅业单位的成功剥离”。

  为什么铁路部门下属的职工医院能够改制顺利?业内人士这样认为:一是铁路系统自身政策性的强制,据说铁路系统内部对于主辅分离进度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有了这样的压力,改制进度自然也就加快不少;二是铁路系统太庞大了,作为其下属的职工医院本身就实力雄厚,有着较大辐射面,可以说改制前,他们即已经类似于社会性医院,可以与一些较大的公立医院比肩。

  这样看来,大多数普通企业的职工医院显然不具有这种条件。他们的改制需要更巧妙的处理方式。传统做法是安排其投身社区卫生服务,或与较有实力的公立医院进行结盟,以便取长补短。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些方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真正能否当作成功模式尚需时间的检验。

  政府的难题

  “虽然政策很明确了,但郑州目前的职工医院改制进度的确没有什么进展。”郝义彬处长坦言道。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最主要的就是很多国有企业的确很困难,而职工医院目前对这些困难企业的职工的的确确还有着相当的作用,在确保职工们获得医疗保障之前,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强迫职工医院脱离企业,那样会导致更多的问题。”郝义彬这样解释。

  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却认为,进度之所以慢,主要是由于政策还不够细化,力度还不够大。

  由于前几年政策的限制以及目前政策的粗略化,职工医院改制工作进展还是很缓慢。他们认为,应尽快出台有关职工医院与企业分离的政策、指导性意见或实施办法,从而指导职工医院积极稳妥地与企业分离。

  可是这种可行性政策的制定并不容易。虽然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等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推行企业医院属地化原则,即规定各企业的职工医院同所在区卫生局协商接收。但政府财政投入只占现有医院运营成本的6%左右,90%以上的成本需要国有医院通过业务收入来补偿,无法从实质上解决企业医院的出路问题。

  同时在剥离问题上的观望态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各方利益的博弈。

  “国家相关部门没有正式的文件出台。上面希望下面主动提出来,风险由下面自己承担;下面希望上面作计划,下面就可以要条件。而这又不仅仅是卫生部一个部门的事,还牵涉到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各部委的协调。”卫生部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乐勋教授说。

  除此之外,在2万多家职工医院走向社会的阶段,卫生部新闻处的一位官员表示:“股份制是一个主要思路。”

  言外之意,就是营利性医院将会更多地出现。而一家营利性医疗机构成立,要经过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工商局注册,物价局定价,税务局征税,还有药监局等更多的部门都参与其中,谁来监管又是问题。

  然而不管政府有多大的难题,不管政策有多少仍需完善之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根据有关规定,从2003年1月1日到2005年年底,3年的改制分流税收政策优惠将结束。而这是大批正在改制和尚未改制的企业都不愿看到的。

  “我们希望国家延长改制分流及减免所得税政策的执行时间。并建议国家有关政策最好不要设年限,应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全过程。”很多医院的院长表达出这样的愿望。同时也有一些人抱怨:“税务优惠政策画的饼很大,但是操作执行起来却很难,没有细化的操作标准。很多分离企业到现在还没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对此,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在不同场合也表示将尽量争取更长时间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过可能会很困难。

  “不能由改制企业来主导改制。为改制而改制的最后结果就是把国有资产改没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采用企业经营者激励,但是在操作上一定要规范。在实践中要预防两种倾向,一是不具备条件的硬推造成不稳定;二是高价改革,迁就少数人利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省国资委领导如是说。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