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经济导刊》2005 > 正文
 

圈钱还是圈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5:34 新经济导刊

  作者:文/泠风 转贴自:本站原创

  民营资本最先进入的是发电领域,标志就是2002年3月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决定。厂网分离、竞价上网,拉开了民营资本正面进入这一领域的序幕,而且是从中小型水电,这一清洁能源领域为突破口的,地点也多集中于四川、浙江、广西、贵州等水资源丰富的省份。

  短短几年间,民营资本在发电领域的比例有了很大突破。这里有一组数据:1990年,当时外资、国有的比例分别为12.2%、87.8%,而民营资本为零。到2004年底,外资、国有、民营比例分别是7.5%、90%、2.5%(公开数据显示,这一比例为2%~3%,这里取其平均值)。从1985年到现在,20年间,外资所占比例为7.5%,国有变化不太,民营资本则由零变为2.5%,而且主要集中在近两年。民营资本虽然是后来者,但势头很旺。

  民营资本进入发电领域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行业的运行效率、投资率,使整个行业竞争力和活力有了提高。尽管,这点在目前电力紧缺、无论什么样的成本下,发的电都可以卖掉的情况下,显得还不够明显,但未来,随着电力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需、竞价上网等情况的出现,民营资本的优势会越来越充分体现。据悉,以千瓦5000元的成本计算,民营资本可以降低1000元,成本降低达20%。竞价上网时代,如果发电成本过高,就无法实现上网竞价,无论什么背景的企业,该淘汰的都得淘汰。无疑,民营资本在这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

  但似乎,民营电力也开始出现了问题。近两年,民营电力,特别是在小水电领域,发展神速。于是,各种质疑开始出现。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其一,民营小水电总投资额的80%依赖当地银行贷款,这样极易引发银行的金融风险;其二,由此带来的圈河运动,将对国家的水资源带来严重损坏,一方面降低了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同时,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民营资本通常先测算总投资额,一般会拿出10%作为资本金,地方政府通常会安排另外10%的配套资金,剩下的总投资额的80%是当地银行贷款。风险确实存在。但有这样风险的,又何尝民营电力一家,其他的资本同样存在类似的风险。说到底,这是一个电力投资体制的范畴,按照电力企业投资主体的原则,应该是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既然民营资本、地方政府、银行都介入了,那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三方都脱不了干系,该承担责任的就要承担责任。

  另外,圈河的也不只民营电力一家,君不见,原来以火电见长的外资也开始准备大举进入水电,国有背景的公司更是大规模大范围的圈河。但这个问题,更涉及社会型监管,即政府如何从整个国家、社会、公众的利益去监管。

  而这正是考验国家政府监管手段的关键时刻。从目前电力体制改革看,行政机构更应加强社会监管而放松经济型监管。进一步加强社会型监管,意味着只审批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其他电力建设项目可将原来的行政审批制变为备案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策,依法办理用地、资源、环保、安全等许可手段。减少行政审批,政府监管需转型。

  从目前看,民营资本占2.5%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比例。如果境遇不错,那么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2.5%的比例会迅速提高,反之,如果这已经进入的2.5%,境遇不好,其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会很大,甚至将决定民营资本电力的未来。

  冯飞:电改“告急”

  作者:孙瑞华 转贴自:本刊记者

  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早在2002年就拉开了,包括厂网分离、竞价上网,只是最近两年有些停滞。对此,一些民营资本表示忧虑。一方面,民营电力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依然繁琐,相比五大国有发电公司所属项目的审批要复杂得多;而且,即使进入国家允许的发电领域,具备发电能力,也并不能保证两大电网公司一定会买他们发的电。目前,处于电力短缺情况下,问题尚不很明显,但是,未来特别是2006年以后,由于多种原因,当电力开始出现供大于求时,谁家的电能上网,谁家的电不能上网,民营企业心里更是没底儿。

  当初,之所以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发电领域,除了解决供电短缺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打破垄断,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运行效率、投资效率,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活力。但依现在的情况,似乎还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目的。那么在接下来的电力体制改革中,为进一步发挥民营资本的效率作用,政府在监管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博士。

  记者:最近几年,电力一直短缺,各地拉闸限电时有发生。那么,电力短缺背后真正的动因是什么?目前,处于电力短缺状况下,是否还要进行电力体制改革?

  冯飞:电力长期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仅在1998年前后,出现了为期不长的供需平衡,甚至局部过剩,但,那是较低水平、短时间的。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增长速度的加快,特别是产业结构内部的变化,主要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出现了新一轮的电力短缺局面。

  新一轮电力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由体制性的,包括管理体制、电力发展机制而导致的。

  从历史上看,解决电力短缺的思路恰恰是体制改革。新一轮电力短缺的根源,实际上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及电力发展机制上的问题所引发的。无论电力是否出现短缺,电力体制改革仍然是下一步解决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消除电力供应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的关键环节。

  只是,在目前电力短缺的背景下,宜采取相对谨慎的办法,先试点,再推进。

  记者:电力体制改革对民营资本会有哪些机会?

  冯飞:电力工业,国有绝对控制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国有占主导、包办的局面没有打破,带来的问题是运行效率偏低。最近,出现了一些电力短缺,也出现了一些民营资本进入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出现非常可喜,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

  打破国有独占的局面,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到电力工业,一方面是增加电力供应,解决短缺的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投资效率,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从整个电力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对非公经济的进入也创造了比较好的体制条件。从发、输、配、售几大环节来看。首先,垂直一体化垄断格局已被打破,发电和电网分开。

  在输配电领域,民营资本进入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输电环节,属于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民营怎么进入,还有争论。民营资本进入,最好的切入点是在配电环节,具备可操作性,特别是一些小城市的独立配电网。配电改革,是检验电力体制是否构成一个有效的竞争的最关键的考核指标。

  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产生独立的售电公司,从改革的进程上看,是下一步要做的事。可能要在“十一五”期间做试点,真正要铺开,还要到“十一五”后期,才会有些实质性的进展。在这个环节,民营资本进入,目前时机还不成熟。现在时机成熟的是发电和配电。

  记者:如何保证民营资本进入之后得到公平待遇,如何竞价上网?

  冯飞:关键要加强电力市场模式的试点。

  对于一个普通的发电公司,存在买方垄断,而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存在着卖方垄断,这样的结构还不是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未来,打破单一买方,应该是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电力监管职能可能会从现在的综合部门(发改委)转向电监会,监管范围也从小监管变为大监管,是否意味着监管的转型?

  冯飞:电力监管体制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政府职能搬家的问题,不是从经济综合部简单地移植到现在的电监委,最主要的是涉及职能的转型,也就是监管转型。

  电力长期的大起大落、不稳定、短缺,最关键的问题是政府职能的改革不到位。对电力发展的干预过多,对电力是否过剩、存在短缺,完全是凭政府的判断能力。

  监管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尽管过去,政府对包括电力在内的其他垄断性行业,也进行过比较严格的管理,但那不是现代监管的理念,而是政府控制,直接管办结合的方式,既管,又直接去运行,比如原来的电力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电力的运营部门。

  电力体制改革是探讨中国现代监管制度建立的一个先行部分。

  目前,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但其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在监管职能的划分上没有到位,造成监管机构监管手段不足,包括市场准入和价格监管。目前,市场准入和价格监管依然保留在国家的综合部门。由于职能的先天不足,导致监管机构有名无实,监管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电力这个行业,带有对垄断行业建立现代监管机制度探索的性质,如果监管问题解决不好,是令人失望的,对下一步进行其他垄断部门建立现代监管制度,可能会碰到一定的难度。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