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中国第一次调研行业道德自律事件
2004年,北京夸克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以经营不善为名,拖欠数家下游执行公司款项,其中四家把北京夸克公司举报到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分会。市场研究分会出面协调后,于2004年12月通过网络公布了对北京夸克公司的“声讨”意见,引起了业内极大反响,夸克北京公司停止营业,股东王瀚俊负债回到广州。
这次由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分会发起的“协会之变”,竟然可以让1个国内10强之内的调研品牌瞬间崩溃,调研公司股东王瀚骏在一片追债声中离开北京,北京夸克处于停业状态。首次市场调查行业自律的大棒打倒的竟然是夸克(中国),这个结果恐怕是秘书长何建新也始料不及的。
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分会何建新出手后的第49天,夸克(中国)从中国调查行业蒸发,北京、上海分公司业务停止、联系方法全面消失;王瀚骏彻底出局了。
2005年1月25日,《中国财富》辗转拨通了身在广州的北京夸克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股东王瀚骏的手机。这位拥有北京、上海、广州3家夸克公司的掌门人,如今也只能回到当年起家的广州,如同受伤的鸟,偃旗息鼓,飞回南方,在煎熬中度过这个多事的暖冬。
夸克欠款 协会拔刀
2004年12月1日,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正式公布了一份声明,标题为:谴责北京夸克,质疑广州夸克——协会对北京夸克拖欠代理公司执行款项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处理意见》),《处理意见》中披露了4家调研执行公司举报北京夸克公司拖欠调研执行款,违反合同的事实,并公开的“谴责”其“恶劣行为”。从12月初开始,这一事件对夸克产生无形的压力远远超过了王瀚骏对记者所说的“二十余万”债务所带来的压力,有人断言:没有人再会和王瀚骏进行调查合作了。
“我想通过你的媒体说:我会把债都还清楚,我从没想赖帐。如果他们(债主)现在有活儿,比如主持人、报告撰写,我都可以给他们做,能顶北京夸克欠的债就行!” 电话里的王瀚骏依然健谈,却掩盖不了无奈和艰难的境遇“其实有12家公司(是债主),但是只有3家闹到了协会,我觉得自己获得了他们大多数人的谅解。我欠别人二十几万,而客户欠我一二百万啊。”说到三角债,王瀚骏很愤慨:“某大学下属企业的戒烟贴项目,给了20%的项目款,等我全做完了,企业连人都找不到;某集团是我的长期客户,现在都回黑龙江了,根本找不到人……”
说到以后的打算,这个曾经中国调查行业屡次口出狂言的调研公司老总说:“我每个月还一两万,给我点时间,我会把债还清楚,现在我换办公室都会给大家打电话……我不做市场调查了,中国市场调查行业有问题!。”
剖析夸克之死
早在2002年,王瀚骏还在北京夸克新世界的办公室,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的王瀚骏在名片上罗列了北京、上海、广州3地的夸克名头。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相信定性调查,一切都是能量化的。”随后,列举了众多的例子来证明:市场调查行业奉行了120年的定性、定量两大方式其实应该只有定量一种。“我们不做定性调查。”三年过后,再见王瀚骏,他在电话里说:“我现在更想把量化的管理方法和模型推广到全国。”
自称出身宝洁的王瀚骏曾把全盛的夸克作到业内公认的全国前10位,是什么让夸克有今日之败,甚至要退出中国调查行业呢?难道只是“协会之变”?当然不是,《中国财富》调查发现:是调研行业的无序竞争杀死了缺乏自制能力的夸克调查。
1996年,宝洁公司委托的入户调查,单个样本为120元,等到2000年,调研难度增加,物价上涨,而入户调查的单个样本价格却降到70元。样本数量也在减少,造成整体调研利润的下降。与此同时,国内调查公司的数量却增加了近一倍,价格竞争在仅有的几个大客户身上展开。这部分客户恰恰是哺育了中国市场调查行业的外资或合资客户,他们拥有相对良好的信誉和职业道德。竞争终于还是让大量如夸克一样渴望迅速扩张的公司把目光转向广阔的民营企业市场。于是,“中国特色的调研环境”破土而出。王瀚骏说:“现在我做咨询和培训,没有先期的成本投入,不用维持一定的企业外在规模。”而这个规模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却是付出了全盘皆输的代价。
从盖洛普将重心转到咨询和培训、新生代把咨询作为发展方向之一、夸克调查的阶段性终结,对话2005年以前10年的中国调查行业,“咨询”这稻草真的能救命吗?
道德之手 大象无形
接通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何建新电话的时候,他正要出差去上海,为了2005年3月的第四届中国市场研究业双年会与调研公司沟通。说起关于夸克的处理,何建新的声音里有一丝自豪,毕竟在这个事件上,把一个一向被漠视的行业协会分会推向了行业领袖的神坛,网络上汹涌的支持者不全是夸克或者王瀚骏的“仇人”,更多的则是那些对市场调查业爱恨交织的业内人:终于有人出来拿中国调查行业的道德说话。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协会依据什么来处罚夸克?在《处理意见》中的第二条,协会对处罚依据的解释是:根据2002年起采纳的全国市场研究行业的基本准则——ICC/ESOMAR市场研究准则,“研究者不论是有意或是无意,都不能做出有损于市场研究行业的声誉或使公众丧失信心的举动”。协会认为“王瀚骏作为北京夸克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负责人和市场研究行业从业者,他的行为有损于中国市场研究行业的声誉,导致一些代理公司和众多从业者对这个行业信心的动摇。”
“动摇了行业信心、损害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声誉”,罪名不可谓不大,而处罚最多却只能“谴责”,棉花大棒的威力在“势”而不在“度”。
我们不想把夸克之“死”归结成从业人员的品行,也无意给行业协会歌功颂德,只是希望我国的调研行业可以依靠自律走向成熟,而不是如同今日的夸克调查,被市场经济的铁律驱赶出局。
信息块
美国调研行业道德借鉴
美国市场营销调研协会1997年5月通过的《数据收集标准准则》:
对大多数公众和商业团体的责任
1. 不蓄意在商品销售和观点调查中滥用公众信任。
2. 不主张非研究性质的活动进行销售和观点研究,例如:
● 不论是为了法律、政治、私人或者是其他的企图,以获得受访者个人资料为唯一目的的问题;
● 不是为了研究目的而进行名单、记录员或者名字和地址的数据库汇编;
● 行业、商业或其他形式的间谍活动;
● 信誉等级调查服务机构或其他类似机构使用的信息;
● 利用机会向访问者出售或促销商品;
● 债务的收集。
3. 让采访者知晓对任何未成年人适用的任何特殊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