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政策起作用 山东等省农民收入增幅超城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 11:15 北京青年报 | ||||||||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新近在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采访时欣喜地发现,东部部分省市出现了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新趋势。来自基层的情况表明,这是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出现的新动态。 浙江省2004年农民可支配收入为6096元,增幅为12.2%,比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高出1.8个百分点;天津市农民可支配收入为6525元,增幅为11.3%,比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幅高出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顾益康说:“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不仅说明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意味着‘三农’问题将出现历史性的‘转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2004年是我国实施“三农”政策最多、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支农政策发动了农民增收的引擎。浙江省、天津市和北京市全面取消农业税。河北省农业税降低了3个百分点,共减免农业税16.6亿元,安排粮食直补6亿多元。山东从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拿出8.6亿元,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了“粮食增产增效工程”,农民种粮食纯收益提高17%。 东部各省市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农民直接受益。北京市通过政府投资向郊区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2004年城区与郊区的投资比例由2003年的8:2调整到6:4,今年计划达到5:5。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引导优质资源、优势产业和要素资源向郊区转移,选择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等名校在远郊区县开办分校,鼓励宣武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在郊区县开设分院。东部各省市启动城乡一体的保障制度,为农民上低保、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为增收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山东省1347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累计报销医药费1.27亿元,受益农民423万人。浙江有116万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其中有49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领取了基本生活保障金。他们还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积极推动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和城镇外来人口子女平等就学。 东部各省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经营集约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在河北省,作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蔬菜产值达到400亿元,为全省农民带来人均484元的纯收入。浙江省培育名茶名果、竹业蜂业、出口蔬菜等优势产业,形成集中连片产业带。农副产品出口额去年达50亿美元,增长25%。 各地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河北省做大做强涉农龙头企业,2004年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市级龙头企业500多家,纳入产业链的农户比普通农民增收60至70元;浙江省提高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7110个,带动1040万亩种养殖基地建设。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2万个,带动农户978万人。浙江、天津等地还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含金量。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尽管2004年东部部分省市农民收入增幅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增收的绝对值却低于城镇居民,有些省市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民增收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