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 02:4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冉学东发自北京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5年第一季度例会认为,目前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24日)在网站上公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5年第一
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基础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位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而引起的通胀。特别是最近出现的输入性的通胀,如国际上石油、铁矿石、铜、大豆和棉花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飞速上涨,给中国的进口厂家造成很大的压力。

  今年2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9%,增速大大高于1月份的1.9%,逆转了此前CPI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的趋势。不过,CPI增速的反弹明显受到了春节因素的影响。

  会议还认为,下一阶段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金融体系流动性,引导金融企业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重,逐步实现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合理化。

  此外,会议还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对于将利率作为调控工具的问题,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表示,在中国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过渡期内,企业、商业银行的利率弹性可能会低于那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也就是说有人认为国企对利率没有作出反应。但是我们认为经过很多年的市场经济的改革,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反应包括国企的反应,确实得到了提升,因此条件现在越来越成熟。

  他还说,商业银行应该越来越多地在贷款方面变得更加复杂,也就是说它们的价格应该基于风险管理,风险调整这个基础上,应该基于部门调整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让那些商业银行进一步学会怎么样来对自己的贷款价格作出决策。

  上述专家说,央行以后肯定还将主要依靠利率工具,促进利率市场化,让商业银行能够灵活地利用市场利率进行资产定价,以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得以畅通。“因为2006年就是大限,现在商业银行已经没有时间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通货膨胀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