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时代信报:巧用旅游载体 矿区摆脱黑色经济阴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 18:04 时代信报

  万盛区巧用旅游载体,让每寸土地都奉献财富

  重庆万盛南桐矿区——一个自清朝就开始采煤的老矿区,储藏巨大。与全国所有矿区一样,它也曾经事故连连,地方财政高度依赖煤矿,“黑色经济”曾占当地GDP比重的95%。但它资源掠夺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后果让人触目惊心。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开始寻找另一种发展模式--两个梦想重叠

  任军田:买匹马每天赚30元

  任军田的邻居都很羡慕他有了份新的工作。3月17日,踏着满山的阳光,他牵了自己花2000元买来的一匹马,爬上了一座具有4.5亿年历史、海拔1300米的山坡。

  之前的几天,任军田翻山越岭,寻找这个被称为重庆浒的地方,到了之后他才知道现在这里已经改名为重庆奥陶纪公园。任军田的老家在万盛区万东镇五里村,对于他来说,那是人生最不值得回忆的地方。

  “我们的村子都在煤矿的采空区下面,地面以下200多米深度的煤被挖空了。跟着地面上的水流到了地下,水田变成了干田。饮水靠打深井。井打深了万盛城区的一些污水就顺着地下水流了过来。”

  “脏水喝多了,村子里很多人得了肝炎,田也没法种了。”任军田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土地,到城里打工的。2月份回家过春节时,他见到了在城里搞建筑的工头徐某,徐答应帮他找份“下力”的工作,条件是要买匹马。

  3月11日,任军田攒足了钱,带着满心的希望离开了那悬在地上的村庄,来到几十里外的重庆奥陶纪公园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他的工作是将一些碎石用马运到一里外还没有修好的公路上,作为铺路石。他的工钱是每天30元,上班的第一天,任军田干得特有劲,他对这样的待遇很满意。

  任军田是个好打听的人,一天不到,他便得知了这是万盛区开发的又一个旅游项目,和他一样在工地上干活的人有百来人,工钱都差不多。他盘算着,两个月可以赚回一匹马,到春节时可以存上七八千块。

  林勤:投资1亿开发奥陶纪

  10米之外,两个操控着上亿资产的福建人也和任军田一样,在这座1300米高的山峰上盘算着自己的未来。他们分别是奥陶纪公园项目的总经理陈一舟和董事长林勤。

  两人在万盛投资是因为一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有友人告知他们万盛风景不错,到万盛后,可以去一个尚未开发的地区看看距今4.5亿年至5亿年的早古生代地区。

  游完景区之后,他们发现这里独具典型的古老奥陶纪地质特征,这里有许多不太大的竖井、地下暗河和地下溶洞。同时大量的乔木杜鹃林,国家珍稀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遍地都是,特别是这里地下石林遍布,纵横交错,仿佛是迷宫一般。

  这两个靠鞋业起家的福建商人并没有完全被美景所迷醉,他们以福建商人独有的冷静思考着这俊美的景色: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旅游基地,加上其与石林、黑山谷风景区相比邻的独特地理位置,无疑很具开发价值。

  但机会面前,不可确定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盘山公路、当地政策、是否属于万盛煤矿采空区、需要的资金规模等。

  围绕着一连串的问题,林勤先后9次飞往万盛,进行实地考察。最后他高兴地发现:万盛区政府在旅游项目上的态度非常开明,前期的黑山谷和石林风景区的成功可以为证,而公路的问题政府愿意出资解决,开发地也非煤矿采空区。

  这一切让这两个精明的福建人下决心投资开发这个地质公园式的景区,投资规模被限定在1亿。

  “按照周围几个景区的运营情况,我们的投资会在5年内收回。”林勤表示现在景区的建设进度很快,五一就可以开园迎客,他对这笔投资的未来充满信心。

  黑色经济之祸

  这实际上是万盛经济运行的一种新模式和一个缩影,利用投资让一些农民脱离赤贫状态,安定社会。同时,旅游项目建成后促成投资环境的改善,再吸引更多更强的工业投资项目。万盛经贸委主任张洪强认为,这种模式在近几年促进了万盛的高速发展。

  张洪强几年前的职业是矿井里的一名工人,他清晰地记得关于万盛经济的转型历程。他以壮士断腕来形容这个转型的艰难。

  看煤吃饭:采空区面积扩张

  万盛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叫南桐矿区),现在有煤矿储量为2亿多吨,自清朝时便开始产煤。1955年后,为国家生产上亿吨原煤,后因矿设区。直至今日,煤矿仍是万盛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这个有26万人口的区级行政单位中,煤矿人口经过历次改革后仍达8万。在2000年以前,煤矿的收入一度占到了万盛GDP的90%。万盛区宣传部副部长唐富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 “当时全区官员都看煤吃饭,煤炭价格下跌,财政收入直接下滑。一些小矿厂安全条件差发生矿难。安全检查和停产随之而来,政府没有财源,工资也发不出来,最困难的时候两个月没发工资。”

  在民间,“黑色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2000年,任军田的老家万东镇五里村在五年前和“矿上的人”发生过矛盾,由于地下的煤田被挖空了,地上的水完全流入地下,农田没办法耕种,村民们曾经集体到矿上阻止采矿。

  “煤挖空了,村里没得到一分钱,最后连地也种不了,没了活路,大家只好靠武斗解决生计。”

  据张洪强介绍,万盛565平方公里的行政面积,到2005年,有190平方公里左右为煤矿采空区。“现在的技术只能够开采200-700米左右的煤层,这190平方公里地面以下200米就处于采空状态。”

  然而,每年数百万吨的原煤量换成钞票后并没有给万盛带来预想的繁荣,相反,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开始困扰万盛经济的发展。在一些煤矿采空区,地面开始下陷,有的厂房因此不能生产,民房不能居住。

  负面效应:企业搬离万盛

  据张洪强回忆,当时一个价值上千万的炸药厂厂房正处于采空区之上,地表裂缝深达几十米,整个厂房摇摇欲坠,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样的情况在矿区也并非一处。”

  同时,由于地表水流失,农业不能发展,地面植被干死,人畜饮水靠打深井和房顶积水。在石桥、民权、万东等乡镇,居民饮用地层下硬水和城区污水倒流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很多人莫名的患上了肝炎和胆结石。

  采煤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让万盛的历届官员挠破了头皮,2000年左右,一批如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钢球厂等大型工业企业也因种种原因搬离万盛。“万盛每年的工业产值至少损失了9亿。”这更让万盛经济雪上加霜。

  高度依赖煤炭产业的“黑色经济”似乎走到了尽头,不断下滑的煤价让整座城市如坐针毡,下岗、污染、事故成为了当时人们每天不得不谈的话题,所有人都在为解决这些突如其来的困境寻找出路。

  漂白

  黑色经济高速公路:加速与外界融合

  巨大的压力之下,政府开始探寻新经济增长模式。而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注意到刚刚建成的快速公路系统。2002年黑山谷旅游项目的火爆最终坚定了这个老工业区转型的步伐。

  “当时的情况是我们从未没有预想到的,万盛的所有能住的地方都住上了。实在住不下的游客就到学校里借课桌铺成床。”万盛区旅游局副局长张果训说。“自黑山谷火爆开园后,万盛的旅游业开始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重庆至万盛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车程为89公里,在一小时以内。万盛利用这一优势将旅游融入经济发展中,造就人气与投资环境。”

  “从全区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即使是现在旅游对全区发展的直接贡献并不大,但对于万盛的经济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张果训介绍,万盛2004年旅游的综合收入为1.85亿元,这与去年万盛16亿左右的GDP相比仍是一个相当小的数目。

  大的厂商:相继建厂投资

  “旅游为万盛的招商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后,一些大的厂商相继在万盛建厂投资。”在万盛投资上十亿福耀玻璃最近决定再建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这将是十亿元左右的投资。”张洪强说。

  “浮法玻璃是一种高质量、高平整度的玻璃,生产时对空气的质量要求很高。”福耀一技术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万盛利用旅游来治理生态上所取得的成果促成了这一合作。”

  这样的成果让官员们觉察到,旅游所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是农家乐和让以前穿草鞋住泥房子的农民都穿上皮鞋。它对于整个万盛经济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休闲功能。

  于是有人提出了这样思路:“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工业围绕旅游发展,商贸围绕旅游搞活、管理围绕旅游服务。”这样的表述高度政策文件化,但语句里经济转型的决心昭显,同时也暗藏着因势就利的智慧。万盛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赖建如是说。

  旅游载体:装着跳跃的铜板

  “在綦万高速公路通车后,重庆主城和万盛的时间距离缩短为1小时。这为招商提供了交通便利,同时也将万盛经济与外界经济的一体化融合提供了客观条件。但要将经济由地下转到地面,还需要果敢与坚决,因为靠煤吃饭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十年。”

  而来自万盛经贸委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的万盛16亿左右的GDP贡献中,矿厂所占的比例已经降到了6亿左右。显然,万盛已经做出了一个不全靠煤矿资源来带动经济的艰难决策。

  “当时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必须塑造良好城市形象。这时必须需要一个载体,黑山谷的事情让我们坚定了发展旅游的决心:让旅游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首先富民,造就稳定的社会。同时,通过旅游让投资者来体验整个项目可能的运作环境。于是在一些项目上,我们不惜投入,比如,在奥陶纪、黑山谷等旅游项目上,我们光修路就花费上亿元。”

  张果训分析:“这和每年的直接旅游收入好似不成比例,但以全区经济发展来看,快速公路系统的建成将促成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提升城市形象,为招商提供了支持。”

  万盛区招商局副主任赖某对此的感受最为真切,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的招商工作明显的轻松了许多。“相对于1小时经济圈里的别的区县来说,万盛没有很多大片的平整的地皮可以建工业园区,‘以情招商’的作用有限,商人看中的是‘跳跃的铜板’。”

  但近期的杰世杰、福耀等动辄上十亿的生产线的投放证明了万盛经济从地下到地上转型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万盛巧妙的利用了经济圈里的快速公路系统、矿产、旅游资源的合力作用。利用旅游业来发展工业,最终走出几十年地下‘黑色经济’之旅。”

  记者手记

  对于经济的变革,人们往往偏重某一方面。关于不可再生资源型经济模式,媒体报道无非是哪个矿区今年又产了多少吨煤,多少桶原油。

  但在这原煤和原油的背后,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代价,当地的老百姓默默的承受着一些后果。当人们在享用来自上亿年前遗留下来的温暖与动力时,是否也应当“顺便”关注一下别人为此付出的代价。

  进步应当是整体的。总有一天,这些地区的资源开采殆尽,没有了经济支柱,当地的人们怎样生存。头痛医头只是技艺拙劣者的做法。或许,根据当地的天时、地利,寻找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摆脱完全依靠资源型经济的束缚,亦是矿区经济一种比较好的出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旅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