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3月20日电 (记者 周芙蓉) 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特点,今年贵州省将围绕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等根本性问题,抓住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育龙头企业三大重点,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
贵州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500多万下降到277万。但若加上初步解决温饱但还
不巩固的480万低收入人口,新阶段农村扶持对象仍多达760万人;而且这些群众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匮乏、生存条件十分艰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
面对这样一个农村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贵州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的三大重点。
抓好整村推进。以整乡推进为基础、整村推进为重点,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整村推进的关键是增加和集中投入,这就需要更好地整合各个部门的投入,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强化措施,力求实效,特别是率先纳入计划的1000个村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强力推进,力争帮扶一个村见效一个村。
以强化培训为切入点,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方法。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级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和驻外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做到培训与输出、就业相结合。建立省、地、县三级培训基地,培训对象必须是低收入以下的贫困人口。
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省扶贫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分级评选认定龙头企业;搞好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对接。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扶持龙头与建立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扶贫龙头企业与特色产业的衔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