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将方便资源跨城市调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施坚剑 NBD上海报道
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调整将进一步明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孙克强昨日表示,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信
息、资源的交流和合作,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孙克强表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以服务业来说,一般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上海地区的生活性服务业出色,具有明显的优势,上海可以发挥这一优势。他指出,国家对城际轨道交通的宏观调控性规划,将有利于强化上海“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定位,方便上海非优势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让上海专心抓好现代服务业,继续遵循“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模式,重新提高自身的产业结构水平。
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分工还不很明显。孙克强认为,在产品的流通领域,上海的进出口非常具有优势,国际空港和物流港的地位很难动摇;而江浙地区在生产、加工方面则具有一定的优势,最明显的例子是江浙一带的劳动力和商务成本都比较低。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峰表示,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了区域交通一体化,这将大大方便区域内资源便捷地跨城市调配,把生产和经营分布在区内的不同城市,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他指出,长三角城际交通的发达,能够消除很多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造成一种“大市场”效应,形成市场对各城市政府的干预,从而使得各城市产业分工合理化。
苏州大学单强研究员表示,这几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经济的布局有待调整,作为核心城市的上海不仅要发展第三产业,而且应该着力发展以研发、管理、咨询等服务为主的“第四产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长三角的金融和物流中心。周边城市则应该降低其金融、信息、娱乐功能,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苏州为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资大量进入,为苏州打下了良好的IT、机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基础,应该把它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中心。
不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甘春晖指出,对于机械设备制造、重工业、钢铁产业等存在明显优势的产业,上海还不能放弃,相反要做大做强,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很多人觉得,城际交通的发展带来的开放市场,会造成政府之间招商引资和产业协调上的矛盾,而实际上,这种矛盾正是长期交通不畅所造成的。“各政府已经开始明白这一点,苏州等地已经不像从前‘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挑三拣四’地倾向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