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两地连体新疆布局 乌昌经济一体化提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地方经济看点

    本报记者 赵红梅

  2005年初,居住在乌鲁木齐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人们,都在关注一个话题:乌鲁木齐和昌吉要“合并”了。

  在地理上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从东、西、北三面环抱首府乌鲁木齐,其中三市一县距乌鲁木齐均在70公里以内,州内各县市距乌市最远的也在200公里路程之内。

  “乌鲁木齐和毗邻的昌吉州是新疆城镇最密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两地经济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两地国内生产总值相加约占全疆的三分之一,但产业发展的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未能很好发挥各自的优势。此次联合,可以打破各自发展瓶颈,可谓强强联手。”不少专家对两地的联合寄予厚望。

  乌昌经济一体化驶入快车道

  200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做出了在不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建立乌昌两地之间紧密型经济联合的战略决策。这一巧妙的联合并非是百姓所说的“两地合并”,而更具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为确保这一战略的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左右权衡,决定成立中共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委员会(简称乌昌党委,统一制定两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由于乌昌的联合规划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从工作正式启动开始就备受瞩目。乌昌党委的成立,可以使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各项决策在乌昌两地得到贯彻落实,为乌昌地区的联合发展消除了体制壁垒。”一政府官员评价说

  2005年伊始,两地联合的思路日益清晰,自治区党委决定,乌鲁木齐和昌吉两地在政府财政投资项目建设方面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坚持“规划统一、财政统一、市场统一”三原则。乌昌地区今后将在土地、税收、市场准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实行统一的政策,统一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根据乌昌党委制定的产业布局选择落户乌昌两地。

  1月11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推行乌昌内外贸易一体化作为乌市今年内外贸易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试验田”和突破口,仅一路之隔的昌吉州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经济一体化在春寒料峭的3月启程。

  自治区有关部门也出台优惠政策:近几年之内,米泉市和东山区将不再给昌吉州和乌鲁木齐市上缴财政收入,其资金全部用于米东新区建设。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杨刚要求,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除了要继续帮助乌市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之外,还要在昌吉州昌吉市、阜康市等地建立分支机构。

  更多细节性的问题摆在乌昌一体化面前。一位开着私家车的昌吉市居民告诉记者,他每次到乌鲁木齐,都要在地窝堡收费站交10元的过路费,一个来回就20元钱,次数多了真吃不消。昌吉市委书记闫科培说,要实现乌昌交通一体化,应尽快取消地窝堡收费站,将乌昌轻轨铁路建设纳入议程。

  一叶知秋,诸多现实细节性的问题,在考验两地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魄力。

  不同区划曾导致两地产生矛盾

  “过去由于两地不同的行政区划,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各自具有自身的利益。因此,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等方面难免产生一些矛盾。”杨刚说。

  乌鲁木齐这一新疆首府,其战略地位、工业基础、交通枢纽、通信信息等都有着独特优势,但由于“大城市、小郊区”的城市格局,致使一产发展空间有限,发展不充分,规模偏小;而三次产业的内在质量与水平均不高,处于低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资源的持续开发,乌鲁木齐市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少。仅2004年,乌鲁木齐市就有70多个项目因为土地等各种原因,无法开工建设。而昌吉州拥有很好的土地、矿产、交通等资源,却缺乏乌鲁木齐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去年,昌吉州由于25亿元的贷款资金难以解决,而导致经济增速较预期低3%左右。

  乌鲁木齐市政协副秘书长罗文斌和经济研究专家余荆夫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新疆位于干旱区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建设以绿洲经济为主,经济带分布离散,形成相对封闭的自然格局。这种格局直接导致现有经济区域关联度缺乏,互补性差,产业链条薄弱。

  他们还认为,新疆各地州不仅目标相似,产业结构也雷同,普遍缺乏核心辐射源,结果导致都没能很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加上地方保护行为的客观存在,区域协作机制不能有效建立,给地区之间的协调又带来很多掣肘因素,实质上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乌鲁木齐面临的也正是这样的困扰。

  如何处理好内部发展、资源潜力和外围环境的不均衡,是乌鲁木齐面临的大挑战。

  地处经济强势区域之间的乌鲁木齐,一直以来在为能带动相关区域发展而努力,但能否真正做到经济圈中的领头羊,最终要看乌鲁木齐和昌吉圈内城市经济的互相依存度,在这一点上,乌鲁木齐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强强联合”带来工业兴省梦想

  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乌昌打破“两地封锁”而互相协助发展,将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要把乌昌地区建成全疆最大的制造业中心。”2月19日-20日,杨刚赴昌吉州昌吉市、呼图壁县等地进行调研时发出了豪言壮语。

  杨刚向新疆内外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随着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启动,增添了昌吉州这个强大的“同盟军”,以乌昌地区为代表,新疆已进入了工业发展的快车道。

  其实在联合之前,两地都提出了大力发展工业的目标。早在几年前,杨刚便指出,工业是制约乌市经济发展的“短腿”之一。没有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乌市经济发展便缺少持续的动力。2003年底,乌市明确提出了打造全疆最大制造业基地的目标。

  而随着新疆自治区“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提出,昌吉州也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特变电工等一批知名企业迅速崛起,工业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前不久,乌昌党委副书记、昌吉州党委书记栗智在呼图壁县调研时更是指出:“如果再不抓工业,只指望几十万亩土地,农民奔小康是有问题的。”

  “昌吉州的地缘、交通、资源等优越条件,同乌鲁木齐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形成互补,实现强强联合,以带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实现更快发展。”两地政府都对联合的光明前程充满信心。

  “发展工业控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这样才能大力推进工业化,乌昌两地抓好产业布局的规划工作、调整产业布局,使优势形成互补,这样才能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宗义说。

  更为关键的是,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龙头效应会给南北疆其他地区一个榜样,使相对封闭、离散分布的南北疆地区加快联合发展,以此实现天山北坡经济带乃至新疆经济腾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一体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