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纪良:发展资本市场需要强有力的机构投资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11:52 第一财经日报 | |||||||||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史纪良认为,资本市场的低迷,是因为券商过去的窟窿补不上,没有更好地经营管理 本报记者 陈黛 发自北京 “拯救和发展资本市场,靠散户是不行的,需要强有力的机构投资者。”中国银监会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发布后,资本市场上陆续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史纪良说,“国九条”是从政策层面确立了中央对资本市场的支持,但为贯彻“国九条”陆续出台的政策尚未起到真正的救市作用。 “最主要原因在于消息的利好作用已经提前释放,后续政策出台的时候不是一片欢呼和振奋,这也可以理解为散户与中央对政策层面的感觉不同。” 史纪良说,尽管现在对券商融资的口子已经打开了,但实际融资额度还不大,原因还是在于信任度和信心,银行从风险角度考虑得过多了一些。 史纪良提出,对资本市场的综合治理,至少要抓三项内容:首先是要恢复公众信心,因为没有投资者的信心支撑,市场绝对不会发育好;其次是规范市场秩序,要把游戏规则制订得清晰规范,使守规矩的券商能够得到利益和发展,让不守规矩的券商受到处罚。史纪良解释说,这也是优胜劣汰的原则,让好的机构强大起来,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因为市场的发展是要靠它们的。 史纪良重点强调了第三项内容,即政策上的支持,特别是对融资方面的支持。他说,“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通的,用人为方式隔开是不可能的,管理者的职责是让它们之间的流动透明,符合规矩并防范风险。” “资本市场的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史纪良表示,银监会是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因为目前融资压力基本集中在银行上,融资多,风险自然就大。所以,无论是银行监管部门,还是银行本身,都希望能分流一部分业务。 史纪良表示,目前经济发展很快,资金量也很大,如果储蓄方面的一部分资金分流后,贷款也会相应分流,减轻银行承受的融资压力;还应该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这样资本市场才能发展得更好。 目前,银行业对券商融资始终持慎重态度,券商的信用度不提高,银行就不会将大规模资金拆借给券商或者向券商融资。 尽管券商进入拆借市场进行短期融资是政策允许的,但券商实际得到的融资规模并不大。史纪良解释说,依据去年11月发布的《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券商向银行融资时需要抵押,券商如果没有实力,融资是很困难的。 据《证券市场周刊》调查,58家券商公布的未经审计的2004年年报显示,合计亏损11.93亿元。 史纪良认为,资本市场的低迷,是因为券商过去的窟窿补不上,没有更好地经营管理。 “对于券商来说,制度和监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内部管理。”史纪良说,过去对券商准备金的动用有严格规定,但券商资金周转不了的时候,往往会挪用这部分资金,之后就开始拆东墙补西墙。 史纪良强调,提高券商信用度,根本措施还在于券商打造自己,让银行恢复对他们的信心。打造券商,除了证监会的监督管理作用,还有证券机构内部的管理和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