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浙商最有影响力10大新闻事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 17:34 《浙商》杂志 | ||||||||
风云变幻的2004年已经渐行渐远。但2004年由浙商谱写的交响乐却永久地回响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让我们轻轻翻开这十大新闻事件的记事本,在捧读新闻事件的同时触摸浙商的心跳、感受浙商的喜乐哀怨、分析展望浙商的前程、祈祷浙商的来年…… 经过一个多月的评选,本刊与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钱江晚报联合推出的20件浙商新闻事件的评选终于揭晓。
以广大网民和读者投票多少为序并经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前十位2004年浙商最有影响力新闻事件的分别是—— 1 王均瑶英年早逝 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王均瑶英年早逝的新闻成了“2004年浙商最有影响力10大新闻事件”之首。 一名商人的病逝,如何牵动社会的情感? 王均瑶打动人是因为他的“胆大包天”的精神。出身贫寒,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艰苦奋斗而成功。这符合众多渴望财富、渴望成功的人们的心理期望。王均瑶其实代表了温州“以勇取胜”一代创业者,他们这一代企业家是从市场不平衡中寻找商机;但是现在是一个“以智取胜”的时代,温州模式和温州企业家的经营方式都必须转变。 所以,王均瑶的匆匆离开,好比暮蔼中深山里传出的钟鼓声声敲响在浙商的心坎,发人深思——“企业家是否是永动机?我们该如何传承基业?企业家的个人魅力与团队精神孰争风流?” 2 中瑞等民间财团成立 因为梦想,所以它能激荡人们的胸怀。财团,一个对中国人而言遥远而高贵的词语。然而,温州人竟把这个梦搬到了阳光朗朗的大白天,在众目睽睽中倾情演绎。 而中瑞等财团之所以令媒体关注、让企业界侧目,牵动公众神经的还在于中瑞等财团短短半年的尝试真实地写照了中国财团之路的艰辛曲折。 而浙江民营企业从“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的个人英雄主义到“九大股东平分股权”的大联合,期间的文化磨合,老板与经理人的冲突与融合,产业路径的依赖与突破天花板的尝试等等,展现了浙商的自我超越与蜕变。就像温州民营经济在20多年的发展中多次遭受外界质疑一样,作为新生事物,中瑞财团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挫折也在所难免,不过,“中瑞仍将坚持探索打破家族制的温州企业传统模式,走经营权和股权分离的新路”。 3 温州鞋西班牙被烧事件 都说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那么温州人一定是火龙。每一次烈火焚烧,都将使飞龙冲天而跃。如果从积极方面去理解,西班牙的那把火将使温州商人的品牌意识在炉火中“纯青”。谁承想,“价廉物美质好”也会招敌。“中国产品价廉物美错了吗?”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显然没有意义。一把火,告诉浙商朋友,国际化,首先要重视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壁垒与门槛的逾越可谓任重而道远。 4 浙商银行成立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关注。因为它是中国内地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也可以说是浙江本地金融业发展、崛起的重要标志。从浙商银行首先叫板霸王条款,八成贷款放给民企就可以看出其“亲民性”。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对一些银行进行股本结构转换战略伙伴调整,这种银行民营化的模式和试点未来还会更多。 5 浙商品牌强势出击——《浙商》杂志创刊、风云浙商评选、《天下浙商》电视栏目、浙商网问世 古有晋商、徽商,历史的灯塔照亮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创造财富的道路。浙商的崛起是一部历史。历史就必须有人去记录、有人去整理、有人去挖掘。 其实,真正的意义还不是事后总结,而是从浙商崛起的历史背景、文化层面、精神渊源、未来趋势等层次给出准确的概念界定,并给这个激情创业的浙商群体提供思想和智慧的源泉…… 面对“浙商”的崛起,在舆论大力宣传其业绩的同时,有识之士则对其发展展开了深入思考——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浙商”虽渐成气候,但“浙商”的提法还仅限于一种称谓、一个概念,要使“浙商”真正形成一个生动、独特的群体,必须通过加强组织和文化建设,使“浙商”成为一个可感可知的品牌。 6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确立,浙江、浙商将在更广阔天地寻求发展 亚当.斯密曾说,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财富的增长是跟市场的扩张和专业化的分工这两者的互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作为战略部署提出来,虽然与浙江省多年来的发展模式一脉相承,但也意味着新一轮战略部署已经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更高的层次。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浙江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浙江也必将获得更快的发展。 7 浙江民企首批登陆中小企业板 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特色的浙江一直在资本市场扮演配角。多少年来,国内A股的“国企为主”和“排队”制逼得单相思的浙商只好绕道海外或者借壳上市。 中小企业板的设立,为蓬勃发展的浙江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和发展机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上市的过程中教会了许多浙商学会做“透明人”,从而实现从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的转变。 财富原来可以是“玩”出来的。陈天桥与丁磊这两个名字具有太多的符号意义——首富、网络精英、新生代浙商、玩童……这就是新经济、新生产力的魅力与价值。 两个首富,其实“与99%的中国青年人有着相同的经历”。这对于准备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创业的最好的时机。” 9 浙商造车的进和出 是资本的逐利,以及在逐利过程中与环境、气候的博弈。但这种逐利的行为却透出一种英雄的气概。浙商造车,一下子跨过几个季节的界碑。一是民营企业进入了先前的垄断行业;二是在跨国汽车巨头大举“入侵”中国市场的时候举起民族工业的旗帜;三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将汽车列为调控行业的大背景下的进进出出。 2004年8月,悄悄进入汽车业的宁波波导科技又悄悄退出汽车业。而此前,浙江省有40多家民营企业争造整车的消息似乎“骇人听闻”,令人关注。 再大的壁垒也敢闯,再大的风险也敢冒,再大的挫折也能承受。这是浙商造车“进”的旋律;适时而动、适时而变、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这是浙商造车“退”的智慧。进退自如方显英雄本色。 10 浙商进军能源领域 “工兵探地雷”。熟而又熟的俗语,却一直没有感性的认识。把这句话用在浙商的身上,一下子就形象而生动起来。 与其用“进军”能源领域,不如用“试探”能源领域更贴切。因为,这个领域一向是对民营企业关闭的。 至于当下的这股能源投资热,发展的最大契机则是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能源短缺。精明的浙江商人却从中看到闪光的机会,纷纷涌向西部挖黑金、喝“石油”。“浙江商人,尤其是温州商人,市场眼光比较独特,现在国家能源较缺,先入为主往往意味着获得较高的回报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