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MBO与国企改革 > 正文
 

张裕改制的清白之身需要权威说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 07:06 第一财经日报

  李政

  在张裕集团的改制过程中,产生了种种“谜团”。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提出了许多质疑。但现在看来,张裕集团改制“谜团”有不了了之的可能。

  如果张裕集团改制过程中的疑问得不到权威说法,不但是对国有资产的不负责任,也
是对参与改制者的不负责任。

  纵观媒体报道,人们的疑问主要集中在国有资产是否被贱卖上。意大利的意瓦尔公司以48142万元购得张裕集团33%的股份,而以张裕集团职工出资为基础的裕华公司取得张裕集团45%的股份只花了38799万元。据此,媒体认为张裕的国有资产被打六折出卖,并计算出国有资产少收益了3亿元。如果这一疑问得不到权威的说法,3亿元的国有资产就有流失的可能。

  既然有“流失”,就会有“收益者”。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将目光集中在参与张裕改制者身上。而如果这一疑问得不到权威的说法,参与张裕改制的人取得财产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从而使其财产蒙上“原罪”的阴影。更为可怕的是,这一“话题”会在某个时候因为某一事件而再次被人们提及。在国有企业改制日益规范的今天,阴影不应该再次出现,“原罪”这个词也不应该再被人们提及。

  那么,这个权威的说法应来自何方?

  张裕集团的领导和烟台市国资局已经不再是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事件的“当事人”,“当事人”自己的说法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一面之词”。事实上,2月27日,两者曾经召集媒体阐明自己的看法,但是在他们解释之后,人们的疑窦仍未完全消除。关于张裕改制的疑问仍然见诸媒体。

  国资管理部门的上级单位是合适的权威。一方面,这一单位相对超脱于张裕集团改制之外,另一方面,这一单位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责任,在对政策法规的掌握上,应该比下一级更全面、更深刻。这一单位对张裕改制过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的调查结论,也就更有权威性,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司法部门更是合适的权威。司法介入并不是说就是“有罪推定”,或者更准确地说,并不是说就有“违规推定”。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特有属性,使得司法部门的调查更具有独立性。司法部门的调查结论也进入了法律程序,这一程序相对于行政程序更为严格,严肃性和权威性更为人们所接受。

  希望能够看到来自权威部门的权威说法,从而为人们解疑释惑,也可还参与张裕改制者一个清白之身。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张裕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