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今年中央预算确立稳健财政政策加大公共领域支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 02:34 第一财经日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2005年中央预算

  本报记者陈黛发自北京

  据新华社14日报道,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
预算草案。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报告》),批准2005年中央预算。

  《报告》对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作了总结,并对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作了安排。

  《报告》称,2004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6355.88亿元,全国财政支出28360.79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004.91亿元。中央财政实际比预算超收2537.71亿元。

  2005年我国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2005年全国财政预算收入29255.03亿元,支出32255.03亿元,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98.3亿元;拟安排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

  前财政部部长、现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报告》最大亮点是中央财政支出安排加大向公共领域的转移,并通过法定程序确立了稳健的财政政策。

  事实上,“财政政策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在悄悄转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全厚介绍说,主要体现在国债的缓拨和财政超收部分没有直接用于建设领域,并且在下半年面临煤电油运紧张的时候,也没有扩大相关行业的投资。

  对于今年仍然安排的800亿元国债计划,赵全厚解释说,尽管宏观层面上要对经济过热做到基本控制,但还有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仍然需要国债支持。

  《报告》表示,2005年财政预算支出的重点将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缓解部分县乡财政困难,除了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还将新增转移支付资金140亿元。

  赵全厚认为,《报告》中对农业的支持部分释放了一个更加强烈的信号,就是对农业的支持将加快步伐并加大力度,这不仅仅体现在农业税的减免方面,还包括农村的基础建设、公共建设、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改善等等。

  另外,中央财政将加大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如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共支出1297.0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6亿元;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再就业支出安排109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26亿元;并继续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除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4499.21亿元外,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6724.87亿元。

  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的乌杰教授对这个转变表示支持。乌杰认为,比较起来,教育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农村过多的学龄儿童教育质量不能保证,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今年《报告》对财政超收部分的支出和分配提出了依法理财的原则,赵全厚认为这是今年《报告》的亮点之一。“这表明了政府开始重视对超收部分的理性运用。”

  据赵全厚介绍,2004年对超收部分的使用已经有了变化,如解决了拖欠的出口退税,增加了对农业投入等,并更多地用于解决生存矛盾方面的问题。

  他预测,2005年对财政超收部分的使用将遵循2004年的思路,既保持中央财力的集中性,也符合“依法理财”的原则。

  按照《报告》,2005年的地方财政总支出和地方本级支出预算分别为24410.62亿元和23817.03亿元,分别比2004年执行数增长15.9%和16.4%,属增长较高部分。赵全厚对这一内容的解释是,中央财政将更大力度支持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

  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省级财政收入有了一定积累,而县乡级财政普遍出现困难。今年财政部在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以外,还拿出150亿元推出“三奖一补”政策,用“地方转移支付越多,奖励越多”的政策来解决基层的财政困难。

  赵全厚说,这个办法在去年进行选择性试点后,收效显著,今年可能推行到更多地区。“尽管是个临时性政策,却给了县乡级政府一个驱动机制,有助于加快财政制度改革步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稳健财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